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慕天颜,拱极,甘肃静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浙江钱塘知县。康熙九年,擢湖广上荆南道。总督刘兆麒疏言天颜习边海诸事,请调福建兴泉道。寻擢江苏布政使。十二年,丁内艰总督麻勒吉疏言:“天颜为政勤敏,清积年逋赋,事未竟,请令在官守制。”师征吴三桂,天颜督造舟师送岳州。天颜疏言:“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计里均派,先期拘集,饥寒踣顿。及兵既到,计船给夫,兵与船户横索财物,鞭挞死伤。臣拟军赴前敌,计各省调遣官兵,每船应夫若干,以其直给船户,令雇水手。”上从之,命诸省,著为令。扬州知府高德贵亏帑数万,既劾罢,旋卒,天颜檄追德贵家属。京口防御高腾龙,德贵族也,与参领马崇骏以天颜奏销浮冒(注)讦於将军杨凤翔,凤翔格不行。崇骏、腾龙叩阍讼天颜,上命京官具狱,崇骏、腾龙婪取罪至死,天颜亦得罪,当左迁天颜将去官,疏列成劳,且言:“夙夜忧劳,不意遭诬讦,蒙鉴宥不加严谴。”上以天颜未闻有廉名,命严饬。二十六年,授漕运总督,疏言:“京口至瓜洲,漕船往来,风涛最险。请仿民间渡生船,官设十船,导引护防。”部议非例,不允。上曰:“朕南巡见京口、瓜洲往来人众,备船过渡,有益于民。其如所请行。”三十五年,卒。天颜历官有惠绩。狱囚因逸犯株连,待质已三年者,于秋审时开释;狱囚无亲属馈食,月给米三斗。在江南,兴水利,蠲积逋,而请免纤夫,苏一时之困,江南民尤颂之。

(注)奏销,清代各州县每年将钱粮征收的实数报部奏闻,上报户部注销欠缴的钱粮。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顶是
A.诺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B.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C.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大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D.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为表字,是古人成年后由尊长所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
B.丁内艰,古人父母去世需回乡守丧,称为“丁艰”,这里指父亲去世。
C.左迁,古代官职调动称为“迁”,因古人尚右,因此“左迁”指贬官。
D.漕运,古代将税赋经水路运往指定地点,这里指通过运河转运物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慕天颜虽然是甘肃静宁人,但是有沿海为官经历的他成为熟悉沿海事务的专家,总督刘兆麒专门要求将其从内地调到福建,以便发挥其特长。
B.慕天颜在督造战船的过程中发现了现军队征发纤夫制度的种种弊端,于是上书皇帝指出问题,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下令各省将之作为定制。
C.扬州国库在知府高德贵任内出现大额亏空,他死后慕天颜向其家属追缴赃款,其亲属马崇骏等向皇帝控告慕天颜的贪污行为,双方都受到惩处。
D.慕天颜在江南为官时设立救生船、兴修水利、蠲免欠税、请免纤夫,做了大量有益于民生的工作,缓解了百姓生活困苦,深得江南人民爱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总督麻勒吉疏言:“天颜为政勤敏,清积年逋赋,事未竟,请令在官守制。”
(2)天颜将去官,疏列成劳,且言:“夙夜忧劳,不意遭诬讦,蒙鉴宥不加严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6 01:46: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汪承霈,字受时,安徽休宁人,清朝大臣,汪由敦之子。汪由敦,雍正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累官至吏部尚书。老诚敏慎,在职勤劳。金川用兵,廷谕皆出其手。卒,加赠太子太师。由敦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兼工书法,著有《松泉集》。
由敦既卒,丧终,承霈以赐祭葬入谢。傅恒为言承霈书类由敦,授兵部主事,充军机处章京。累迁郎中,除福建邵武知府。时母年八十,请军机大臣为陈情,留京供职,复补户部郎中。三十六年,师讨小金川,上命户部侍郎桂林出督饷,以承霈从。三十七年,阿尔泰、宋元俊劾桂林以金与土酋赎所掠军士,辞连承霈,命逮治。俄,事白,仍以郎中充军机处章京。累迁工部右侍郎。甘肃冒赈事发,部议凡在甘肃纳捐监生,应禁革毋许应试承霈奏人数甚多乞开自新之路令纳金如例许考试及自别途出身得旨俞允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调户部右侍郎。五十四年,坐监临顺天乡试失察,左迁通政使。累迁复至侍郎。   
嘉庆五年,授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领顺天府尹。六年,永定河水溢,上命治赈,得旨奖叙。七年,上将幸木兰,承霈请罢停围,不许。寻改左都御史,署兵部尚书。北城盗发,上责承霈不称职,以二品冠服致仕。十年,卒,诏视尚书例议恤。
承霈善诗古文词,能书,工画山水、人物及花卉,兼长揩画。有《墨香居画识》、《畊砚田斋笔记》、《读画辑略》。
(节选自《清史稿·汪承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霈奏/人数甚多乞开自新之路/令纳金如例/许考试及自别途出身/得旨俞允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调户部右侍郎
B.承霈奏人数甚多/乞开自新之路/令纳金如例/许考试及自别途出身/得旨/俞允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调户部右侍郎
C.承霈奏/人数甚多乞开自新之路/令纳金如例许/考试及自别途出身/得旨俞允/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调户部右侍郎
D.承霈奏人数甚多/乞开自新之路/令纳金如例/许考试及自别途出身/得旨俞允/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调户部右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尚书,掌管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
B.赠,古代皇帝为表彰官员的功绩,给他们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C.乡试,明、清两代定位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成为“举人”。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还可称为“致事”、“致政”、“休政”等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承霈的父亲才华出众、做事认真、勤于职守,担任过吏部尚书,曾起草过金川之战中朝廷发出的所有通告。
B.汪承霈为人孝顺,懂得感恩,父亲去世,他守丧期满后如潮谢恩,由母亲年事已高,请求留任京城。
C.汪承霈累迁不断,也难免获罪,乾隆三十七年,汪承霈曾被逮捕治罪,因为阿泰尔、宋元俊弹劾他曾在桂林用金钱赎回被当地少数民族强掠的士兵
D.汪承霈是以二品官服的品级退休的。在这之前,皇上因为北城地区发生暴乱而责备汪承霈任官不称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1)甘肃冒赈事发,部议凡在甘肃纳捐监生,应禁革毋许应试。
(2)七年,上将幸木兰,承霈请罢停围,不许。寻改左都御史,署兵部尚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康熙六年,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具狱辞,骈缚坑之,他盗皆远窜。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巡抚张朝珍举卓异

十三年,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三桂散伪劄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劄,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朝珍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成龙诇(注)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朝珍以闻,请复官,即黄州知府。二十三年,命成龙兼两巡抚事。未几,卒于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 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加太子太保。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诇:xiòng,侦察,刺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制度是宋朝时期开始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B.卓异,本义杰出,出众。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C.江宁,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和金陵、建邺、建康、白下等都属于南京别称之一。清初时为江南省省府,以后直到清末一直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
D.授、迁、署、擢、摄、赠,这些都是古代与官职任用调动有关的词语,其中“署”、“摄”都有“代理”的意思;而“赠”和“谥”一样,是朝廷在大臣死后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直到45岁才步入仕途,但通过在罗城为官的政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深得百姓的拥戴。
B.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计谋和魄力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可见他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C.于成龙的下属刘君孚因为吴三桂的蛊惑而叛变,于成龙充分利用叛贼内部互相猜忌的心理,趁他们狐疑之际,迫使他归降。
D.康熙皇帝巡幸至江宁,以于成龙为榜样来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小题4】将下面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2)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鹾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 :“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 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奉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鹾(cuó)贾:盐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B.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C.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D.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进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母忧,意思是母亲的丧事。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也称“丁艰”。
C.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故事,有很多种含义,可指旧事、旧业,也可指一种文学体裁,还可指典故等,文中是指先例,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士祯机敏博学,擅长诗文。康熙曾询问谁最博学善诗文,李霨等人向皇帝推荐了王土祯。康熙召见了他,也很赏识他,于是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
B.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他在任职时曾力争为杨成、王训、于相元等人减刑,并为因救父而杀人的阎焕山和郭振羽争取到改判缓决。
C.王士祯文坛领袖,独创风格。明末时期文学衰微,王士祯首倡诗学“神韵说”,而且一直倡导为文要讲究风度与文雅。
D.王士祯失察被累,革职还乡。因受王五案牵连,以屈从私情的罪名革职。但不久,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州鹾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2) 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十一年,国藩既克安庆,谋大举东伐。会江苏缺帅,奏荐鸿章可大用,江、浙士绅亦来乞师。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旧部刘明传等以行。时沿江贼屯林立,乃赁西国汽舟八,穿贼道二千馀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程)学启等将湘、淮人攻南汇,号北路军。四月,贼①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鸿章亲督军来援,贼大奔,解松江围。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自此湘、淮军威始振。七年,西捻平,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八月入觐,赐紫禁城骑马。
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大乱之后,公私荡然。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锡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并命於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於国实有不能恝②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其忠勤皆类此。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节选自《清史稿•李鸿章传》)
【注】①贼:太平军。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B.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C.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D.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 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署,即署理,凡官员出缺或离任,某人代理、暂任或试充其官职,是为署某职。
C.“加太子太保衔”中的“加”,是指“加官”,即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以示尊崇。如北宋蔡京,本职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加太师衔。
D.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如,“江山社稷”、 “社稷之危”等。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鸿章文武双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因颇具潜力而入馆阁修文,受曾国藩影响,学问思想甚务实。后更受曾国藩提携,建立淮军以安天下。自此发迹,甚为朝廷倚重,得以叱咤军政两界。
B.李鸿章行事务实,淮军初建,器物寒陋,甚为外国人所讥。然其着力于根本,攻杀骁勇,战绩斐然,一战使洋人另眼待;八国联军退去后,他恢复秩序,安济百姓,再次令中外叹服。
C.李鸿章忠义立世,铁肩担道,屡屡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力挽狂澜。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耽于名节之毁誉。故虽为汉人,却深受倚重,在满清朝廷大权独揽。同时也招致志节之士的嫉妒与掣肘,导致很多事情被耽误,被人怀疑和毁谤。
D.李鸿章胆气过人,初募七千淮勇,即敢携刘铭传等部将纵贯太平军重兵据守的长江辖区,直插上海建军;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太后、皇帝西逃,李鸿章以直隶总督、议和全权大臣的身份“单刀赴会”,在虎狼环伺的绝境中为国家争取最后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