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龙阳县歌

刘禹锡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微服巡察龙阳县后所作。②篱落:篱笆。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县衙门前的祥和场景,地面洁净,百姓正在整理渔网。
B.第三四句重在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所以用孩子围观与黄犬怒吠来反衬。
C.龙阳县河滩一带地势平旷,绿草如茵,环境优美,县衙很少有官吏出入。
D.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写斜阳静静地照在县鼓上,表现了作者的意兴阑珊。
E.全诗叙写作者微服巡察的所见所闻,写景叙事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小题2】“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9 07:02: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②洛中:古都洛阳。
【小题1】找出下面对第二首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A.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B.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通过松楸荒冢,残宫禾黍来表现金陵的衰败景象。
C.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颈联寄寓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
D.尾联的英雄指的是抓住陈后主,灭掉陈朝的隋朝将士,正是他们见证了金陵城的由盛转衰。
E. 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小题2】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小题3】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县名,在今湖南常德东南。②牧竖:牧童。刍狗:古化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③石麟:石头雕刻的麒麟,这里泛指古代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刻。④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⑤要路津:交通要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汉寿城边野草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含蓄而又凝炼地表现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野草春”三字让人浮想联翩。
B.领联写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牧童”和“行人”的出现,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
C.诗人在颈联中不惜耗费大量笔墨大写特写汉寿城的破败和荒凉的景象,完全是为着尾联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作准备的。
D.这首诗虽题为春望,但所望却是满目荒凉衰败景象,这样的景色正寄托着诗人遭贬谪后的身世凄凉之感,是以景写情。
E.这首诗格调低沉。尾联中诗人关于兴和废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和老子所说的“祸分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观点一致。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