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怀珍,字道玉,平原人。伯父奉伯,宋世为陈南顿二郡太守。怀珍幼随奉伯至寿阳,豫州刺史赵伯符出猎,百姓聚观,怀珍独避不视,奉伯异之,曰:“此儿方兴吾宗。”
元嘉二十八年,亡命司马顺则聚党东阳,州遣怀珍将数千人掩讨平之。宋文帝召问破贼事状,怀珍让功不肯当,亲人怪问焉,怀珍曰:“昔国子尼耻陈河间之级,吾岂能论邦域之捷哉!”时人称之。桂阳反,加怀珍前将军,守石头。为使持节、督豫司二州郢州之西阳军事、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建平王景素反,怀珍遣子灵哲领兵赴京师。升明元年,进号征虏将军。
沈攸之在荆楚,朝议疑惑,怀珍遣冗从仆射张护使郢,致诚于世祖,并陈计策。及攸之起兵,众谓当沿流直下,怀珍谓僚佐曰:“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遣子灵哲领马步数千人卫京师。攸之遣使许天保说结怀珍,怀珍斩之,送首于太祖。太祖送示攸之。攸之围郢城,怀珍遣建宁太守张谟、游击将军裴仲穆统蛮汉军万人出西阳,破贼前锋公孙方平军数千人,收其器甲。
初,孝武世,太祖为舍人,怀珍为直阁,相遇早旧。怀珍假还青州,上有白骢马,啮人,不可骑,送与怀珍别。怀珍报上百匹绢。或谓怀珍曰:“萧君此马不中骑,是以与君耳。君报百匹,不亦多乎?”怀珍曰:“萧君局量堂堂,宁应负人此绢。吾方欲以身名托之,岂计钱物多少。”太祖辅政,以怀珍内资未多,二年冬,征为都官尚书,领前军将军,以第四子宁朔将军晃代为豫州刺史。或疑怀珍不受代,太祖曰:“我布衣时,怀珍便推怀投款,况在今日,宁当有异?”晃发经日,而疑论不止。上乃遣军主房灵民领百骑追送晃,谓灵民曰:“论者谓怀珍必有异同,我期之有素,必不应尔。卿是其乡里,故遣卿行,非唯卫新,亦以迎故也。”怀珍还,仍授相国右司马。
怀珍年老,疾笃,上表解职,上优诏答许,别量所授。其夏,卒,年六十三。遗言薄葬。世祖追赠散骑常侍、镇北将军、雍州刺史,谥曰敬侯。
(节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国子尼:本名国渊,三国时曹操部将,从不虚报战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儿方兴吾宗   方:将要
B.怀珍让功不肯当 让:辞让,推让
C.怀珍假还青州   假:休假
D.亦以迎故也   故:原因,缘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B.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C.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D.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男子二十、女子许嫁时取字,一般由父母或师长来取。
B.元嘉,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布衣,古代平民百姓因为经济贫困大多只能穿棉布的衣服,故平民百姓乐为布衣,尚未出仕为官的读书人也多以此自称。
D.乡里,周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这处曰里。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称为乡里、同乡。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怀珍幼年表现奇异。幼年到寿阳时,百姓都围观赵伯符出猎,只有刘怀珍避而不看,让他的伯父感到奇异。
B.刘怀珍对太祖忠心。沈攸之派遣使者劝降,刘怀珍杀掉沈攸之的使者,将首级送给太祖,以示忠心。
C.刘怀珍深受太祖信任。太祖派萧晃替代刘怀珍担任豫州刺史,有人怀疑刘怀珍会拒不从命,太祖明确表明信任刘怀珍。
D.刘怀珍年老仍受皇帝恩遇。刘怀珍因为年老病重,请求解除职务,皇帝特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同意了他的请求。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萧君此马不中骑,是以与君耳。君报百匹,不亦多乎?
(2)吾方欲以身名托之,岂计钱物多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8 05:03: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观 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②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其祖弗父何③,始有宋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④,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⑤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
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⑥,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⑦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
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取材于《孔子家语》,有改动)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先臣:指南宫敬叔已去世的父亲。③弗父何: 和下文的正考父、臧孙纥都是孔子的祖先。④偻:弯着背,表示恭敬。⑤饘(zhān):稠粥,这里用作动词,煮稠粥。⑥墉:墙壁。⑦斧扆(yǐ):古代天子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物,高八尺,上绣斧形图案。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属臣曰:“汝必师之。” 师:老师
B.今孔子将适周 适:到……去
C.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 务:致力于
D.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 却:后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观乎明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又有周公相成王  及时相遣归
C.此周公所以盛也  所以游目骋怀
D.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小题3】根据上下文,下面语句括号内填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遂言于鲁君曰
B.敬叔与(孔子)俱
C.(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D.自周反鲁,(孔子的)道弥尊矣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引其先父训命,说明孔子及其祖辈恭俭有礼,为请求鲁君资助孔子“观周”做铺垫。
B.孔子在周问礼访乐,并到实地考察各种规章制度,了解了周公圣明及周称王天下的原因。
C.孔子在明堂观尧舜桀纣之像,国家兴亡之诫,周公相成王之图,悟到君子应以史为鉴,努力使国家安定。
D.孔子离周返鲁之时,老子鼓励他要敢讥议他人,发人之恶,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为人臣要尽职尽责。
【小题5】老子说“仁者送人以言”。在“十六岁花季”主题班会上,老师以《论语》三则分赠同学们,请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阐述选择理由。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陈)登,字元龙,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

②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

③奉使到许,太祖以登为广陵太守,令阴合众以吕布。登在广陵,明审赏罚,威信宣布。海贼薛州之群万有余户,束手归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登曰:“此可用矣。”太祖到下邳,登率郡兵为军先驱。时登诸弟在下邳城中,布乃质执登三弟,欲求和同。登执意不挠,进围日急。

④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贼初到,旌甲覆水,群下咸以今贼众十倍於郡兵,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水人居陆,不能久处,必引去。登厉声曰:“吾受国命,来镇此土。吾其出命以报国,仗义以整乱,天道与顺,克之必矣。”乃闭门自守,示弱不与战,将士衔声,寂若无人。登乘城望形势,知其可击。乃申令将士,宿整兵器,昧爽,开南门,引军诣贼营,步骑钞其后。贼周章,方结陈,不得还船。登手执军鼓,纵兵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贼忿丧军,寻复大兴兵向登。登以兵不敌,使功曹陈矫求救於太祖。登密去城十里治军营处所,令多取柴薪,两束一聚,相去十步,纵横成行,令夜俱起火,火然其聚。城上称庆,若大军到。贼望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

⑤迁登为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负而追之。登晓语令还,曰:“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文帝追美登功,拜登息肃为郎中。

(选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令阴合众以吕布(__________)  (2)明审赏罚,威信宣布(__________)
(3)不能久处,必引去(__________) (4)登手执军鼓,纵兵之(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出命以报国/尔勿忘乃父之志
B.群下咸今贼众十倍于郡兵/各各竦立
C.闭门自守,示弱不与战/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可引军避之,其空城/夫人之相,俯仰一世
【小题3】把下列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
(2)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
【小题4】用第①段中    四个字可以概括第②段中陈登的行为。
【小题5】宋代词人张元千评说:“元龙湖海豪气”,结合文意,简析陈登的“豪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农民 黜量耕稼 , 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 ,伎艺 ,武夫 ,文士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莸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 , 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指冠礼,《礼记》云:“冠者,礼之始也。”中国古代男子18岁行冠礼,代表已经成年。
B.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儒家六部经典著作:《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
C.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D.羲、农即伏羲和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人物。伏羲教人们渔猎,创制八卦;神农氏教人们种植,尝百草,被奉为农业神。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原句: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译句:凭着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
B.原句: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译句:有认识他的人在旁看到,就替他下地。
C.原句: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译句:(这些人)又何必吝惜几年的勤学,而去长受一生的愧辱呢!
D.原句: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译句:这就好比想要饱餐却懒于做饭,想要身暖却懒于裁衣一样。
【小题3】选用下列词语组成四个语句,填入文中波浪线处,与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讲议   致精   经书   沉思   惯习   法术   器用   弓马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帝每叹日:“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遵之见思若此。
(4)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尚书仆射景仁从祖弟也。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元兴元年,桓玄克京邑,丹阳尹卞范之势倾朝野,欲以女嫁方明,使尚书吏部郎王腾譬说备至,方明终不回。桓玄闻而赏之,即除著作佐郎,方明事思忠益,知无不为。高祖谓之曰:“愧未有瓜衍之赏,且当与卿共豫章国禄。”屡加赏赐。方明严恪,虽处暗室,未尝有惰容。无他伎能,自然有雅韵。丹阳尹刘穆之权重当时,朝野辐辏,不与穆之相识者,唯有方明、郗僧施、蔡廓而巳;穆之甚以为恨。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罪应入重者有二十余人,纲纪以下,莫不疑惧。囚及父兄皆惊喜涕泣,以为就死无恨。至期,有重罪二人不还,方明不听讨捕。其一人醉不能归,逮二日乃反;余一囚十日不至,五官朱千期诗见欲白讨之,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囚自当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让之,率领将送。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遭母忧,去职。服阙,为宋台尚书吏部郎。永初三年,出为丹阳尹,有能名。转会稽太守。江东民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陵,奸吏蜂起,符书一下,文摄相续。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邑里惊扰,狗吠达旦。方明深达治体,不拘文法,阔略苛细,务存纲领。州台符摄,即时宣下,缓民期会,展其办举;郡县监司,不得妄出,贵族豪士,莫敢犯禁,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东土至今称咏之。性尤爱惜,未尝有所是非,承代前人,不易其政。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元嘉三年,卒官。
(节选自《宋书·列传一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B.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C.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D.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兴,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B.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省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C.连坐,我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罚的制度。
D.列传,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首创,为其以后纪传体史书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方明有高尚情操。卞范之权势很大,想把女儿嫁给他,让尚书吏部郎王腾百般劝说,但他始终不答应,得到了桓玄赏识。
B.谢方明不攀权附贵。刘穆之权重一附,朝廷内外的人士都争相攀附,但谢方明不与其相交,使得刘穆之对此深以为憾。
C.谢方明有仁爱之心。回家的二十多个犯人中,有两人未及时归狱,谢方明不让人去捕拿,遭到了五官朱千期的反对也不改变。
D.谢方明治政深得民心。谢方明在任会稽太守时,面对江东地区乱政的恶劣现象,他采取措施,废除不当做法,得到了百姓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
(2)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让之,率领将送。
(3)课内文言文翻译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