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建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仍旧职。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租,得隐漏数万计。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崔能前任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谕。丁外艰,起复莅事,入判大理寺。历度支、户部二判官,召拜本曹郎中。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时北边多警,朝议耕战之术,以羽为河北东路营田副使,改两浙转运使,迁兵部郎中。淳化初,拜度支使。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先是,三司簿领堆积,吏掾为奸,虽尝更立新制,未为适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制三司使二员,以羽为左计使,董俨为右计使,中分诸道以隶焉。未久,以非便罢,守本官,出知滑州。丁内艰,起复,加给事中,徙潭州。真宗即位,召权知开封府。车驾北巡,判留司三司,再为户部度支使。咸平四年,以疾解职,拜礼部侍郎。谢日,召升便殿,从容问谕,勉以医药。月余卒,年五十八。羽涉猎史传,好言事。淳化中,许王暴薨,或有以宫府旧事上闻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将穷究之。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以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太宗嘉纳之,由是被劾者皆获轻典。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羽强力有吏干,尤小心谨事。羽出入计司凡十八年,习知金谷之事,然颇伤烦急,不达大体。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 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B.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C.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D.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秩,古代官员晋级。秩,官吏的俸禄,也可代指官员职务级别。
B.外艰,是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承重,承受丧祭与宗庙的重任。
C.封驳,将皇帝诏敕缄封退还并且对诏敕中的不当处加以批驳纠正。
D.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科举考试等事务官署的统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羽颇有文才。少时他便能写文章,后来上书李煜而得到赏识,获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做了雄远军的判官。
B.魏羽受到器重。为官的过程中,曾先后遭父丧、母丧,但朝廷每次都在他守丧期未满时便下诏令他赴任做官。
C.淳化四年,朝廷将三部并为一司,虽采纳了魏羽的建议,但最终没能解决过去三司公务堆积、官员为奸之病。
D.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做事谨慎。皇上认为他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变化无常的影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
(2)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1 09:20: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纯仁,字尧夫,中皇祜元年进士第。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兄纯祜有心疾,奉之如父,药膳居服,皆躬亲时节之。宋庠荐试馆职,谢曰:“辇榖之下,非兄养疾地也。”富弼责之曰:“台阁之任岂易得?何庸如是。”卒不就。襄城民不蚕织,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民益赖慕,后呼为“著作林”。兄死,葬洛阳。韩琦、富弼贻书洛尹,使助其葬,既葬,尹讶不先闻。纯仁曰:“私室力足办,岂宜慁公为哉?”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知河中,诸路阅保甲妨农,论救甚力。除给事中。司马光为政,将尽改熙宁、元丰法度。纯仁谓光:“去其太甚者可也。”左相吕大防奏蔡确党人甚盛。纯仁面谏朋党难辨,恐误及善人。遂上疏曰:“举用正直,而可以化枉邪为善人,不仁者自当屏迹矣。”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受失所学得之忠怒二字一生用不尽以系立朝事君接待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谥曰忠宣。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传》)
(注)①慁:打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B.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C.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D.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毂,皇帝的车驾,常用以指代天子。辇毂之下,指代京师、京城。
B.台阁,指尚书台等官府,在台阁担任职务的臣子必须是皇帝近臣。
C.保甲,古代的户口编制单位,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D.朋党,指集团、派别,多是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事兄如父,不扰公家。兄长有病,范纯仁安排医药饮食居住等,放弃了官职;兄长去世,他凭自家的财力办理丧事。
B.范纯仁劝民植桑,为政宽仁。在襄城,对有罪而情节较轻的人,根据植桑多少减免所受处罚;在齐州,给囚犯自新的机会。
C.范纯仁举荐人才,没有私心。他奏请选用正直的人,认为这样能同化枉邪之辈;他依据公议荐举人才,不求出于自己门下
D.范纯仁为人宽厚,奉行忠恕之道。他从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他与同僚、亲友相处和睦,常常劝诫子弟要责己宽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2)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忠恕,字行父,右仆射浚之孙。以祖任,监楼店务。入府幕,时韩侂胄权势熏灼,尝夺民间已许嫁女,夫家以告,忠恕白尹归其父母,尹不能难。
迁司农丞、知宁国府。夏旱,请于朝,得赐米十万七千余石。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 粜,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所见浸异,以言去,主冲佑观。
起知鄂州,改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召为屯田郎官,丁内艰。免丧,入为户部郎官。入对,极言边事,其虑至远。
理宗即位,忠恕贻书史弥远请取法孝宗,行三年丧,且曰:“孝宗始自践祚,服勤子职凡二十有七年,今上自外邸入继大统,未尝躬一日定省之劳,欲报之德,视孝宗宜有加。” 既而宰辅率百僚请太母同听政,忠恕复贻书史弥远,谓:“今吾君长矣,此亦中策尔。”诏群臣集议庙制,忠恕谓:“九庙非古。若升先帝,则十世之庙始于今日,于礼无稽。”
宝庆初,诏求直言,忠恕上封事,陈八事。疏入,朝绅传诵。始魏了翁尝勉忠恕以“植立名节,无愧家声”。及是叹曰:“忠献有后矣!”真德秀闻之,纳交焉。
忠恕又因轮对,引以伯父栻告孝宗之语曰:“当求晓事之臣,不求办事之臣;欲求伏节死义之臣,必求犯颜敢谏之臣。”语益剀切。忠恕自知不为时所容,力请外补,遂以直秘阁知赣州。抵郡才两月,言者指为朋比,落职,降两官,罢。绍定三年,复元官,进秩一等,提举冲佑观。卒。魏了翁尝许忠恕“拳拳体国似浚,拨繁剸剧似其父枃,敛华就实则有志义理之学,尝有闻乎栻之教矣”。
(《宋史·张忠恕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见异,以言去   逐渐
B.知鄂州   重新任用
C.孝宗宜有加 看见
D.未尝躬一日定之劳 问候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祖任,监楼店务”,即凭祖父恩荫而荫补官职。荫补制度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任官的待遇。
B.丁内艰,即丁父忧。丁外艰,即丁母忧。丁,当也,是遭逢意思。忧,居丧也。旧时,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居丧。
C.九庙指古时帝王之家的礼庙。王莽之前,礼庙为七庙,分为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人们也习惯上用七庙、九庙代指社稷。
D.朋比,即结成私党。朋党,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而结成。这种党派门户之争,不能说全无清浊是非之分,但互相攻伐的结果,往往是敌对的双方都难免意气用事,置国家社会利益于不顾,使政局变得日益混乱,政治变得益发腐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粜,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2)当求晓事之臣,不求办事之臣;欲求伏节死义之臣,必求犯颜敢谏之臣。
【小题4】请用四字词或成语概括张忠恕在为人、为官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小题4】解释句中加点词。
衙吏破家
于城
增筑城为木岸
锻炼久之

饮食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神宗特命,举朝之  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     的:箭靶中心
C.吏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之 难:危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  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
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全部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
(2)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