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年六十八。

(《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3 11:3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颛 ,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至卫尉丞。上其文,乃赐第,擢盐铁判官。陕西铸康定大铜钱,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出为京西转运使,奏计京师。元昊为下所杀,遣杨守素来告哀。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为谅祚册礼使,采摭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之要,为《治戎精要》三篇上之。进直史馆,迁河东转运使。帝尝以禁帑金帛赐河北,亦欲与河东。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颛为使者,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未尝以胥吏自随,人安其政。入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侬贼犯岭外,以知潭州。宣抚司以宣毅卒有功,檄补军校,颛察其色动,曰:“必有异志。”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诏书褒激,赐白金五百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在潭日贱市死商珠,降为待制。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乃还学士,徙徐州,以太子宾客致仕。积官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八。

(选自《宋史·任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
B.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
C.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
D.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名,始于隋朝,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B.河东,指山西西南部地区,因在黄河以东,故古称河东;柳宗元世称“柳河东”。
C.坐,可当因为讲,如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在文中是“因犯……罪”的意思。
D.致仕,也称为“乞骸骨”,意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汉以后形成制度,致仕年龄一般为 70 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颛才学出众,精通对外事务。他参加科举考试,先获得同学究出身,后进士及第;西夏对宋提出诸多要求,他奉命接待处理,皆不辱使命。
B.任颛处事妥当,颇受皇帝器重。西夏皇帝元昊被杀,杨守素前来报丧,任颛又奉命负责接待;皇帝亲自告诉辅臣,任颛应留在朝廷,委以重任。
C.任颛为官清正,受到百姓拥护。面对皇帝的例行赏赐,他觉得不妥,受之有愧,便谢绝此事;他到所辖区域巡察时,知人善任,百姓乐于其治。
D.任颛心思细密,观察事情敏锐。宣毅士兵立功,宣抚司发下檄文,补为军校,任颛看到此人表情变化异常,断定他心怀不轨,审讯后果如其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
(2)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人。举进士,历汝州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夏阳县,佥书河南府判官,通判并州。高若讷荐为殿中侍御史。

张贵妃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听上裁,乃增至七日。景初言:“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妃既追册为皇后,又诏立忌,景初力争,乃罢。

嘉佑初,大雨水,景初曰:“此阴盛阳微之诫也。”乃上疏称:“商、周之盛,并建同姓;两汉皇子,多封大国;有唐宗室,出为刺史;国朝二宗,相继尹京。是欲本支盛强,有磐石之安,则奸雄不敢内窥,而天下有所倚望矣。愿择宗子之贤者,使得问安侍膳于宫中,以消奸萌,或尹京典郡,为夹辅之势。”

时狄青为枢密使,得士卒心,议者忧其为变。景初奏疏曰:“天象谪见,妖人讹言,权臣有虚声,为兵众所附,中外为之恟恟。此机会之际,间不容发,盖以未立皇子,社稷有此大忧。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数诣中书白执政,请出青。文彦博以青忠谨有素,外言皆小人为之,不足置意。知制诰刘敞亦论之甚力,卒出青知陈州。

李仲昌以河事败,内遣中人置狱。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还,奏比部员外郎郑平占籍真定,有田七百余顷,因请均其徭役,着限田令。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改度支副使,迁吏部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以病,未入谢而卒。

(选自《宋史》卷三百零二 列传第六十一,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B.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C.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D.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古代用来指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的死,以及封王的贵族的死。
B.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又指族长和皇族子弟。在本文中和“宗室”通用,指皇族子弟。
C.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古时君主祭祀社稷,祈求丰收。后来就用社稷来代指国家。
D.籍在我国古代有登记在册的意思。“占籍”在本文意思是指上报户口,人籍定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景初谨守礼制。对于张贵妃丧礼的问题,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迎合皇帝,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进言争辩,最终阻止了皇帝有违礼法的命令。
B.吕景初思虑长远。他认为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有任命同姓家人担任要职的先例,这样能使国家安如磐石,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够学习古人的做法。
C.吕景初忠君爱国。他认为狄青为士兵所拥戴,人们又有狄青兵变的议论,而国家尚未立皇子,为了保证国家稳定,还是要将狄青调离京城。
D.吕景初抑制豪强。针对员外郎郑平在真定广占农田,他奏请皇帝,要求郑平承担徭役;并颁布限田令,来限制权贵之人的田地,维护国家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
(2)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继英,开封祥符人。少从赵普给笔札,普自罢河阳,为少保,从者皆去,继英趋事逾谨。普再入相,继英隶名中书五房、院。时真宗在藩邸,选为导吏兼内知客事。太宗召见,谓曰:“汝昔事赵普,朕所备知。今奉亲贤,尤宜尽节。”及建储,授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谒者。
真宗即位,擢为引进使。咸平初,领恩州刺史兼掌阁门使,迁左神武大将军、枢密都承旨,改客省使。契丹入寇,继英密请车驾北巡,上从之,即命继英驰传诣镇、定、高阳关阅视行宫储顿,宣谕将士。俄充澶州钤辖。会大将傅潜逗挠得罪,令继英即军中召还属吏。寻掌三班,拜宣徽北院使,与周莹同知枢密院事。莹出镇,继英遂冠枢宥,小心慎靖,以勤敏称,上倚赖之。
景德初,授枢密使。旧制,枢密院使祖母及母止封郡太夫人,有诏特加国封。尝因进补军校,白上曰:“疏外之人急于攀附者,谓臣蒙蔽不为荐引。”上曰:“此辈虽有夤缘,亦须因事立功,方许擢用,不可过求侥幸,卿勿复言也。”从幸澶州,契丹请和,诹访经略,继英预焉。明年郊祀,加特进、检校太傅。三年,卒,年六十一。上临哭之,赐白金五千两,赠太尉、侍中,谥恭懿。且为葬其祖父,赠其妻贾长乐郡太夫人,录其子婿、门下亲吏数十人。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司给办焉。子遵式、遵诲、遵度、遵范,皆至显宦。
节选自《宋史·王继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
司/给办焉/
B.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
司给办焉/
C.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司/给办焉/
D.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司给办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藩邸,藩王之第宅。当时,藩邸亲随因有特殊出身背景,升迁超常,甚至出为大将。
B.建储 意为确定储君,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枢密使 是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机构之一,权力超过宰相,
D.契丹 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战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初,王继英在真宗藩邸做些负责仪卫、赞引和接待宾客的杂事,后因真宗被立为太子,继英作为服侍主公的亲信迅速升迁,官位显赫。
B.王继英在担任引进使时,正遇契丹进犯。密奏皇帝,请求驾车北巡,皇帝准奏后,驱车前往各关隘查对粮草,并传达帝王旨意安抚慰劳将士们。
C.景德初年,王继英被加封为枢密使,他曾因为推荐候补军校人选,上奏真宗说有人企图攀附,诬陷他愚昧无知,真宗强调要有功才可提拔。
D.王继英去世,真宗临棺痛哭,赏赐钱财追赠封号,当时正遇上王氏外戚家族的养父、诸位舅舅等族人下葬,真宗特地下诏有司一同办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汝昔事赵普,朕所备知。今奉亲贤,尤宜尽节
(2) 莹出镇,继英遂冠枢宥,小心慎靖,以勤敏称,上倚赖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③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④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⑤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十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注)①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
【小题1】选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B.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C.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D.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禄,“干”是指追求,“禄”是指旧称官吏的俸给,这里的“干禄”,是指求禄位,求仕进。
B.靖康,是宋钦宗的一个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C.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D.中国,唐宋时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焞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超过他的。
B.尹焞忠言无果。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言陈述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C.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
D.尹焞正直刚毅,不愿意诋毁老师,不愿以诋毁老师而求得官位,他放弃科举,终身不就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与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枢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今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今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今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B.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今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C.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今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D.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今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自隋唐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时北周始设。隋唐时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往来之事。
C.《通鉴纪事本末》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纪事本末体”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
D.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窜、拔等表示升官,而谪、黜、陟、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以《修身为弓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周必大、刘珙很看好他。
B.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惇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草房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2) 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