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承祯,字子微,博学能文,攻篆,为一体,号曰金剪刀书。隐于天台山玉霄峰,自号白云子,有服饵之术。

睿宗尚道教,屡加尊异,承祯方赴召,睿宗问阴阳术数之事。承祯对曰:“老子经云:‘损之损,以至于无为’且心目所见知,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智虑哉?”睿宗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理国无为,如之何?”对曰:“国犹身也。老子曰:‘留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乃无私焉,而天下理。’易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无为之旨,理国之要。”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宠位,固辞,无何告归山。乃赐宝琴花帔以遣之。公卿多赋诗以送,常侍徐彦伯,其美者三十余篇,为制序,名曰《白云记》。

卢藏用早隐终南山,后登朝,居要官,见承祯将还天台,藏用指终南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天台?”承祯徐对曰:“以仆所观,乃仕途之捷径耳。”藏用有惭色。

玄宗有天下,深好道术,累征承祯到京,留于内殿,颇加礼敬,问以延年度世之事。承祯隐微而言,玄宗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由是玄宗理国四十余年,虽禄山犯关,銮舆幸蜀,及为上皇,回,又七年,方始晏驾,诚由天数,岂非道力之助延长耶!初玄宗登封太岳回,问承祯:“五岳何神主之?”对曰:“岳者山之巨,能出云雨,潜储神仙,国之者为之;然山林之神也,亦有仙官主之。”于是诏五岳于山顶列置仙官庙,自承祯始也。

蜀女真谢自然泛海,将诣蓬莱求师,船为风飘,到一山,见道人指言:“天台山司马承祯,名在丹台,身居赤城,此真良师也。”蓬茱隔弱水三十万里,非舟楫可行,非飞仙无以到。自然乃回求承祯受度,后白日上升而去。

承祯居山,修行勤苦,年一百余岁,童颜轻健,若三十许人。

(选自唐代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一体    迥:远
B.睿宗尚道教.屡加尊 雅:平素,向来
C.其美者三十余篇 撮:选取
D.国之者为之  望:人所敬仰的,有名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睿宗向司马承祯询问治国之道,司马承祯认为治理国家的要旨就是《易经》所说的顺应自然。
B.《白云记》收录司马承祯离开唐玄宗时公卿送给他的三十多首诗,常侍徐彦伯还为诗集作了序。
C.卢藏用劝说司马承祯在终南山隐居,词马承祯说终南山是当官的捷径而已,卢藏用感到羞惭。
D.司马承祯说岳是山中最大的,能生出云雨潜藏各种神仙,皇帝于是诏令在五岳山顶修建仙官庙。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宠位,固辞,无何告归山。
(2)承祯隐微而言,玄宗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司马承祯修行道术的成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7 08:00: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喜字伯武,喜少好学,善草隶。陈武帝素知之,及镇京口,命喜与宣帝往江陵,仍敕宣帝谘禀之。及梁元帝即位,以宣帝为领直,为尚书功论侍郎。及魏平江陵,喜与宣帝俱迁长安,文帝即位,喜自周还,进和好之策,陈朝乃遣用弘正等通聘,及宣帝反,又遣喜入周,以家属为请。周冢宰宇文护执喜手曰:“能结二国之好者,卿也。仍迎柳皇后及后主还。

文帝尝谓宣帝曰:“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子宜用‘叔’为称。”宣帝以访喜,喜即条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余人以启之,文帝称。文帝崩,废帝冲昧宣帝录尚书辅政,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竟其策。

及帝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宣帝议北侵,敕喜撰军制十三条,诏颁天下,文多不载,母忧去职,诏封喜母庾氏东昌国太夫人,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及得淮南之地,喜陈安边之术,宣帝纳之,即日施行,帝又欲进兵彭、汴,以问喜,喜以为“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上不从。吴明彻卒俘于周。自吴明彻败绩,高宗深悔之,谓袁宪曰:“不用毛喜计,遂令至此,朕之过也。”

至德元年,授永嘉内史。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贼平,授南安内史,祯明元年,征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道卒。

(摘选自《南史·毛喜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B.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遺兵/援建安/
C.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D.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喜尚书功论侍郎   俯仰之间,已陈迹
B.及宣帝国  寒暑易节,始一
C.文帝称   素留侯张良
D.竟其策   怨如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鄚,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喜受到赏识。陈武帝一向赏识他;宣帝曾就有关识字的事情询问毛喜,毛喜立即把古代名人贤士上报,文帝阅后称好。
B.毛喜敢于进谏。他曾经多次向文帝进谏,如进献陈朝和北周两国和好之策;又向宣帝陈述安定边境的策略。
C.毛喜富有远见。宣帝想出兵彭州、汴州,毛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宣帝没有听从,结果吴明彻被周俘获,宣帝事后很后悔。
D.毛喜善于分析。他分析出淮左新近平定,叛乱的边民未被缉拿,应该先使他们安定然后让他们守卫边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
(2)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诚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口,遣召宝。宝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宝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刺史被召援台(注),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今者若往,必留质,愿且无行,以观其势。”数日,迁仕果反。夫人曰:“若君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诈之,卑辞厚礼,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得至栅下,贼必可图。”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岭南悉定。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仁寿初,卒,赙物一千段,为诚敬夫人。

(摘自《隋书·谯国夫人传》)

(注)台:台城,此处指朝廷所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B.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C.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D.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符,又称虎符,是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制成两半,右半留存于国君,左半交予统帅,验合后方能生效。
B.岭南,五岭以南地区的简称,在两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苏轼就曾在此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C.册,册立、册封,指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等。
D.谥,指历史上地位较高的人死后,给他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称呼皇帝可用谥号,如隋炀帝、汉武帝,也可用年号,如唐高祖、乾隆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国夫人贤明能干,大公无私。在父母家时,能行军用师,管理诸越;出嫁后,能参决辞讼,亲族犯法亦不徇私情,使当地政令有序。
B.谯国夫人智勇双全,巧避祸端。刺史李迁仕想使诡计诱骗冯宝与之一起谋反,被谯国夫人识破,并用计攻破李迁仕营寨,大胜而还。
C.谯国夫人深明大义,平定岭南。谯国夫人看到晋王杨广送来的信及信物,知晓陈已灭亡后,立即率领众人归化隋朝,岭南地区才得以平定。
D.谯国夫人忠心为国,忠孝传家。谯国夫人历经三朝,一心为国,皆受到当朝皇帝的认可和赏赐,亦以此教育子孙,以赤心对天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2)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⑴。

家住层城临汉苑⑵,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⑶,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⑷,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释:⑴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指沙漠。(2)层城:京城。 ⑶“机中”一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4)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出一位征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魂牵梦萦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歌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小题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