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与刘伯宗(1)绝交诗

[汉]朱穆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趣,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注释:(1)刘伯宗:朱穆旧友,困顿时曾颇受朱穆照顾,后趋炎附势。朱穆激于义愤,与之绝交。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中“不洁”“不正”“不定”勾勒出鸱品行不端的形象。
B.“饥则”一句,写鸱肚子饿了就到树上偷其他鸟类的幼鸟来吃。
C.第七句中的“饕餮”是传说中贪吃的怪兽,这里用来比喻鸱。
D.最后两句是说双方从此绝交,今后各自努力,来日一争高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12 09:47: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文解字》叙

(汉)许慎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今之诸生竞说字解经,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不知,盖阙如也。

(选自《说文解字·叙》,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则观于地    法:现象
B.言孳乳而多也  浸:渐渐
C.或颇改 省:简化
D.而有证 信:诚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视鸟兽之文与地宜  臣知欺大王罪当诛
B.古文或异  客亦知夫水月乎
C.迷误不谕  皆出于此乎
D.其于不知  为巡船物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阐述文字的起源。作者提到了庖羲氏八卦、神农氏结绳记事、仓颉受鸟兽蹄迒之迹的启示而造字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B.第二段概括周秦文字的演变。重点论述了小篆和隶书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原因,字里行间表现出对字体隶书化的肯定之意。
C.第三段针砭时弊,在描述当时种种错误的“说字解经”做法基础上,剖析他们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尽显批评之意。
D.第四段介绍了文字的巨大意义、著述的态度和著作的体例。“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的做法,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
(2)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1)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2)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3)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4)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焦仲卿内心万分悲痛,连马也发出悲哀的嘶鸣,人物同悲,悲意更浓,以物写人,更见悲情。
B.“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刘兰芝对焦仲卿的期盼,一个急归,一个急迎,足见情深意浓。
C.焦仲卿急不择言道“贺卿得高迁”“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可见焦仲卿对刘兰芝是憎恨的。
D.“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两句斩钉截铁,表现了兰芝对爱情的坚贞和以死殉情的决心。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摧藏马悲哀 摧藏:
(2)又非君所 详:
(3)便作旦夕间 旦夕:
(4)恨恨那可论 恨恨:
【小题3】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2)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①,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

欲入韩,道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于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

——选自蔡邕《琴操》

(注)厉。通“癞”,恶疮。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吾梦想思见之(_____________) (2)石击落其齿(_____________)
(3)刀在琴中(_____________)  (4)何一女之身(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何故泣B.吾夫聂政出游
C.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D.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
【小题4】下列各项中全部体现聂政为父报仇决心的一项是(   )
①乃学涂入王宫   ②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   ③从置栉,对妻而笑   ④援石击落其齿
⑤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 ⑥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5】简要分析文章最后“妇人认尸”这个情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