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题1】从字数上看,它属于词中的  
【小题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交代了季节时令,渲染了孤寂的环境气氛,暗示作者心情。
B.“幽人”指佳人,上阕三四句的意思是说夜深人静时,仿佛有佳人独自往来,如同孤鸿之影。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通过写孤鸿,抒发了作者知音难觅的伤感。
D.这首词属旷达之作,同时也不失词传统的深美婉约的特点。
【小题3】结合全诗,请赏析“孤鸿”这一意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09 10:43: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匹夫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熏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有删节)

(注)①申、吕:申侯,吕伯,周朝大臣。 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 傅说:商朝大臣,传说死后化为星宿。②良平:张良、陈平,西汉谋臣。 贲育:孟贲、夏育,古代武士。 仪秦:张仪、苏秦:战国辩士。③熏蒿凄怆:祭祀时,香雾缭绕悲伤凄怆。
【小题1】对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匹夫为百世师 “而”表转折关系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 所以,凭借
B.古今所传,不可也 诬,诬陷  然遇之 卒通猝,突然
C.而不能皇甫镈、李逢吉之谤 弭,弥补   能于南海之民 信:取信
D.皆于文行 笃:坚定、专注     愿公庙者听 新:新建
【小题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碑,中国古代建庙后所立的祝碑。古代大多是为鬼神立庙碑以求平安,后期慢慢废除鬼神碑,改为记事,题字留念之用。为各种碑上写的文字叫碑文。
B.古人称谓多种多样,有称字,称名,称号,称官职,称郡望等。且一般来说自称称字,称人称名,死后称谥号。文中所说“昌黎”即是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文”则是他的谥号。
C.传说傅说死后化为星宿,这是古人对星空的浪漫想象。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D.古时候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自己“三尺微命”,指自己地位低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二段以宏阔的历史作韩愈杰出贡献的背景,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盛赞韩愈的道德文章和为人行事,展现了韩愈力挽狂澜的气魄和挥斥异端的气度。
B.选文第三段指出韩愈受到贬谪、遭遇诽谤、不能安身于朝廷,是人为的结果,寄寓着作者对韩愈政治上不遇和人生道路坎坷的深切同情。
C.选文第四段主要写韩愈在潮州的政绩以及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王涤治理潮州,养士治民全部按照韩愈方法进行,他还上书建议为韩愈修建新庙。
D.选文第五段苏轼以“如水之在地中”“凿井得泉”两个比喻指出韩愈之神“无所往而不在也”,通俗易懂、新奇形象地说明韩愈对后世的影响广大深远。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只需断四处)。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2)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固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国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临:面对。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侣鱼虾而友麋鹿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B.固一世之雄也
C.而今安在哉?D.不吾知其亦已兮
【小题4】下列又对所选文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作者用月与水作比,阐释变与不变的道理,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所抱定的生活态度
D.所选文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非常丰富,转换也十分自然。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