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大夫传

[明]焦竑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童稚入乡塾,雅知自重,不与群儿嬉。家贫不能购书,手写诵读,日夜不少休。弱冠游胶庠①,每试辄出其曹。嘉靖甲午,举乡试。一再上礼闱,不第,叹曰:“母老矣,椎牛不如鸡豚之逮存,何言诎乎!”乃就屯留学谕。

屯留远在山中,人不知学。大夫日为指授经义与作文法度,问馈却不纳。一时诸生俛首听命,无敢喧哗者。素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之为文。庚子,之浙江典试,留币为贺,已而三生皆得隽。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壬寅,晋岢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至忻,严立科条,婚丧不时者禁,赌博奉左道者禁,诸惰窳②颓废为之一新。土风善讼,税粮不时入,又藩封阑夺民田,岁额为损。至此狱讼衰减,逋赋日完,民间去田复还。上嘉之,赐金币,加四俸。寻晋郡丞。职清军,立保甲,增墩台③,令剽掠者不得骋;摄郡事,入手辄办。邻郡狱不能决者,卒归大夫。廉干之声最畿辅。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先是大夫念母老,屡乞终养,不能得,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 晚年喜客弥甚,张筵谈笑,意气霞举。人皆谓为寿征,乃仅仅六十而卒,惜哉!

(注)①胶庠:这里指学校。②惰窳(yǔ):懒情。③墩台:这里指报警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
B.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
C.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
D.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明世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为一帝一号。故明朝时,便习惯以年号来称呼皇帝。
B.礼闱:文中指科举考试之会试。会试由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C.品:封建官吏的等级,从一品到七品,一品级别最高,七品最低,如“七品芝麻官”。
D.保甲:封建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户编作一保,若干保编作一甲。合称“保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友少忠于学,勤读不辍。他小时候进到乡塾学习,向来知道自重,不和其他孩子嬉闹。家中贫穷买不起书,他抄下来诵读,夜以继日,不稍作休息。
B.冯友尽职尽责,慧眼识才。担任屯留学谕时,一向赞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的文章,不久这三人都考中了进士;但从此之后,屯留考中进士的人,就逐渐减少,不能和先前相比了。
C.冯友心怀百姓,体恤民情。担任岢岚州知州期间,面对岢岚州遭受外族侵袭、将要闹饥荒的现实,他减轻刑罚、减少赋税,当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
D.冯友宽严有度,深受信任。任岢岚州知州时,用宽容的政策处理州中之事;到了忻州却制定严苛的法规来清理州中陋习,收效明显,得到了皇帝的赞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夫日为指授经义与作文法度,问馈却不纳。
(2)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6 05:05: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试笔说

明方孝孺

①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分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①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②他日,友人至。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诘其用,则纪钱粟货利卑猥事,不稍惜,视之与里巷所为偏欹软恶者等。不知其为美也。吾闻而叹之。友人曰:“子何叹之细也?以余用斯笔也而违其任,余则有过矣。虽然,世之用人者得无有甚于余之用笔者乎?笔易为也,美者易得也,用久必敝,固其职也。今夫所谓贤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难,生而不夭死、不疾病、获全其美也,尤难。然而用之者不任之以立政教、修纪法、居庙朝、治海内,而卑位冗职是命,一不快于意,不待其敝而弃之,且加不胜之法焉者亦众矣。不彼之叹而于笔焉,惜是尚为知类也哉?”

③吾愧乎其言,谓之曰:“笔吾所任也,故吾知爱而叹之。任人非吾事也,吾其敢僭而叹乎?若姑修其可任者以待人之任己,何暇乎世之叹而吾之疑邪?”

(注)①洎(jì):浸润,这里指润色。

【小题1】第①段“吾”“爱之不忍妄用”的具体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认为不爱惜善笔只是小事。
B.友人对“吾”的叹惜不以为然。
C.友人发现没把握好用笔的尺度。
D.友人承认自己用笔不当的过错。
【小题3】友人认为“世之用人者有甚于余之用笔者”的理由是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反问直接反驳友人的话,语气强烈。
B.照应首段“吾居乎乡”,自谦而留有余地。
C.以自己的不敢“僭而叹”衬托出友人的慷慨直言。
D.有自嘲、有暗讽,引出下文“人才如何自处”的思考。
【小题5】本文以用笔喻人,比喻是否贴切?请加以评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国”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多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留守在宫廷处理国事。
B.“授”“拜”“擢”都是任命的意思。“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C.“释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D.“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赞美他们的文治武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因忤旨将被罢免时,他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B.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建议实行优待老人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C.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D.彭时严于律己,节俭自律。平时安居无懒惰的仪容,日常生活非常俭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传其语,时矍然日:“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2)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春,字仁仲,巴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屡迁翰林学士。正德六年擢吏部右侍耶,进左。八年代傅珪为礼部尚书。淮王祐棨、郑王祐檡皆由旁支袭封,而祐棨称其本生为考,祐檡并被追封入庙。交城王秉杋由镇国将军嗣爵,而进其妹为县主。春皆据礼驳之,遂著为例。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徒二人还乌思藏①,请给国师诰命②如大乘法王例,岁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可。帝命再议,春执奏曰:“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虽设四王抚化,其来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若许其赍茶,给之诰敕,万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则滋害。”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春又奏:“西番俗信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贡期、人数皆有定制。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中国逃亡罪人,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创寺请额。番贡日增,宴赏繁费,乞严其期限,酌定人数,每寺给勘合③十道,缘边兵备存勘合底簿,比对相同,方许起送。并禁自后不得滥营寺宇。”报可。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④。宗藩请封、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遭忧,服阕起南京吏部尚书。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卒。赠太子大保,谥文简。刘氏世以科第显。春父规,御史。弟台,云南参政。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皆由进士。
(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二》)
【注】①乌思藏: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②诰命: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③勘合:验对符合的文书凭证。④彝典:常典、旧典、旧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祟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B.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C.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D.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吏部为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吏部尚书。
C.服阕的意思是服装缺乏,“阕”通“缺”,文中之意为刘春赴任南京吏部尚书,却无一套好衣服,所以内心忧虑。
D.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叫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春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淮王、郑王、交城王欲僭越礼制获取封号,均被刘春依据礼法予以驳斥,并被朝廷记录下来作为定例。
B.刘春忠君爱国,大胆进谏。面对西僧的不正当要求,刘春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极力反对,陈述利弊,忠心可见。
C.刘春行事谨慎,恪守旧典。刘春掌管礼部,对于受封的皇族要求赏赐,请求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葬、赠谥,他都按礼制裁决。
D.刘春家族子弟读书勤奋,世代以科举扬名。刘规、刘春、刘彭年等皆为进士,均身居高位,战功卓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
(2)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游宝石山记

(明)都穆

壬戌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读书之轩,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前乎吾者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余)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
A.蚓无爪牙之利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望西山,始指异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戍,是干支纪年法,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年为一周,称为一“甲子”。
B.山之阴,是山的南面;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这两者都与月亮的升落有关。
C.元学士黄晋卿,学士是掌管编纂撰述的官名;晋卿是字,称别人的字带有尊敬的意思。
D.“扬子江”是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河段的旧称,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
【小题3】请用“/”为画线文字断句。
予 情 愈 豁 飞 觞 痛 饮 巡 阑 忘 寐 盖 不 知 夜 之 几 何 恍 然 若 置 身 广 寒 清 虚 之 府 乐 可 言 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