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絡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小题1】结合全诗,概括诗人面临的苦难
A.
【小题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6 01:15: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由,革弊兴利,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为名也    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C.康由,革弊兴利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属皆且为所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听琵琶,兼简①长孙司户②
白居易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③真珠钿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④。
如言都尉⑤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注①简:书简,此处用作动词,写信,②本诗写于作者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期。③写:倾泻。④醒醒:悲苦貌。⑤都尉:这里代指西汉名将李陵。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由本诗的题目可知,诗人是在春天里听奏琵琶,触动情怀,写下这首诗,并把它寄给长孙司户,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绪。
B.首联先不写琵琶演奏,而是从真珠玉铃发出的叮当清脆的声音写起,意在用它们美妙动听的声音与琵琶声做比。
C.颔联中“商风”是指秋风,琵琶弹奏的声音令诗人想到秋风吹动树木枝叶的飒飒响声,形象地写出了琵琶音调的悲凉。
D.颈联诗人由琵琶伤感的乐调联想到李陵深陷匈奴而思念京城和远嫁的王昭君厌弃边地的历史事实,进一步突出了乐调的悲切凄苦。
E. 尾联中“迁客”指遭贬谪的官员,这里指诗人自己,诗人一听到琵琶演奏就愁肠欲断、不忍再听,只是因为自己身处被贬谪的境地。
【小题2】古人摹写有声无形的音乐,妙在如音在耳、如奏在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描写音乐时就用了多种技法来增加效果。本诗与李诗相比,二者在描写音乐时所用技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