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小题2】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01 02: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诗意速通:我们隔着云海遥遥相望,见不到面已经多年了,哪会因这次远行而添悲伤呢?你应该不辞远道骑马的辛劳,冒着风雪到那里去,让骄傲的胡人见识见识不可多得的人才。你置身沙漠要时常回头望望自己的国家,思恋湖山时做梦也要梦到杭州的湖光山色。要是单于问起你的家世来,你可别把自己说成中原的第一流人物呀!

【小题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小题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