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悛,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也。初辟从事。随父勔征竟陵王诞于广陵,以功拜驸马都尉。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郡南江古堤,久废不缉。悛修治未毕,而江水忽至,百姓弃役奔走,悛亲率厉之,于是乃立。明帝崩,表奔赴,敕带郡还都。吏民送者数千人,悛人人执手,系以涕泣,百姓感之,赠送甚厚。桂阳难,加宁朔将军,助守石头。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持丧墓侧,冬月不衣絮。太祖书譬悛曰:“承至性毁瘵,转之危虑,深以酸怛。终哀全生,先王明轨,岂有去缣纩,撤温席,以此悲号,得终其孝性邪?当深顾往旨,少自抑勉。”太祖辅政,有意欲铸钱,以禅让之际,未及施行。永明八年,悛启世祖曰:“南广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二丈并居宅处犹存。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严道县铜山铸钱,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近唤蒙山獠出,云‘甚可经略'。此议若立,润利无极。”并献蒙山铜一片,又铜石一片,平州铁刀一口。上从之,遣使入蜀铸钱,得千余万。改授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尚书如故。卫送山陵,卒,年六十一。太常,常侍、都尉如故。谥曰敬。

(《南齐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B.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C.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D.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也称为“表字”,是古人成年后在一种仪式上命名的称呼,供社会呼唤。
B.从事,官名,自汉代始,三公、州郡长官皆自征召僚属,多以“从事”称之。
C.禅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人,“禅”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D.赠,也称“追赠”“追晋”,指古时在有贡献的官员临终时皇帝为其加封官职或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悛关注民生,身先士卒。郡城南江古堤久废,他组织百姓修缮,施工期间江水忽至,百姓弃工逃跑,他亲自上堤督阵,修好了堤坝。
B.刘俊极尽孝道用心守丧。其父亲战死后,他在坟墓侧旁守丧,冬季不穿棉服。太祖写信劝慰他,要他多顾今后,稍微尽力压抑自己的悲痛。
C.刘悛治政有方,百姓爱戴。明帝驾崩,他带着郡印返回都城,数千百姓来送行。老百姓赠送给他丰盛的物品,他为之感动得流下眼泪。
D.刘悛心系国家,钱盈国库。他在蜀州发现了铜山,向皇帝启奏下令采铜铸钱。皇帝听其建议,派使臣进蜀铸得铜钱一千余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
(2)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7 04:56: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景故成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桓玄篡位,及武帝讨玄,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日:“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日:“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州主簿。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及诛刘籓,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日:“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曰,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日:“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日:“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日:“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雍州刺史,加都督。初王华与邵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日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浙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后为吴兴太守,卒,谥日简伯。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于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B.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其举之/
C.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D.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州”又称淮扬,与“雍州”“荆州”都是古九州之一,古代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下游及岭南地区。
B.“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古代往往授予统兵在外的将帅,作为朝廷赋予和加重将帅权力的象征。
C.“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古代帝王或国君的法定继承入的称谓,需要帝王或国君专门册封。
D.“元嘉”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西汉时武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一项是
A.张邵颇有才华,受到武帝信任。尽管很多士人投奔刘毅,但他认为武帝足当世人杰;武帝认为他有火臣风度,对他寄予重托。
B.张邵善于观察,了解民众心理。贼寇卢循来犯,他镇守南城,针对当时百姓隔着护城河看贼寇的情况,他觉察出民众的心态。
C.张邵临时不挠,处事富有远见。武帝诛杀刘藩,他吩咐属下连夜准备物资,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武帝北伐,他提醒要有远虑。
D.张邵勤于政务,用计歼灭蛮寇。他镇守襄阳时,修建堤坝水塘,开垦田地;面对蛮人的多次进犯,他利用聚会诱杀敌人主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2)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日:“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茂,元兴,安定安武人也。父耆,字黄老;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拜绥远将军,迁龙骧将军、常山太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门。卒,赠泾州刺史,谥曰成侯。茂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太宗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太宗异而问之,征茂所属,具以状对。太宗谓左右曰:“记之。”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后从世祖讨赫连昌,大破之。世祖谓诸将曰:“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徙其民而还。以军功赐茂爵蒲阴子,加强弩将军,迁侍辇郎。又从征统万,大破之。从平平凉,当茂所冲,莫不应弦而殪。由是世祖壮之,拜内侍长,进爵九门侯,加冠军将军。后从征蠕蠕,频战大捷。与乐平王丕等伐和龙,徙其居民。从平凉州,茂为前锋都将,战功居多。迁司卫监。录前后功,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加平南将军。从破薛永宗,伐盖吴。转都官尚书。从征悬瓠,频破贼军。车驾南征,分为六道,茂与高凉王那出青州。诸军渡淮,降者相继,拜茂徐州刺史以抚之。车驾还,以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征南将军。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长子备,字延德。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

(选自《魏书·韩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通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B.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C.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D.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后由父母或尊长取的别名,又称“表字”。古人自称用字,称人用名。
B.太宗: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多为该朝代第二代帝王的庙号。此为北魏太宗拓跋嗣。
C.蠕蠕: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即柔然。《南史》云:“蠕蠕为族,盖匈奴之别种也。”
D.车驾: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如《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茂出身不凡,为将门之后。其父韩耆永兴年间自赫连屈丐降魏,被任命为缓远将军,后升任龙骧将军,并暂代安武侯。死后被追赠泾州刺史,谥为成候。
B.韩茂膂力过人,擅长骑射。十七岁那年,太宗亲征丁零翟猛,他担任中军旗手,大风将各军旌旗吹倒,只有他在马上举旗没有被吹倒,从而受到太宗注意。
C.韩茂从驾出征,屡建功勋。他随世祖征讨赫连昌,进攻统万,平定平凉,出征蠕蠕,讨伐和龙,平定凉州,破薛永宗,征伐悬弧,都能打败敌人立下战功。
D.韩茂沉毅诚实,勇冠当世。他虽然没有什么文才,但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担任将军的时候,善于安抚部队,他的勇猛堪称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2)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农民 黜量耕稼 , 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 ,伎艺 ,武夫 ,文士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莸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 , 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指冠礼,《礼记》云:“冠者,礼之始也。”中国古代男子18岁行冠礼,代表已经成年。
B.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儒家六部经典著作:《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
C.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D.羲、农即伏羲和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人物。伏羲教人们渔猎,创制八卦;神农氏教人们种植,尝百草,被奉为农业神。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原句: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译句:凭着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
B.原句: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译句:有认识他的人在旁看到,就替他下地。
C.原句: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译句:(这些人)又何必吝惜几年的勤学,而去长受一生的愧辱呢!
D.原句: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译句:这就好比想要饱餐却懒于做饭,想要身暖却懒于裁衣一样。
【小题3】选用下列词语组成四个语句,填入文中波浪线处,与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讲议   致精   经书   沉思   惯习   法术   器用   弓马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帝每叹日:“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遵之见思若此。
(4)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赞,字奉国,上谷人,因难徙冯翊万年。父修之,字延期,苻坚东莱太守。赞弟谦之有道术,世祖敬重之,故追赠修之安西将军、秦州刺史、冯翊公,赐命服,谥曰哀公,诏秦雍二州为立碑于墓,又赠修之母为冯翊夫人。 及宗从追赠太守、县令、侯、子、男者十六人,其临民者七郡、五县。

赞少以清素知名,身长八尺,姿容严嶷,非礼不动。苻坚仆射韦华,州里高达,虽年时有异,恒以风味相待。华为冯翊大守,召为功曹,后除襄邑令。姚泓灭,秦雍人千有馀家推赞为主,归顺。拜妥远将军、魏郡太守。其后,秦雍之民来奔河南、荥阳、河内者户至万数。拜赞安远将军、南雍州刺史、轵县侯,治于洛阳,立雍州之郡县以抚之。由是流民繦负自远而至三倍于前赐赞爵河南公加安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仍刺史分洛豫二州之侨郡以益之虽位高爵重接待不倦

初,赞之未贵也,尝从相者唐文相。文曰:“君额上黑子入帻,位当至方伯封公。”及贵也,文以民礼拜谒,仍曰:“明公忆民畴昔之言乎?尔日但知公当贵,然不能自知得为州民也。”赞曰:“往时卿言杜琼不得官长,人咸谓不然。及琼被选为盩啡,卿犹言相中不见,而琼果以暴疾,未拜而终。吾常以卿言琼之验,亦复不息此望也。”乃赐文衣服、良马。赞在州十七年,甚获公私之誉,年老表求致仕。真君九年卒,年八十六。遣令薄葬,敛以时服。世祖悼惜之,谥日宣穆。

(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流民繦负自远而至/三倍于前/赐赞爵河南公/加安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仍刺史/分洛豫二州之侨郡/以益之/虽位高爵重/接待不倦
B.由是流民繦负/自远而至/三倍于前/赐赞爵河南公/加安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仍刺史/分洛豫二州之侨郡/以益之/虽位高爵重/接待不倦
C.由是流民繦负自远而至/三倍于前/赐赞爵河南公/加安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仍刺史/分洛豫二州之侨郡以益之/虽位高爵重/接待不倦
D.由是流民繦负/自远而至/三倍于前/赐赞爵河南公/加安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仍刺史/分洛豫二州之侨郡以益之/虽位高爵重/接待不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又称“代祖”,是相对“始祖”而言的先祖称谓,是我国古代帝王的庙号。
B.赠,文中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与“除”、“拜”义相同。
C.河内,古指黄河以北地区,与“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句的“河内”意思一致。
D.令,文中即县令,又称县尊、百里侯,是中国古代县级行政区划的最高官员名称。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赞家世很辉煌。他的父亲是太守,弟弟寇谦得到了皇上的特别看重,以至于堂叔伯等亲戚都得到了追赠。
B.寇赞政绩显赫。他在担任襄邑县令和妥远将军、河南郡太守时,治政有方,多次被人们称赞,推举为首领。
C.寇赞有爱民之心。治理洛阳时,他就设置雍州郡县安置流民:后来官爵显贵,但对流民工作仍然相当关切。
D.寇赞能移风易俗。他在去世之前留下遗言,要求其丧事从简,且入殓时只穿平时穿的普通衣服,令人感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苻坚仆射韦华,州里高达,虽年时有异,恒以风味相待。
(2)赞在州十七年,甚获公私之誉,年老表求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