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咏早梅

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注:①建安王萧伟爱客接士,何逊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遂引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日与游宴,深被恩礼。该诗就写于这个时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扬州的园林,虽正当冰封大地、万木萧疏之时,但梅花已经预报了春天的来临,所以诗人感慨说“惊时最是梅”。
B.“衔”字耐人寻味,梅花花朵小巧、霜落其间,足见诗人体物之细,而比拟手法则生动表现出梅花不惧严寒的品性。
C.“横”,写出了梅花的傲骨;“绕”,写尽了梅花的妩媚。五、六两句对偶,侧重表现却月观和凌风台的不同景色。
D.七、八两句都用了典故,意思是说梅花盛开时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小题2】第九、十句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12 10:36: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渊,字伯源。性温雅寡欲,敦尚学业。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任秘书令、始平王师。又迁散骑常侍。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心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会萧昭业雍州刺史曹虎遣使请降,乃以渊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督前锋诸军径赴樊邓。渊面辞曰:"臣本儒生,颇闻俎豆,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惟陛下裁之。"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诏渊取南阳。渊以兵少粮乏,表求先攻赭阳,以近叶仓故也。高祖许焉,乃进攻赭阳。萧鸾遣将垣历生来救,渊素无将略,为贼所败,坐免官爵为民。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谥曰懿。
(节选自《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高祖欲伐萧赜。②周鲂:三国时期名将,足智多谋,曾断发诱敌。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B.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C.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D.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属国:于秦汉,意思是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北魏时复置,主管外交事务。
B.旬:有多种含义。十年为一旬,如年满“七旬”;十天为一旬,如文中的“三旬”。
C.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迁奖励。
D.禄:俸禄,古代朝廷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渊性格刚直,坚持己见。高祖想立已逝太后的侄女为后,就此事事先询问他的意见,他表示反对;在群臣商议时,他仍坚持自己的看法。
B.卢渊为官仁厚,宽恕叛贼。泾州的羌人发动叛乱,他平定叛乱后,只将首犯悬头示众,而宽恕了其余的叛贼。
C.卢渊一介儒生,不谙军事。高祖命他带兵前往樊邓受降,他以未学军事为由推辞;他进攻赭阳,因为没有为将的谋略,被敌人打败。
D.卢渊恪尽职守,颇得民心。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时,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他决定。他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
(2)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萧摩诃元胤,兰陵人也。祖靓,梁右将军。父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之郡,年数岁而父卒,其姑夫蔡路养时在南康,乃收养之。稍长,果毅有勇力。侯景之乱,高祖赴援京师,路养起兵拒高祖,摩诃时年十三,单骑出战,军中莫有当者。及路养败,摩诃归于侯安都,安都遇之甚厚,自此常隶安都征讨。及任约、徐嗣徽引齐兵为寇,高祖遣安都北拒齐军于钟山龙尾及北郊坛。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摩诃对曰:“今日令公见矣。”及战,安都坠马被围,摩诃独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披靡,因稍解去,安都乃免。天嘉初,除本县令,以平留异、欧阳纥之功,累迁巴山太守。太建五年,众军北伐,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济江攻秦郡。时齐遣大将尉破胡等率众十万来援,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及将战,明彻谓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曰:“愿示其形状,当为公取之。”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遣人觇伺,知胡在阵,乃自酌酒以饮摩诃。摩诃饮讫,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阵前十余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鋧,正中其额,应手而仆。齐军“大力”十余人出战,摩诃又斩之,于是齐军退走。以功封廉平县伯,邑五百户。及周武帝灭齐,遣其将宇文忻率众争吕梁。时忻有精骑数千,摩诃领十二骑深入周军,纵横奋击,斩馘甚众。及周遣大将军王轨来赴,结长围连锁于吕梁下流,断大军还路。摩诃谓明彻曰:“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明彻乃奋髯曰:“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间,周兵益至,摩诃又请于明彻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公安达京邑。”摩诃因率马军夜发。周军下伏数重,摩诃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高宗诏征还,授右卫将军。
(节选自《陈书·萧摩诃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一般在二十岁时取字。
B.天嘉,年号。我国封建王朝有用年号来纪年的传统,后世也用来作为皇帝的称呼。
C.廉平县伯,爵位名。三国以后,基本上是同姓封王,异姓则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D.铁骑,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属重型兵种,是古代战争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清新明亮的意境。
B.“寻思”两句叙中抒情,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故国建功的自嘲。
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E. “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小题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本名谟,后改为蒲。汉太尉延之后。父攀,慕容垂御史中丞、兵部尚书,以清方称。蒲少有父风,颇涉文史,以端谨见知,为慕容宝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太祖定中山,宝之官司叙用者,多降品秩。既素闻蒲名,仍拜为尚书左丞。天兴中,以蒲清谨方正,迁东部大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宗即位,为内都大官,赐爵泰昌子,参决庶狱,私谒不行,号为公正。

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驱逼吏民入白涧山,谋为大逆。诏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往讨。道生等以大兵击之,蒲曰:“良民所以从猛雀者,非乐乱而为,皆逼凶威,强服之耳。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其变未易图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为然,具以奏 闻。太宗诏蒲军前慰喻。乃下数千家,还其本属,蒲皆安集之。猛雀与亲党百余人奔逃。蒲与 道生等追斩猛雀首,送京师。

后刘裕寇窃河表,以蒲为南中郎将、南蛮校尉,隶平南大将军长孙嵩往御之。裕入长安,乃还。后改为寿张子,与安平公叔孙建将兵自平原东渡,徇下刘义符青兗诸郡。诏加陈兵将军、济州刺史。又与建攻青州,不克而还。

世祖即位,以蒲清贫,妻子衣食不给,乃出为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于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曰文恭。

(节选自《魏书·张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B.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C.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D.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称作“表字”。
B.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还有除、举、封等,表示官职提升的词有擢、拔等。
C.泰常: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创立新的年号,称作“建元”。
D.卒: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蒲颇有声名,屡获任用。太祖平定中山之后,早就听说了张蒲的名声,仍旧任命他为尚书左丞,太宗即位后也任用了他。
B.张蒲出谋献策,平定了翟猛雀叛乱。张蒲认为百姓跟从翟猛雀是被威胁逼迫的,于是向皇上报告请求采用安抚之策并被采纳。
C.张蒲多次带兵作战。张蒲曾跟随平南大将军长孙嵩抵御刘裕,还与安平公叔孙建率领军队攻下刘义符青、兗等郡。
D.张蒲治理有方。张蒲出任相州刺史时,扶弱抑强,选拔任用善人罢黜奸恶,他的去世让吏民痛心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
(2)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