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飞来双白鹄
吴迈远
可怜双白鹄,双双绝尘氛。
连翩弄光景,交颈游青云。
逢罗复逢缴,雌雄一旦分。
哀声流海曲,孤叫出江濆
“岂不慕前侣?为尔不及群。
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
乐哉新相知,悲来生别离。
持此百年命,共逐寸阴移。
譬如空山草,零落心自知。”
(注)①吴迈远(?—474),南朝宋诗人。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②罗:网。缴:射鸟的箭绳。③江濆:江岸。④前侣:指前面飞行的成对的白鹄。
【小题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诗人为什么连用三个“双”字描述这对白鹄?
【小题2】“逢罗复逢缴,雌雄一旦分”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诗歌的后十句是白鹄的告白,从这段告白中你读出了两只白鹄之间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3 09:46: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祖禹,字淳甫。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镇器之曰:“此儿,天下士也。”进士甲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上之。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振救。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祖禹封还其章,云:“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初,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已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公之文,经世之文也。”竟不复出其稿。时有相章悖意。祖禹力言悖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诬,贬安置贺州,卒,年五十八。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过。至遇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 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语,拱手再诵,却立云:“愿陛下留听。”帝首肯再三,乃退。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命子弟侍。开列古义,参之时事,无一长语。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汉时指儒生,明清时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今诸生学于太学”。
B.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予旌节,故称“节度使”。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不负责民政。
C.“服除”,指守丧期满,“服”指丧服,《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就是丧服的名称。
D.“孝廉”,汉代察举制科目之一。孝廉即孝顺父母,办事廉正,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祖禹幼年时父亲去世,每逢佳节,他悲伤痛苦,闭门读书,他到京城后结交的都是名人,他的叔祖称赞他为贤士。
B.范祖禹看淡官职,正字刚毅。他跟从司马光编修书籍,不求官职;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后来他却将别人批评王安石的奏章上报。
C.范祖禹文才突出,受到苏轼称赞。宣仁太后去世,人心不稳,他决定上奏,他的奏章被苏轼看到后,苏轼决定放弃自己的奏稿,并称赞范祖禹的文章。
D.范祖禹既谨慎又大胆。他平时谨慎小心,但遇到大是大非问题,往往坚持原则,他为皇帝讲书,有一次讲到关键处,直到皇帝“首肯再三”,才肯罢休。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
(2)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欣泰,字义亨,竟陵人也。父兴世,宋左卫将军。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业自居,好隶书,读子史。年十余,诣吏部尚书褚渊,渊问之曰:“张郎弓马多少?”欣泰答曰:“性怯畏马,无力牵弓。”渊甚异之。州主簿,历诸王府佐。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有以启世祖者,世祖曰:“将家儿何敢作此举止!”后从车驾出新林,敕欣泰甲仗廉察,欣泰停仗,于松树下饮酒赋诗。制局监吕文度过见,启世祖,世祖大怒,遣出外,数日,意稍释,召还,谓之曰:“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正员郎。
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上遣中庶子胡谐之西讨,使欣泰为副。欣泰谓谐之曰:“彼凶狡相聚,所以为其用者,或利赏逼威,无由自溃。若且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而擒也。”谐之不从,进屯江津,尹略等见杀。事平,欣泰为随王子隆镇西中兵。子隆深相爱纳,数与谈宴,州府职局,多使关领,意遇与谢朓相次。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建武二年,虏围钟离城。欣泰为军主,随崔慧景救援。虏既为徐州军所挫,更欲于邵阳洲筑城。慧景虑为大患。欣泰曰:“虏所以筑城者,外示姱大,实惧我蹑其后耳。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则其患自息。”慧景从之,遣欣泰至虏城下具述此意。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欣泰说慧景曰:“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不如许之。”慧景乃听虏过。
(节选自《南齐书·张欣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B.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C.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D.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
C.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文中“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欣泰喜欢读书,不愿意以带兵打仗为职业,十多岁时,当别人问他弓马功夫怎样时,他回答说害怕骑马,无力拉弓。
B.张欣泰游览园林时身穿僧衣,手执禅杖,随皇上出巡时中途跑到松树下去喝酒赋诗,这些举动表明他对当时的现实十分不满。
C.虽然齐世祖对张欣泰的率性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但还是能理解他不愿意当武将的想法,任命他担任了比较清闲且地位不低的文官。
D.张欣泰具有一定的军事才干。讨伐巴东王时,主将胡谐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吃了大亏;而崔慧景对他言听计从,很顺利地解除了钟离城之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
(2)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叔父镜谓人曰:“此儿,今之乐广也。”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寻加骁骑将军。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绪长于《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常云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诸卦中所有时义,是其一也。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竟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辨餐,然未尝求也。卒时年六十八。

(选自《南齐传》卷三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B.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C.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D.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泛指一般属官。
B.尚书: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的官员,隋唐时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的总长官,统管六部。
C.东宫:是我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来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D.祭酒:汉魏以后的官职名。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绪德行高尚,深受敬重。朝廷官员一致推崇他的风度,王俭到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经,为了使自己更接近张绪,便把僧达道人换了个地方。
B.张绪不阿附顺从权贵。他曾经跟人说过自己一生都不懂得阿谀顺从人,后来长沙王萧晃想用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坚决不同意。
C.张绪对《周易》很有见解。他经常讲何平叔所不明白的《易》中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卦的规律所决定的卦义。
D.张绪看淡利禄钱财。他平时很少谈及财物,常常一有钱财就分发给他人,有时自己一整天都不吃东西,就算饿了也不要门生弄吃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
(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也。少贫微,佣书自业。有气干,为吴郡晋陵防郡队主。宋孝武伐太初,山图豫勋,赐爵关中侯。泰始初,为殿中将军。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镇军将军张永征薛安都于彭城,山图领二千人迎运至武原,为虏骑所追,合战,多所伤杀。虏围转急,山图结阵死战,然后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众称其勇,呼为“武原将”。豫章贼张凤,聚众康乐山,断江劫抄。明帝遣山图讨之。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凤信之,行至望蔡,山图设伏兵于水侧,击斩凤首,众百余人束首降。元徽三年,迁步兵校尉,加建武将军。盗发桓温冢,大获宝物。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簿以还官。太祖辅政,山图密启曰:“沈攸之久有异图,公宜深为之备。”太祖笑而纳之。攸之事起,世祖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世祖留据盆城,众议以盆城城小难固,不如还都。山图曰:“今据中流,为四方势援,大众致力,川岳可为。城隍小事,不足难也。”世祖使参军刘皆、陈渊委山图以处分事。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世祖甚嘉之。攸之既败,世祖谓山图曰:“周公前言,可谓明于见事矣。”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山图于新林立墅舍,晨夜往还。上谓之曰:“卿罢万人都督,而轻行郊外。自今往墅,可以仗身自随,以备不虞。”及疾,上手敕参问,遣医给药。永明元年,卒,年六十四。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节选自《南齐书·周山图传》)

(注)① 幢主,南北朝及隋朝时期的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B.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C.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D.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侯,一种始自曹魏建安年间的爵位称号,侯是封建时代等级最高的爵位。
B.城隍,“城”的本义是城邑四周的墙垣;“隍”指没有水的护城壕沟。“城隍”在文中指城池。
C.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没有顶盖的高台,建造于地面或车船之上。
D.手敕,即手诏,是指皇帝亲笔写的命令,不同于一般的文书,常有非常意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山图才能超卓,临敌有勇有谋。他在武原勇猛突围,被称为“武原将”;在豫章,他先用计使张凤放松警惕,最终设伏兵将其击杀。
B.周山图心有主见,善处不义之财。盗贼盗掘桓温墓获得大量宝物,门客盗取宝物来赠送给山图,山图没有接受,而是登记入册后上交官府。
C.周山图见识过人,准确判断事势。他看出沈攸之有反叛图谋,提醒太祖早做防备:作世祖军副,他力排众议,陈明留守盆城的意义。
D.周山图诚心事主,受到世祖恩宠。他因为罢免了另一个统领万人的都督而得罪了人,轻装简行到郊外存在危险,因此世祖准许他带侍卫以防不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
(2)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