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关城:潼关、函谷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先说“朝闻游子唱离歌”,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
B.首联、颔联中“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的深秋时节,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
C.此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如“树色催寒”中“催”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而来。
D.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
【小题2】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25 05:33: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医精诚

孙思邈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已。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línglù)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贰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已   尚:重视
B.博医源 极:探究
C.治一病 差:痊愈
D.非忠恕之道     谅:料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艺能难精者也  臣壮也,犹不如人
B.不得彼富贵    父母之遗体行殆
C.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某所,母立于兹
D.知天下无方可用 今君亡赵走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医精诚》反映了孙思邈对于医德的高度重视。题目中“精诚”二字就是对每一位从医之人的基本要求——精,医术精湛;诚,诚心救人。全文就是围绕这两个字来讲的。
B.孙思邈认为经方不能速成。如果一个人学了三年便夸说自己天下没有病不会治的,这人其实是个愚蠢的人。他诚挚地提出一个学医的人必须深入探究,勤勉不倦。
C.孙思邈认为医生要有普度众生、公平待人、舍己为人、感同身受之心,用药更要避免杀生,所以他自己治病从来不用活物入药,还认为那些用活物治病的医生缺少仁德之心。
D.孙思邈非常重视医生的品德,他认为一个医生不可邀名求誉,不可道说是非,不可一味经略财物,而应以患者为重。在他眼里,只有一心只为救病人,没有任何功利之心,才当得起苍生大医。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2)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①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芷②侣,扁舟不系与心同。③
【注】①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诗人离开长安到滁州担任刺史,途中来船从洛水到巩县入黄
河。②游宦侣:在外做官的朋友。③《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却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舟,虚而遨游者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诗歌的题目可知,诗人乘船途中看到洛水流入黄河,河洛汇流之景让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一起共事的官员朋友。
B.首联由广处入景写河洛河畔秀美的风光。青山夹着绿水一路向东,东南山势越发陡峭逼仄,与黄河相通,视野随舟行逐渐开阔,水面也更宽广。
C.随着诗人视觉的不断变化,模糊的“寒树”和忽明忽暗的“夕阳”在“乱流”和“远天”的映衬下,也动了起来,化静为动。
D.安史之乱已过去二十年,伊洛河畔孤村依旧萧条,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诗人由历史沉思转入欣赏黄河之景。
E. 韦应物的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中也有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的地方。本诗中虽有济世之情,却只能无奈对宦场旧友抒发。
【小题2】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