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清新明亮的意境。
B.“寻思”两句叙中抒情,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故国建功的自嘲。
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E. “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小题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21 05:38: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驽马十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C.及至冠婚 冠婚:行冠礼、行婚礼
D.务工伎 羞:羞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B.积土成山,风雨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C.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此事遍经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无履立,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题4】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水为之而寒于水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不拘于时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5】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第一段第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文章是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的。
B.甲文以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设喻,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有的反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骐骥”与“驽马”等。
C.《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看与《论语》相似。
D.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普通人更有必要学习了!这类事情遍见于经籍史书,作者只举了近世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世人。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小题7】请用“/”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同类题2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勉学

《颜氏家训》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zhuō,梁上的短柱)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己,但能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 承颜:指能顺承(父母的)脸色
B.千户县    宰:主管
C.但能之也  说:议论
D.春其华    玩:观赏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就论述了学习的目的,人们读书,本来就是为了要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有利于行动。
B.作者认为读书可以培养奉养父母的人,可以培养奉养国君的人,改变平时骄横奢侈的人,可以教育平时暴虐凶悍的人,可以教育平时胆小懦弱的人,从而说明了读书做学问的重要性。
C.作者认为人们各方面的行为都可以通过读书做学问来加以培养,这样就一定能使风气淳正,同时也可以去掉那些过分的行为。
D.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学习比作种树,又把春花比作讲论文章,把秋实比作修身利行,强调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决不可以向别人炫耀。
【小题3】用“/”给文中加框的部分断句(七处)。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身耳。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懒营馔,欲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暴   槁:枯
B.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又从而之 庸:归功
D.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节目:项目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寒其身也,则耻师焉
B.又从而怨   不知东方既白
C.叩之小者则小鸣 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是犹求饱懒营馔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小题3】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皆进学之道也。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B.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C.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D.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小题5】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