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康熙六年,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具狱辞,骈缚坑之,他盗皆远窜。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巡抚张朝珍举卓异

十三年,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三桂散伪劄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劄,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朝珍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成龙诇(注)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朝珍以闻,请复官,即黄州知府。二十三年,命成龙兼两巡抚事。未几,卒于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 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加太子太保。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诇:xiòng,侦察,刺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制度是宋朝时期开始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B.卓异,本义杰出,出众。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C.江宁,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和金陵、建邺、建康、白下等都属于南京别称之一。清初时为江南省省府,以后直到清末一直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
D.授、迁、署、擢、摄、赠,这些都是古代与官职任用调动有关的词语,其中“署”、“摄”都有“代理”的意思;而“赠”和“谥”一样,是朝廷在大臣死后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直到45岁才步入仕途,但通过在罗城为官的政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深得百姓的拥戴。
B.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计谋和魄力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可见他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C.于成龙的下属刘君孚因为吴三桂的蛊惑而叛变,于成龙充分利用叛贼内部互相猜忌的心理,趁他们狐疑之际,迫使他归降。
D.康熙皇帝巡幸至江宁,以于成龙为榜样来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小题4】将下面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2)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5 03:07: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施维翰,字及甫,江南华亭人。顺治九年进士,授江西临江推官。清漕弊,善折狱,奸顽敛迹。巡抚郎廷佐奏其治行,举卓异,内擢兵部主事。改山东道御史,疏言:“察吏首重惩贪,尤宜先严大吏。各督抚按露章弹劾,宜及监司,勿仅以州县塞责。”又言;“纠举之法,密於文,疏於武。镇帅拥重兵,有庸碌衰惫、缓急难恃者,有纵恣婪赃、肆虐军民者,督抚按徇隐弗纠,事发同罪。”诏并议行。十七年,出按陕西。圣祖即位,裁巡按,维翰乞假归。
康熙三年,复授江南道御史,疏言:“直省钱粮每委府佐协征所至铺设供给不免扰民甚或纵容胥役横肆诛求请概行禁止以专责成杜扰害。”下部饬禁。巡盐河东,征课如额。八年,疏劾偏沅巡抚周召南徇庇贪吏。十一年,疏劾福建总督刘斗徇情题建故靖南王耿继茂祠。召南、斗并坐谴。十二年,内升,以四品服俸仍留御史任。疏言:“设登闻鼓,原以伸士民冤抑,然每收诉状,必待科道六十馀员集议,辄致稽延。请用满、汉科道各一员司之,半年更易。”从之。
迁鸿胪寺少卿,累迁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陈秉直荐举学道陈汝璞,为左都御史魏象枢所劾,秉直应降调,以加级抵销。维翰言:“秉直与汝璞见闻最近,乃徇情妄举,非寻常诖误可比。请敕部定议,凡保举非人坐降调者,不许抵销。”上然之,因著为列。给事中李宗孔继劾秉直,坐左迁。
十八年,授山东巡抚。会岁祲,民多流亡,维翰疏请赈恤,并截留漕米五万石发济南仓存贮,散给饥民。又疏言:“青、莱等府距临清仓远,办解甚艰。请永行改折,以息转输。”民大悦服。二十一年,代李之芳为浙江总督。之芳按治军士鼓譟,系累二百馀人。维翰至,即日定谳,多平反。二十二年冬,调福建,未上官,二十三年春,卒,谥清惠。
(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直省钱/粮每委府/佐协征所/至铺设供给/不免扰民甚/或纵容胥役横肆/诛求请概行/禁止以专责成/杜扰害
B.直省钱/粮每委府佐协/征所至铺设/供给不免扰民/甚或纵容胥役横肆/诛求请概/行禁止以专/责成杜扰害
C.直省钱粮/每委府佐协征/所至铺设供给/不免扰民/甚或纵容胥役/横肆诛求/请概行禁止/以专责成/杜扰害
D.直省钱粮/每委府佐协征所/至铺设供给/不免扰民甚或/纵容胥役/横肆诛求/请概行禁止/以专责成/杜扰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庙号,是其死后在太高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
B.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C.清朝时御史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和官吏的失职及不法行为,同时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
D.保举是封建社会选官的方式之一,由大臣向朝廷推荐人才,并担保其有才能或功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维翰曾就监察官吏一事上疏朝廷,认为惩治贪腐应先从大官开始,纠正被举发的官员时对文官和武官应区别对待,朝廷下诏施行。
B.施维翰以徇私庇护贪官的罪名上疏弹劾偏沅巡抚周召南,以为靖南王耿继茂题建祠堂的罪名弹劾福建总督刘斗,使二人都受到贬谪。
C.在魏象枢弹劾浙江巡抚陈秉直荐举陈汝璞一事中,皇上最终肯定了施维翰处理此事的看法,并且把他的意见写出了条例之中。
D.施维翰为人清正仁惠,对贪腐的官员依法严惩不贷,对遭难的百姓设法加以抚恤,为牵累的下属果断按律平反,得到朝廷肯定和百姓爱戴。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漕弊,善折狱,奸顽敛迹。
(2)设登闻鼓,原以伸士民冤抑,然每收诉状,必待科道六十馀员集议,辄致稽延。
(3)秉直与汝璞见闻最近,乃徇情妄举,非寻常诖误可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慕天颜,拱极,甘肃静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浙江钱塘知县。康熙九年,擢湖广上荆南道。总督刘兆麒疏言天颜习边海诸事,请调福建兴泉道。寻擢江苏布政使。十二年,丁内艰总督麻勒吉疏言:“天颜为政勤敏,清积年逋赋,事未竟,请令在官守制。”师征吴三桂,天颜督造舟师送岳州。天颜疏言:“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计里均派,先期拘集,饥寒踣顿。及兵既到,计船给夫,兵与船户横索财物,鞭挞死伤。臣拟军赴前敌,计各省调遣官兵,每船应夫若干,以其直给船户,令雇水手。”上从之,命诸省,著为令。扬州知府高德贵亏帑数万,既劾罢,旋卒,天颜檄追德贵家属。京口防御高腾龙,德贵族也,与参领马崇骏以天颜奏销浮冒(注)讦於将军杨凤翔,凤翔格不行。崇骏、腾龙叩阍讼天颜,上命京官具狱,崇骏、腾龙婪取罪至死,天颜亦得罪,当左迁天颜将去官,疏列成劳,且言:“夙夜忧劳,不意遭诬讦,蒙鉴宥不加严谴。”上以天颜未闻有廉名,命严饬。二十六年,授漕运总督,疏言:“京口至瓜洲,漕船往来,风涛最险。请仿民间渡生船,官设十船,导引护防。”部议非例,不允。上曰:“朕南巡见京口、瓜洲往来人众,备船过渡,有益于民。其如所请行。”三十五年,卒。天颜历官有惠绩。狱囚因逸犯株连,待质已三年者,于秋审时开释;狱囚无亲属馈食,月给米三斗。在江南,兴水利,蠲积逋,而请免纤夫,苏一时之困,江南民尤颂之。

(注)奏销,清代各州县每年将钱粮征收的实数报部奏闻,上报户部注销欠缴的钱粮。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顶是
A.诺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B.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C.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大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D.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为表字,是古人成年后由尊长所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
B.丁内艰,古人父母去世需回乡守丧,称为“丁艰”,这里指父亲去世。
C.左迁,古代官职调动称为“迁”,因古人尚右,因此“左迁”指贬官。
D.漕运,古代将税赋经水路运往指定地点,这里指通过运河转运物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慕天颜虽然是甘肃静宁人,但是有沿海为官经历的他成为熟悉沿海事务的专家,总督刘兆麒专门要求将其从内地调到福建,以便发挥其特长。
B.慕天颜在督造战船的过程中发现了现军队征发纤夫制度的种种弊端,于是上书皇帝指出问题,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下令各省将之作为定制。
C.扬州国库在知府高德贵任内出现大额亏空,他死后慕天颜向其家属追缴赃款,其亲属马崇骏等向皇帝控告慕天颜的贪污行为,双方都受到惩处。
D.慕天颜在江南为官时设立救生船、兴修水利、蠲免欠税、请免纤夫,做了大量有益于民生的工作,缓解了百姓生活困苦,深得江南人民爱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总督麻勒吉疏言:“天颜为政勤敏,清积年逋赋,事未竟,请令在官守制。”
(2)天颜将去官,疏列成劳,且言:“夙夜忧劳,不意遭诬讦,蒙鉴宥不加严谴。”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从益,字.谦受,江西万载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以母老陈请终养。嘉庆十七年,起复补原官。会京畿多雨,诏发廪平粜,从益在事,厘剔弊端,实惠及民,时称之。疏请饬督.抚.详慎甄别以澄吏治,略曰:“外省甄别,与京员不同。京师耳目甚密,稍有徇私,难逃圣明洞鉴。外省督抚权势既尊,操纵甚易,岂知州县有当切责之处,亦有当体恤之处,偏私则是非倒置,刻核则下情不通。臣以为大吏必持廉法之大纲,略趋承之末节;务干事之勤能,责安民之实效;而又常存敬畏之心,然后能爱惜人才,澄清吏治。”十八年,滑县匪平,军中多携养难民子女,从益疏请遣送归家,如议行,并谴领兵大员。又面奏:“正教昌明,邪说自息,小民不识大义,故易为邪教煽惑。选人得官,不问风俗淳浇,只计缺分肥瘠,何以教民?欲厚风俗,宜先责成牧令。”道.光.初,山西学政陈官俊镌级回京,直上书房,从益疏劾曰:“上书房为教胄谕德之地,视学政为尤重,宜慎选德行敦厚、器识宏达之儒臣,使皇子有所观法,薰陶养其德性。陈官俊在学政任,器识之褊,不能远色避嫌,不宜居授读之任。”二年,迁内阁学士。宣宗温谕曰:“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命偕尚书文孚赴陕西谳狱。渭南富民柳全璧杀其佣朱锡林,贿知县徐润得免死,巡抚朱勋庇之,狱久不决。从益等鞫得其状,论如法。覆命,陈陕西马政之害,官不需马,民不得直,但指马索赇以病民,请禁革。三年,擢礼部侍郎,督江苏学政。八年,卒于学.政.任所。从益廉静坦白,遇非理必争,不为权要屈。著有诗文内外集、《公孙龙子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B.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C.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D.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所取与本名意义相近的别名,辛从益的名和字语出《尚书》“谦受益”。
B.督抚,督即总督,抚即巡抚,明清两代地方军政长官,总督地位一般高于巡抚。
C.道光,清朝第八位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所用的年号,文中的“宣宗”是他的庙号。
D.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俗称“学台”,是清代地方主管文化教育事务的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从益为人至孝。他乾隆五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又提升为御史,但为照顾年老的母亲,他暂时放弃了仕途,辞官回乡尽孝。
B.辛从益直言敢谏。嘉庆十八年滑县暴动被平定后,辛从益上书要求将官兵携带的难民子女遣送回家,并且强烈谴责领兵大员放纵士兵的行为。
C.辛从益执法公正。渭南富户柳全璧杀害了其佣人朱锡林,柳家买通官府使案件久拖不决;辛从益等人很快审明真相,使本案得到公正处理。
D.辛从益德才兼备。辛从益为人廉洁坦荡,不屈从权贵,深得道光帝信任;他颇有才学,除著有诗文奏章外,还为《公孙龙子》一书作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京畿多雨,诏发廪平粜,从益在事,厘剔弊端,实惠及民,时称之。
(2)覆命,陈陕西马政之害,官不需马,民不得直,但指马索赇以病民,请禁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为世名儒。至元初,赐谥贞文先生。傒斯幼贫,读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早有文名。大德间,客湖南,都元帅赵淇号知人,见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廉访使,咸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

延祐初,挚表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政事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曰:“是方可谓之史笔,若他人,誊吏牍尔。”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奉。五年,请假归。泰定元年,召还,又以丁母忧归。

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募淘金户三百。其人采他县金以献,岁累增至四十九两。历年既久,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贫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之,民多以是破产。傒斯言于省臣,蠲其赋,州人至今之。

与修《经世大典》,文宗取其所撰《宪典》读之,顾谓近臣曰:“此岂非《唐律》乎!”擢艺文监丞,参检校书籍事,屡称其纯实,欲大用之,会帝崩而止。

至正三年,以年七十致仕而去,诏遣使追及于漷州。乃还,奉敕撰《明宗神御殿碑》,赐楮币万缗、白金五十两,中宫赐白金亦如之。复求去,不许,命丞相及执政大臣面谕之。

诏修辽、金、宋三史,傒斯与为总裁官,四年,《辽史》成,奉敕奖谕,仍督早成金、宋二史。傒斯留宿史馆,因得寒疾,七日卒。年七十一。帝为嗟悼,赐楮币万缗,仍给驿舟,护送其丧归江南。六年,赠护军,追封豫章郡公,谥曰文安。

(选自《新元史•列传第一百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他人,誊吏牍尔 直:只是
B. 应奉翰林文字     擢:提升
C. 岁增至四十九两   课:考核
D. 蠲其赋,州人至今之 德:感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揭徯斯学问超群的一组是
①读书昼夜不少懈 ②钜夫因妻以从妹 ③是方可谓之史笔 
④傒斯言于省臣,蠲其赋    ⑤此岂非《唐律》乎    ⑥傒斯与为总裁官
A. ②⑤⑥   B. ②③④   C. ③⑤⑥   D. 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揭徯斯幼年家贫,读书昼夜不懈怠,父子两个相互做师友,很早就有文名。
B. 延祐五年,揭徯斯请假回家。被召回后不久,皇上又借机让他回家守制。
C. 文宗屡次称道揭徯斯纯正笃实,想要大大地重用他,却因驾崩而作罢。
D. 辽史修成后,皇上命揭徯斯尽早修成金、宋二史,揭徯斯留宿史馆得病而死。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年既久,三百户所存无什一。
(2)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之。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B.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C.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D.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小题3】(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李星沅办事有理有据。在追究永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C.李星沅经验丰富。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②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