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十一年,国藩既克安庆,谋大举东伐。会江苏缺帅,奏荐鸿章可大用,江、浙士绅亦来乞师。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旧部刘明传等以行。时沿江贼屯林立,乃赁西国汽舟八,穿贼道二千馀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程)学启等将湘、淮人攻南汇,号北路军。四月,贼①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鸿章亲督军来援,贼大奔,解松江围。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自此湘、淮军威始振。七年,西捻平,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八月入觐,赐紫禁城骑马。
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大乱之后,公私荡然。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锡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并命於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於国实有不能恝②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其忠勤皆类此。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节选自《清史稿•李鸿章传》)
【注】①贼:太平军。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B.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C.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D.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 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署,即署理,凡官员出缺或离任,某人代理、暂任或试充其官职,是为署某职。
C.“加太子太保衔”中的“加”,是指“加官”,即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以示尊崇。如北宋蔡京,本职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加太师衔。
D.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如,“江山社稷”、 “社稷之危”等。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鸿章文武双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因颇具潜力而入馆阁修文,受曾国藩影响,学问思想甚务实。后更受曾国藩提携,建立淮军以安天下。自此发迹,甚为朝廷倚重,得以叱咤军政两界。
B.李鸿章行事务实,淮军初建,器物寒陋,甚为外国人所讥。然其着力于根本,攻杀骁勇,战绩斐然,一战使洋人另眼待;八国联军退去后,他恢复秩序,安济百姓,再次令中外叹服。
C.李鸿章忠义立世,铁肩担道,屡屡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力挽狂澜。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耽于名节之毁誉。故虽为汉人,却深受倚重,在满清朝廷大权独揽。同时也招致志节之士的嫉妒与掣肘,导致很多事情被耽误,被人怀疑和毁谤。
D.李鸿章胆气过人,初募七千淮勇,即敢携刘铭传等部将纵贯太平军重兵据守的长江辖区,直插上海建军;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太后、皇帝西逃,李鸿章以直隶总督、议和全权大臣的身份“单刀赴会”,在虎狼环伺的绝境中为国家争取最后的利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5 11:07: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自乾隆季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嘉庆五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牵,奸猾善用众,既得匪艇,遂猖獗。巡抚阮元与长庚议匪艇高大,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长庚,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连败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于三沙,毁其船六。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渡横洋,连劫台湾米。

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诏密询巡抚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老于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资。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实水师诸将之冠。”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并饬造大梭船三十。长庚闻之,益感奋。后阿林保置酒款长庚,谓曰:“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功,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长庚谢曰:“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是年秋,击贼受伤。

十二月,追牵至黑水洋。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殒。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赐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B.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C.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D.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署”可指“官署,公署”,指办理公务的地方,亦有“布置”等意。文中的“署”则指代理、暂任官职。
B.古时兄弟排行,以伯、叔、仲、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即末年。
C.“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又称抚台、抚军。
D.“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德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长庚一心灭贼,毁家纾难。为了杀贼保国,他拿出家中财产招募乡勇,捕获大盗;后又倾尽家资捐款置办船只器械。
B.李长庚忠诚为国,信念坚定。官场的险恶没有动摇他杀贼报国的决心;上司阿林保的好意劝告与热情款待,也没能打动他。
C.李长庚大公无私,以诚待兵。他把在战斗中获得的战利品全都拿来奖赏有功之士,因此手下将士们都愿以死报效。
D.李长庚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每次战斗他亲自掌舵驾船,带头冲锋陷阵;他还曾寄落齿给妻子表明为国捐躯之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
(2)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顾琮宇方用,满洲正白旗人。习农兵书算,不屑章句之学。圣祖开算学,公得与焉。议叙得吏部员外郎。世宗登基,稽核财赋,以公领职。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王疑公亦受贿,遂奏劾公,交刑部一并严讯。吏证公无丝毫染,公得无罪。出为河南观风正俗使。当是时,有奏豫省岁荒者,世宗命山东运米十万石为赈济。总督田文镜讳灾,以为岁熟,民无需米,仍令运官带回。公争曰:“此时民未必不需米。就使不需,然既已运来,留存州县仓中,以有备无患之义。若仍令运回,则脚运船费,仍取诸民,民何以堪?且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豫省官民即山东官民。为臣子者,当同心心共济,不必自分区域,粉饰太平,以希恩宠。”田滋不悦,密奏公倨傲,气凌其上。世宗问公,公曰:观察为钦差官,与督抚平行,无所为上也。既无上下,臣何凌灭之有。”世宗笑。公任山东总河时,前任完颜伟奉召还京,未行而病笃,意欲出署调养。公力止之,曰:“吾与君同事君父,即兄弟也。弟尚在,兄何忧?”凡一切汤药便旋事,皆公亲自料理。不顷刻高。完公殁后事宜,公一力周旋,护送还其里第。后巡漕御史伊灵阿在寓亦病故,公亦典质衣物,为治其丧如送完公时。公虽刚正孤傲,百折不回,有“顾铁牛”之称,性耽花竹,左右侍立校尉、千总皆清俊少年。浙江总督***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白旗,满洲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的重要形式。
B.圣祖,是康熙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钦差官,官名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均由重臣担任。
D.总督,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管辖一省或多省,负责辖区内的军政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琮不喜欢儒家学问,但喜欢农兵书算等技艺。他在康熙皇帝开设的算学馆学习,因成绩优秀而任命为吏部员外郎。
B.顾琮为民着想。在担任河南观风正俗使期间,在处理赈灾粮的问题上,坚持不加重百姓负担,和总督田文镜产生了矛盾。
C.顾琮待人古道热肠。他担任山东总河时,朋友完颜伟得了重病,他悉心照顾,直到其去世,还典当衣服为其料理后事。
D.顾琮喜好风雅。他虽不是科举出身刚直孤傲但经常准备一些品质优良的文房用具,赠送给善于诗文创作的属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仍令运回,则脚运船费,仍取诸民,民何以堪?
(2)完公殁后事宜,公一力周旋,护送还其里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性豪迈,喜论当世事。督贵州学政,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嘉庆三年,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大学士硃珪书起之,供职,与修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成,意有不乐。将告归,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略曰:“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而机局未转者,推原其故,盖有数端。亮吉以为励精图治,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而尚未尽法也;用人行政,当一改权臣当国之时,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今一则处事太缓,权私蒙蔽,事事不得其平者,不知凡几矣。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请自今凡召见大小臣工,必询问人材,询问利弊。所言可采,则存档册以记之;倘所举非人,所言失实,则治其失言之罪。”
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后十年,卒於家。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B.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C.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D.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甲”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获得殿试的第一等。
B.“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
C.“遣戍”的意思就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等地戍守。
D.“祷雨”的意思就是向上天神明祈求降雨解除旱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亮吉小时候就喜欢读书,用功学习。他在殿试时考取了第二名进士,以后在担任贵州学政时又购买大量书籍给贵州各府书院。
B.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他在上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的文章,但却因此触怒了其他官员而被迫辞职。
C.洪亮吉忠于朝廷,敢于直言。他在即将辞官归家之时还给军机王大臣上书言事,对如何治理天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D.嘉庆皇帝虽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但还能反省自己。他因为洪亮吉语言戆直而发怒,但过后也能认识到自己处理洪亮吉的过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2)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黄贞麟,字振侯,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惩讼师,州郡懔然。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

②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人系狱候勘。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

③河南优人朱虎山,游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藏匿故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贞麟力白其诬。逮至京师复勘,刑鞫无异,贞麟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

④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余人,贞麟勘多愚民无知,徒坐月及为首者。捕人索财于水姓,不得,指为月党,追至新蔡杀之。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抚镇发兵围之,系其众至凤阳。贞麟廉得实,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其理枉活人多如此。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

⑤康熙九年,授直隶盐山知县。地瘠而多盗,立法牌甲互相救护。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盗日以息。清里役,逃亡者悉与豁除,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十二年,旱,谓父老曰:“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及秋征,吏仍以旧额进。贞麟曰:“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立令除之。又永革杂派陋例,民皆感其惠。

(选自《清史稿》 )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则或舞文吏为注名     (2)徒月及为首者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上天乎 (_______)
A.牵连 B.冒犯 C.空虚 D. 归咎
(2)以他事解官 (_______)
A.不久 B.返回 C. 临时 D.心烦
【小题3】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B.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C.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D.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小题4】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敦匿敌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
【小题5】第④段中“如此”指的是黄贞麟审案具有(1)___ (2)____ (3)____ 的特点。
【小题6】有人说,第①段“祷雨坛下”和“三日果雨”有些荒诞不经,请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