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度大庾岭

(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大庾岭

(清)朱彝尊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注)①大庾岭: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交界处。岭上广植梅树,故又名梅岭。
【小题1】写出朱诗颈联中“鸿雁”和“鹧鸪”的寓意。
(1)鸿雁:
(2)鹧鸪:
【小题2】结合全诗,简析两首诗尾联采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7 01:43: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宣宗即位,胡沙虎诛,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中旨牵制,委任责成,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上深善其言。二年三月,上书言:“近日朝廷令知大兴府胥鼎便宜计画军食,鼎因遣参知政事奥屯忠孝括官民粮。民粮止两月又夺之。大兵在迩,人方危惧,或生他变,则所得不偿所损矣。”兴定二年,出为彰化军节度使。行信始至泾,即上书曰:“马者甲兵之本,方军旅未息,马政不可缓也。又闻蕃地今秋薄收,马得银辄以易粟。冬春之交必艰食,马价甚低。乞今所司辇银粟于洮、河等州,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崇庆中,又曰:“大定间,尝立送宣礼,自五品以上各有定数,后竟停罢。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乞令有司依大定例,参以时务,明立等夷,使取予有限,无伤大体,则上下两得矣。”上多采纳焉。正大八年二月乙丑,薨于嵩山崇福宫,年六十有九。初游嵩山,尝曰:“吾意欲主此山!”果终于此。

(节选自《南史·张行信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赂权贵,将复进用  遗:送给
B.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中旨牵制 绳:约束
C.近日朝廷令知大兴府胥鼎便宜计画军食   便宜:低价
D.马得银辄以易粟    鬻:卖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
B.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
C.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
D.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信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胡沙虎残忍骄横,想重新得到任用,对此满朝官员不敢表态,只有张行信敢于上奏,建议不要任用胡沙虎。
B.张行信心系时局,积极建言献策。战事兴起以来,朝廷很难得到合适的将帅,他建议对将领委以重任而不牵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全部才智。
C.张行信处事谨慎,国势识见深远。看到地方官员搜刮民间存粮时,他怕因此失去民心,上书分析在大兵压境的情势下,再发生其它变故会得不偿失。
D.张行信才干出众,善于处理政务。大定年间对送给宣读使者的礼品数目并没有规定,他请求援引成例,让收取和奉送能有限度,使上下齐美。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周《逍遥游》)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雪 诗
(唐)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① 斟琼液。
醉唱玉尘② 飞,困融③ 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蘸甲:指酒斟得太满,捧杯时指甲会沾酒。②玉尘:指雪。③困融:困倦。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六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四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B.“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在房屋四壁。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与华丽。
C.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红炉”这一件设施。写出“红炉”可以驱寒。
D.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岂知”,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
E. 本诗在前两句环境烘托之后,把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绘出三幅图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前两幅是静状,后一幅是动态。
【小题2】本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请具体指出对比的内容,并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