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路振飞,字见白,曲周人。天启五年进士。除泾阳知县。大吏谄魏忠贤,将建祠泾阳,振飞执不从。邑人张问达忤奄,坐追赃十万。振飞故迁延,奄败事解。崇祯四年,征授御史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祈立斥以清揆路,被旨切责。未几,陈时事十大弊。疏入,诏付所司。劾吏部尚书闵洪学结权势,树私人,秉铨以来,吏治日坏,洪学自引去。六年,巡按福建。海贼刘香数勾红夷入犯,振飞悬千金励将士,遣游击郑芝龙等大破之,诏赐银币。初,振飞论海贼情形,谓巡抚邹维琏不能办,语侵之。维琏罢去,命甫下,数奏捷,振飞乃力暴其功,维复召用。八年夏,帝将简辅臣。振飞言:“枚卜盛典,使夤缘者窃附则不光。如向者周延儒、温体仁等公论俱弃,宅揆以后,民穷盗兴,辱己者必不能正天下。”时延儒已斥,而体仁方居首揆,衔之。已而振飞按苏、松,请除输布、收银、白粮、收兑之四大患,民困以苏。会常熟钱谦益翟式耜为奸民张汉儒所讦体仁坐振飞失纠拟旨令陈状振飞白谦益无罪语刺体仁体仁恚激帝怒谪河南按察司检校十七年正月,流贼陷山西。振飞遣将金声桓等十七人分道防河。且团练乡兵,犒以牛酒,得两淮间劲卒数万。五月,马士英用所亲田仰,乃罢振飞。顺治二年,大兵破南京,唐王聿键自立于福州,拜为左都御史。王每责廷臣怠玩,振飞因进曰:“上谓臣僚不改因循,必致败亡。臣谓上不改操切,亦未必能中兴也。喜怒轻发,号令屡更。凡上所长,皆臣所甚忧也。”其言曲中王短云。三年,大清兵进仙霞关,聿键走汀州,振飞追赴不能及。明年赴永明王召,卒于途。

(节选自《明史·路振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常熟钱谦益/瞿式耜为奸民张汉儒所讦/体仁坐振飞失纠/拟旨令陈状/振飞白谦益/无罪语刺体仁/体仁恚激/帝怒/谪河南按察司检校/
B.会常熟钱谦益/瞿式耜为奸民张汉儒所讦/体仁坐振飞失纠/拟旨令陈状/振飞白谦益无罪/语刺体仁/体仁恚/激帝怒/谪河南按察司检校/
C.会常熟钱谦益/瞿式耜为奸民张汉儒所讦/体仁坐振飞失纠/拟旨令陈状/振飞白谦益/无罪语刺体仁/体仁恚/激帝怒/谪河南按察司检校/
D.会常熟钱谦益/瞿式耜为奸民张汉儒所讦/体仁坐振飞失纠/拟旨令陈状/振飞白谦益无罪/语刺体仁/体仁恚激/帝怒/谪河南按察司检校/
【小题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选不正喷的一项是3分
A.“御史”是古代官名,历代职位官衔有所不同,明代设立御史,有弹劾纠察之权。
B.“枚卜”在义指古代用占卜法选官,文中长下专指拜相,所以称为“盛典”。
C.“揆”即管理,因宰相管理百事,称宰相职位为揆,“宅揆”即免去宰相职位。
D.“乡兵”是地方武装,“团练乡兵”就是对地方武装进行编组而后加以军事训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送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振飞性情耿介,守正不阿。在任泾阳知县时,他拒绝为魏忠贤建生祠;张问达因忤逆阉党受罚,他办理时故意拖延,直到阉党败落,受罚一事得到解除。
B.路振飞格尽职守,敢言直谏。在担任御史期间,他上书皇帝力陈国事十大弊端,弹劾闵洪学败坏吏治;皇帝选拔辅臣时,他进言斥责温体仁等人误国害民。
C.路振飞计功行赏,善于激励。为了击破海贼刘香,他悬赏千金激励将士,郑芝龙等取胜后,他兑现承诺给予赏赐;对参加训练的乡兵,他给予牛酒的犒赏。
D.路振飞为政爱民,尽忠为国。按察苏、松时,他请求罢除四大祸患,使民困得以缓解;清军攻破南京后,他上书劝谏唐王朱聿键要戒躁制怒,以利国家复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祈立斥以清揆路,被旨切责。
(2)维琏罢去,命甫下,数奏捷,振飞乃力暴其功,维琏复召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4 09:05: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注)三板沙:明代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政:是“参知政事”的简称。唐代始设,宋时为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B.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C.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明朝的张居正就曾被夺情起复。
D.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汉朝时产生了一种“立生祠”的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太仓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C.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获罪;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被要求戴罪立功。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2)尝书姓名于肢体日:“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石邦宪,字希尹。嘉靖七年嗣世职为指挥使。苗龙许保、吴黑苗叛,陷印江、石阡,邦宪坐逮问。总督张岳以铜仁贼巢穴,而邦宪有谋勇,乃奏留之。邦宪遂与川、湖兵进贵州,破苗寨十有五。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蜡尔山苗合,欲攻石阡。千户安大朝等邀之,斩获大半,尽夺其辎重,贼不能军。邦宪乃使使购老穀、老革等执许保送军门,而黑苗窜如故。复以计购乌朗土官田兴邦等斩黑苗,贼尽平。遂进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代沈希仪镇贵州。
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邦宪以兵七千编筏渡江,直抵磨子崖。策贼必夜袭,先设备。贼至,击败之。贼求援于播州吴鲲。诸将惧,邦宪曰:“水西宣慰安万铨,播州所畏也。吾调水西兵攻乌江,声杨烈纵鲲助逆罪,烈奚暇救人乎?”已,邦宪进逼其巢,乘风纵火,斩关而登,贼大奔溃,擒贼首父子,斩获四百七十余人。进署都督同知。
寻与巡抚吴维岳招降平州叛酋杨珂,当是时,水西宣慰安国亨恃众跋扈,谒上官,辞色不善,辄鼓众噪而出。邦宪召责之曰:“尔欲反耶?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尔四十八酋长,吾铸四十八印畀之。朝下令,夕灭尔矣。”国亨叩头谢,为敛戢。隆庆元年剿平镇远苗。已,又破诛白泥土官杨赟及苗酋龙力水等。部内帖然。
邦宪生长黔土,熟苗情。善用兵,大小数十百战,无不摧破。前后进秩者四,赉银币十有三。所得俸赐,悉以飨士,家无赢资。为总兵官十七年,威镇蛮中。与四川何卿、广西沈希仪并称一时名将。明年卒官。赠左都督。
(节选自《明史•石邦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
B.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
C.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
D.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广:明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为明朝15个“布政使司”之一。辖地为今湖北、广东全境。
B.辎重:在古代是军队一切军用物资、生活物资。包括粮草、衣被、武器、装备等(实际上也包含装载运输军用物资的车辆、工具)。
C.巡抚:是官名。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D.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邦宪有勇有谋。在张岳的极力推荐下,石邦宪与川、湖兵进入贵州,攻破苗寨十五座,并用计逮捕了龙许保,斩杀了黑苗。
B.石邦宪料事如神。在与真州苗人卢阿项的作战中,石邦宪准确地料定敌贼必会乘夜袭击,且杨烈没有时间去救援敌贼。
C.石邦宪为人刚直。安国亨专横跋扈,蔑视上官,石邦宪将此事上奏朝廷,最终安国亨认识到了错误,并收敛了跋扈行为。
D.石邦宪为官清廉。由于战功卓著,他十三次被赏赐银两锦帛,但他将赏赐全部用来宴飨士兵,以致家中没有多余资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策贼必夜袭,先设备。贼至,击败之。贼求援于播州吴鲲。
(2)尔欲反耶?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宣慰使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B.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C.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D.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奴隶社会还可称为太子,但在封建社会就不能再称“太子”了。
B.布政司:明清两代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长官为布政使,掌管全国的民政、田赋、户籍。
C.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赠谥: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明清定谥属礼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成孔武有力,忠勇可嘉。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攻打镇江时,与十名勇士转战被捉,但他们最终逃脱而归。
B.顾成审时度势,受到燕王赏识。顾成讨伐燕王被俘却被释放,并被邀请辅助世子留守北平。北平被围之时,城中防御、调度都听从于顾成。
C.顾成镇守贵州,政绩卓著。他善于用兵,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D.顾成性情忠诚,谨慎从事。他在北平时常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统兵,赏赐兵器也不接受。后来受命辅佐太子监国,他婉言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
(2)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呈润,字中严,龙溪人。崇祯元年进士。三年冬,疏陈兵屯之策:“请敕顺天、保定两巡抚简所部壮士,大邑五百人,小邑二三百人,分营训练。而天津翟凤翀、通州范景文、昌平侯恂并建节钺,宜令练兵之外兼营屯田。”又陈闽海剿抚机宜六事。并议行。明年夏,久旱求言。疏言:“驿站所裁,才六十万,未足充军饷十一,而邮传益疲,势必再编里甲。是犹剜肉医疮,疮未瘳而肉先溃。边报告急,非臣子言功之日,而小捷频闻,躐加峻秩,门客厮养诡名戎籍,不阶而升,悉糜俸料,臣惧其难继也。江淮旱灾,五湖之间,海岸为谷,旧谷不登,新丝未熟,上供织造,宜且暂停。铨法坏于事例,正途日壅,不可不疏通。抚按诸臣捐赀助饷,大抵索之民间,顾奉急公之褒。上蒙而下削,不可不禁饬。”又条陈数策,请大修北方水政。帝皆纳其言。熹宗时,司业朱之俊议建魏忠贤祠国学旁,下教有“功不在禹下”语,置籍,责诸生捐助。及帝即位,委过诸生陆万龄、曹代何以自解,首辅韩壙以同乡庇之,漏逆案。及是,之俊已迁侍讲。呈润发其奸,请与万龄弃西市,之俊由是废。宣府监视中官王坤以册籍委顿,劾巡按御史胡良机。帝夺良机官,即令坤按核。呈润上言:“我国家设御史巡九边,秩卑而任巨。良机在先朝以纠逆珰削籍,今果有罪,则有回道考核之法在,而乃以付坤。且边事日坏,病在十羊九牧。既有将帅,又有监司;既有督抚,有巡方,又有监视。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异日九边声息,监视善恶,奚从而闻之?乞召还良机,毋使仰鼻息于中贵。”帝以呈润党比,贬三级,出之外。

(节选自《明史·魏呈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B.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C.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D.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钺:指符节和斧钺,由天子授予臣子,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可以之代天子巡狩。
B.里甲:明朝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以邻近110户为1里,从中推10户为里长,余100户分为10甲。
C.俸料:朝廷官员除俸禄外,又给食料、厨料等,其中以货币支付的部分则称“俸料钱”。
D.铨法:铨,铨选;铨法是指选拔、任用官吏的条例,古时铨选和科举之事都由吏部掌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呈润关心军务,疏陈营边策略。他不仅提出要挑选壮士练兵以备外患,还指出要屯田以补内需。
B.魏呈润一针见血,剖析弊政之害。他认为撤裁驿站于事无补,冒名军籍、欺下蒙上现象需严加整顿。
C.魏呈润不畏权贵,揭发逆党奸邪。即使是对首辅庇护的朱之俊,他亦请求皇上给予朱之俊死刑的处罚。
D.魏呈润正直敢言,竭力替人辩解。他批评边境官吏冗杂,宦官贪污;为胡良机求情,自己因此被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抚按诸臣捐赀助饷,大抵索之民间,顾奉急公之褒。
(2)异日九边声息,监视善恶,奚从而闻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屡迁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邰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①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②深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嵒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簿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①从臾:怂恿;奉承。从,通“怂”。②诇:侦察;刺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擢,为“提拔、提升官职”之意,在古代还有“陟”“转”“晋”“迁”等表达相同意义的词。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月份的初一那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官忠于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力主抓住战机,去攻打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