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甝、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拜驸马都尉,出为西域戊己校尉长史。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武帝纳之,擢为尚书郎。与襄阳罗尚、河南潘岳、吴郡顾荣同官,咸器服焉。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

靖在台积年,除雁门太守,迁鲁相,又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迁始平内史。及赵王伦篡位,靖应三王义举,以左卫将军讨孙秀有功,加散骑常侍,迁后将军。太安末,河间王颙举兵向洛阳,拜靖使持节、监洛城诸军事、游击将军,领雍、秦、凉义兵,与贼战,大破之,靖亦被伤而卒,追赠太常,时年六十五。后又赠司空,进封安乐亭侯,谥曰庄。

靖著《五行三统正验论》,辩理阴阳气运。又撰《索子》、《晋诗》各二十卷。又作《草书状》,先时,靖行见姑臧城南石地,曰:“此后当起宫殿。”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节选自《晋书·索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那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B.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C.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D.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即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自称滁州“太守”。
B.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特定字体,始于汉代初年。
C.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其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西晋的都城。
D.西戎指西部的少数民族,古时中原王朝称四方各部落为东夷、西戎,南狄和北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索靖出身士族,享有盛名。他的家族代代有人做官,父亲索湛当过太守,他在太学读书时跟同乡的四个学生被人合称为“敦煌五龙”,声名卓著。
B.索靖才艺出众,擅长书法。他才艺过人,太子仆张勃都请求皇帝将他从西域调回台阁任职,而他和尚书令卫都以擅长草书知名,两人各有千秋。
C.索靖文武兼备,撰写论著。他多次带兵打仗,总是打败敌人,但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因兵败受伤而死,所撰论著涉及阴阳气运、诗歌和书法等内容。
D.索靖历任多职受到器重。他在地方和朝中担任过多种职务,在跟罗尚、潘岳和顾荣同官时受到他们的称赞,皇帝在他死后多次给予追赠和加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
(2)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1 08:47: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无忌,东海郯人也。辟从事,转太学博士。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彻哭而出,时人义焉。及玄篡位,无忌与玄吏部郎曹靖之有旧,请莅小县。靖之白玄,玄不许,无忌乃还京口。初,刘裕与无忌素相亲结。至是,因密共图玄。刘毅家在京口,与无忌素善,言及兴复之事,无忌曰:“桓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无忌曰:“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毅曰:“所见唯有刘下邳。”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及玄败走,武陵王遵承制以无忌为辅国将军,南追桓玄,与振武将军刘道规俱受冠军将军刘毅节度。玄留其龙骤将军何澹之等守湓口。无忌等次桑落洲,澹之等率军来战。澹之常所乘舫放旗甚盛,无忌曰:“贼帅必不居此,欲作我耳,宜亟攻之。”众咸曰:“澹之不在其中,其徒得之无益。”无忌谓道规曰:“今众寡不敌,战无全胜。澹之虽不居此舫,取则易获,因纵兵腾之,可以一鼓而败也。”道规从之,遂获贼舫,因传呼曰:“已得何澹之矣!”贼中惊扰,无忌之众亦谓为然。道规乘胜径进,无忌又鼓噪赴之,澹之遂溃。卢循遣别帅徐道覆顺流而下,舟舰皆重楼。无忌将率众距之,长史邓潜之谏曰:“蓄力俊其疲老,然后击之。”无忌不从,遂以舟师距之。既及,贼令强弩数百登西岸小山以邀射之,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贼众云集,登舰者数十人。无忌辞色无挠,遂握节死之。赠侍中、司空,曰忠肃。

(选自《晋书·何无忌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B.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C.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D.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
B.世子,一般为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是帝王和诸侯王位的继承者。
C.吏部郎,吏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D.谥,谥号。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通常是朝廷赐予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无忌请求遭拒,决定抗争。桓玄篡位后,何无忌请求给他一个小县来治理,却遭到了桓玄的拒绝,于是何无忌就回京口,与刘裕密谋共同对付桓玄。
B.何无忌与友共议,密谋复兴。何无忌与好友刘毅谈论复兴之事,何无忌认为天下没有对抗桓玄的英雄,刘毅认为只要刘裕共同起兵就不用担心。
C.何无忌将计就计,大败敌军。何无忌明知敌军主帅何澹之不在平常乘坐的战船中,仍鼓动士兵攻击这艘船,最终攻占敌军主帅的战船,将敌军击溃。
D.何无忌不听劝阻,壮烈牺牲。何无忌率军拒敌,长史邓潜之劝说何无忌等到敌军疲惫后再攻打,何无忌不听,结果遭到攻击,壮烈牺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彻哭而出,时人义焉。
(2)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①,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wěi)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经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②。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①郤缺(xì quē):姬姓,郤氏,名缺,即郤成子,春秋时期晋国上卿。从政多年,历事数君,未见失误,是晋国史上少有的稳健的政治家。②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B.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C.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D.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安七子之一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此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名曲之一。
B.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等你超过侍郎。魏晋时,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C.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也可分为上谥和下谥。上谥即表扬类,如“文”“康”“终”等。下谥,即批评类,如“炀”“灵”“幽”等。
D.冕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冠则是王公贵人用来束住头发的,同时起装饰作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
B.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在贾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
C.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D.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含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薨,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帝不从,含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为河南尹。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李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此意。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陇西、始平两郡的推荐,后又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
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制度服丧除丧,却遭到存有私心的赵浚、傅祗等人的中伤诋毁,后被贬官。
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马颙杀夏侯奭,派张方投赴司马伦等计策,都出自李含;被司马颙视为心腹,先后被封征西司马、龙骧将军。
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
(2)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因安谓有雅人深致。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②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也?”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其小字也。又尝讥玄学植不进,曰:“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邪?”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日:“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

③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日:“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女传》)

(注)①《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注的《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②“吉甫作颂”四句:语出《诗经·大雅·蒸民》。吉甫,指周宣王贤臣尹吉甫。仲山甫,周宣王时著名的大臣。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③厝(cuó):处置;安顿。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吉甫作颂,如清风 (2)散盐空中可拟
(3)汝何也 (4)客不能
【小题2】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对下列两句中“乃”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意天壤之中有王郎 ②被虏
A.①②中的“乃”都是副词,都有“竟然”之义
B.①中的“乃”是副词,意为“竟然”;②中的“乃”是连词,意为“于是”
C.①②中的“乃”都是连词,都有“于是”之义
D.①中的“乃”是副词,意为“竟然”;②中的“乃”是副词,意为“才,这才”
【小题4】谢安对谢朗的“散盐空中差可拟”未作赞赏,独为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而感到高兴,这是为什么?
【小题5】谢道韫是一位怎样的女性?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 文 ,完 成小题 。
朱 序 字 次 伦 ,义 阳 人 也 。 序 世 为 名 将 ,累 迁 鹰 扬 将 军 、 江 夏 相 。 兴 宁 末 ,梁 州 刺 史 司 马 勋 反 ,桓 温 表 序 为 征 讨 都 护 往 讨 之 ,以 功 犴 征 虏 将 军 ,封 襄 平 子。 太 和 中 ,时 长 城 人 钱 弘 聚 党 百 余 人 ,藏 匿 原 乡 山 。 以 序 为 吴 兴 太 守 。 序 至 郡 ,讨 擒 之 。 事 讫 ,还 兖 州 。 宁 康 初 ,镇 襄 阳 。 是 岁 , 苻 坚遣 其 将 苻 丕 等 率 众 围 序 ,序 固 守 ,贼 粮 将 尽 ,率 众 苦 攻 之 。序 累 战 破 贼 ,人 情 劳 懈 ,又 以 贼 退 稍 远 ,疑 未 能 来 ,守 备 不 谨 。督 护 李 伯 护 密 与 贼 相 应 ,襄 阳 遂 没 ,序 陷 于 苻 坚 。坚 杀 伯 护 徇 之 ,以 其 不 忠也 。序 欲 逃 归 ,潜 至 宜 阳 ,藏 夏 揆 家 。 坚 疑 揆 ,收 之 ,序 乃 诣 苻 晖 自 首 ,坚 嘉 而 不 问 ,以 为 尚 书 。太元 中 ,苻 坚 南 侵 。 谢 石 達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坚 众 小 却 序 时 在 其 军 后 唱 云 坚 败 众 遂 大 奔序 乃 得 归 。 后 丁 零 翟 辽 反 ,序 遣 将 军 秦 膺 、 童 斌 与 淮 泗 诸 郡 共 讨 之 。 翟 辽 又 使 其 子 钊 寇 陈 颍 ,序 还 遣 秦 膺 讨 钊 ,走 之 ,拜 征 虏 将 军 。其 后 慕 容 永 率 众 向 洛 阳 ,序 自 河 阴 北 济,与 永 伪 将 王 次 等 相遇 ,乃 战 于 沁 水 ,次 败 走 。参 军 赵 睦 追 永 ,破 之 于 太 行 。永 归 上 党 。序 追 永 至 上 党 之 白 水 ,与 永 相持 二 旬 。闻 翟 辽 欲 向 全 墉 ,乃 还 ,遣 参 军 赵 蕃 破 翟 辽 于 怀 县 ,辽 宵 遁 。序 退 次 洛 阳 ,使 子 略 督 护 洛城 。 序 还 襄 阳 。 会 稽 王 道 子 以 序 胜 负 相 补 ,不 加 褒 贬 。 其 后 东 羌 校 尉 窦 冲 欲 入 汉 川 。 周 琼 失 巴西 三 郡 ,众 寡 力 弱 ,告 急 于 序 ,序 遣 将 军 率 众 赴 之 。序 以 老 病 ,累 表 解 职 ,不 许 。诏 断 表,遂 辄 去 任 。数 旬 ,归 罪 廷 尉 ,诏 原 不 问 。 太 元 十 八 年 卒 ,赠 左 将 军、 散 骑 常 侍 。
(选 自 《 晋 书 朱 序 传 》 ;有 删 改 )
【小题1】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A. 谢 石 遣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千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坚 / 众 小 却 / 序 时 在 其 军 后 / 唱 云 / 坚 败 / 众 遂 大 奔 /
B. 谢 石 遣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千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 坚 众 小 却 / 序 时 在 其 军 后 / 唱 云 / 坚 败 / 众 递 大 奔 /
C. 谢 石 遺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千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 坚 众 小 却 序 / 时 在 其 军 后 唱 / 云 / 坚 败 众 / 遂 大 奔 /
【小题2】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部 分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A.封 襄 平 子 , 被 封 为 襄 平 子 爵 , “ 子 ” 是 古 代 公 、 侯 、 伯 、 子 、 男 五 种 爵 位 的 一 种 。
B.自 河 阴 北 济 , 从 黄 河 南 岸 向 北 岸 渡 河 ,“ 阴 ” 指 山 的 北 面 、 水 的 南 面 ,“ 阳 ” 指 山 的 南 面 ,水 的 北 面 。
C.诏 断 表 , 皇 帝 下 诏 书 要 求 不 再 接 受 其 所 上 表 章 , “ 诏 ” 指 皇 帝 下 命 令 , “ 表 ” 指 给 皇 帝 的书 信 、 表 章 。
D.赠 左 将 军 , 追 赠 为 左 将 军 , 古 代 同 样 的 官 职 之 间 的 高 低 等 级 以 左 右 来 区 别 , 且 历 朝 都 以右 尊 左 卑 为 定 例 。
【小题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A.朱 序 一 世 为 将 ,讨 贼 有 功 。朱 序 经 过 多 次 升 迁 担 任 了 江 夏 相 ,其 间 先 后 讨 伐 了 梁 州 刺 史 司马 勋 以 及 长 城 人 钱 弘 等 叛 军 ,并 最 终 擒 获 叛 乱 首 领 钱 弘 。
B.朱 序 疏 于 防 范 ,被 陷 苻 坚 。 朱 序 镇 守 襄 阳 时 ,苻 坚 派 苻 丕 围 攻 襄 阳 ,朱 序 连 续 作 战 击 退 贼兵 ,但 因 贼 兵 退 却 而 疏 于 防 范 ,最 终 襄 阳 沦 陷 ,朱 序 被 俘 。
C.朱 序 综 观 全 局 ,善 于 指 挥 。 平 定 翟 辽 和 慕 容 永 的 叛 乱 ,彰 显 了 朱 序 的 指 挥 才 能 ,他 综 观 全局 ,派 遣 手 下 讨 伐 叛 贼 ,但 因 胜 少 败 多 ,终 不 被 奖 赏 。
D.朱 序 老 病 辞 职 ,未 能 如 愿 。 朱 序 后 来 因 为 年 老 多 病 ,多 次 上 书 请 求 朝 廷 免 去 自 己 的 职 务 ,但 最 终 没 有 被 准 许 ,到 了 后 来 ,他 就 直 接 离 开 自 己 的 职 位 。
【小题4】把 下 列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
(1)坚 疑 揆 ,收 之 ,序 乃 诣 苻 晖 自 首 ,坚 嘉 而 不 问 ,以 为 尚 书 。
(2)周 琼 失 巴 西 三 郡 ,众 寡 力 弱 ,告 急 于 序 ,序 遣 将 军 率 众 赴 之 。
(3)有 志 与 力 ,而 又 不 随 以 怠 ,至 于 幽 暗 昏 惑 而 无 物 以 相 之 ,亦 不 能 至 也 。(《 游 褒 禅 山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