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关 山 月

陆游

和戎[注]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和戎:指南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媾和修好。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意为本应只是权宜之计的和戎,却一忽而过十五年,暗含了对统治者的批评。
B.“戍楼刁斗催落月”融情于景,写出了将士们对边疆风平浪静、相安无事的欣慰之情。
C.“谁知”“空照”这些词语写出了边疆将士渴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却愿望落空的心情。
D.“遗民忍死望恢复”勾勒出了遗民们深受异族蹂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图景。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17 08:0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故都汴京。③梁州:治所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出游的装束、地点、时令及感受,照应标题。“藜杖”写出了诗人拄杖登楼的情景,而“卷地” 一词则生动地表现出风势的猛烈。
B.诗歌颔联借叙述诗人登楼远望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军情紧急。而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杜陵秋”的信息,诗人仰观,况味更浓。
C.诗歌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严谨,意象选择精当,动作描写简约,刻画出的诗人形象鲜明而有情。而两联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让表达更深婉含蓄。
D.诗歌尾联承接前意,借曹操“横槊赋诗”的典故,暗指诗人驻守边地在军中吟诗之事。此联两句虚实融合,自然精妙,读之深沉动人。
【小题2】本诗诗眼为“愁”字,那么作者因何而“愁”呢?请结合全诗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