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计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威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不遣赵王于是太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稳中有降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有删改﹚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不遣赵王/于是太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B.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不遣赵王/于是太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C.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不遣赵王/于是太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D.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不遣赵王/于是太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指爵位名,一般是功劳大,爵位就高,分得土地也多。
B.左迁:贬官,降职。其他可以表示贬官、降职的词语有谪、左转等。
C.崩是指古代帝王和王后的死,亦可指古代诸侯之死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为人耿直,敢于直言。高帝曾经骑在周昌脖子上问他“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直接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君主”。
B.周昌不畏皇权,正直刚强。高祖打算废黜太子立戚姬所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周昌在朝廷极力劝谏,打消了高祖废除太子的念头。
C.周昌深得高祖皇帝的信任和重托。高祖担心赵王年轻,在自己去世之后无法保全,于是调周昌任赵国丞相。
D.周昌对高祖忠心耿耿。高祖死后,周昌极力维护赵王安全,赵王被吕后执意召至长安,并且被毒药毒死,于是周昌就称病不上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
(2)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3 10:0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训练

缪公重赎百里傒

司马迁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

(简注)

①媵(yìng):陪嫁品。缪公娶晋太子的姐姐为妻,因此百里傒作为缪公夫人的随嫁品到了秦国。②宛:今河南邓州县。③羖(gǔ):黑色的公羊。④铚(zhì):地名,在沛县。

(阅读指要)

此选段记叙了秦缪公重赎百里傒的事,刻画了一位爱才、惜才、善用人才的明君形象,同时也写了百里傒的命途多舛、蹇叔洞察世事的超凡能力等。文章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百里傒亡秦宛(________)    (2)缪公大(________)
(3)百里傒曰(________) (4)臣以养牛之(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之”与“遂周”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醉翁意不在酒。
C.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夫晋何厌有?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缪公大说”中“说”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张良出,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C.蒲苇如丝,磐石无转移。
D.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小题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楚鄙人执之
B.与语国事
C.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D.以为上大夫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
(2)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于是秦王大怒,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二)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B.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C.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D.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兵诣赵  益:增加B.秦王必    解:懈怠
C.今智伯我  知:知遇D.襄子如厕,动 动:惊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逃脱后,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B.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的才能,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罪行,后来熏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
C.赵襄子虽最痛恨智伯,但却有感于豫让对故主智伯的忠诚,把扮作受刑奴隶试图为智伯报仇的豫让放走了。
D.豫让的朋友劝他去委身侍奉襄子,并借机刺杀,被豫让拒绝了。豫让认为若是做了别人的臣子,就应该忠心事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2)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同类题3

课外文言语段阅读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其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D.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小题4】把上文划横线的句子及其他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匿下邳。
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①。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②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霸上。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
(选自《汉书 张良传》)
(注)①厩(jiù)将:主管马匹的军官。 ②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朴素之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匿下邳 亡:逃跑
B.沛公乃还霸上  军:驻军
C.沛公欲背项王邪 诚:诚然
D.鲰生说我距关毋诸侯    内: 接纳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B.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C.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D.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重情重义。张良年少时,不曾在韩国做官,但韩被灭之后,家人惨遭不幸,他用尽家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报仇。
B.张良敢于劝谏。刘邦因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秦国。樊哙劝谏,刘邦没有听他的,后听取了张良的劝谏。
C.张良为官正直。汉高帝想要封他三万户人口的封地,张良因为自己没有功劳推辞,被封为留候。
D.张良急流勇退。张良跟随皇上攻打代时,劝谏皇上封萧何为相,自己跟从赤松子出游,但后来遭到吕后的干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