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浪淘沙
吕碧城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离思难收。一身多病苦淹留。
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小题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小题2】有学者认为此词受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影响。近代著名诗人樊增祥却对此词犹为欣赏,认为“漱玉犹当避席,《断肠集》勿论矣”。(《断肠集》为宋知名才女朱淑真词集。)结合上下阕最后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28 03:48: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英,字敦复,江南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父忧归,服阕,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圣祖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书房。命英入直,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时方讨三藩,军书旁午0,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经义。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之。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二十年,以葬父乞假,优诏允之。英归,筑室龙眠山中,居四年,起故官。编修杨煊撰都统、一等公佟国纲祭文失辞,坐夺官流徙;斥英不详审,罢尚书,寻复官。三十六年,典会试。寻以疾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

英性和易,不务表襮⑨,有所荐举,终不使其人知。圣祖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四十年,以衰病求罢,诏许致仕。濒行,赐宴畅春园,敕部驰驿③如制。四十四年,上南巡,英迎驾淮安,赐御书榜额。随至江宁,上将旋跸,以英恳奏,允留一日。时总督阿山欲加钱粮耗银供南巡费,江宁知府陈鹏年持不可,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及英入见,上问江南廉吏,首举鹏年。阿山意为沮,鹏年以是受知于上为名臣

英自壮岁即有田园之思,致政后,优游林下者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诰诚子弟。四十七年,卒,文端。世宗读书乾清宫,英尝侍讲经书,及即位,追念旧学,赠太子太傅,赐御书榜额,揭诸祠字。雍正八年,入祀贤良祠。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军书旁午:军书,军队中来往的公文。旁午,比喻事务繁杂。“军书旁午”用来形容军事繁忙。②襮:张扬、炫耀之意。③驰驿:旧时官员入觐或奉旨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提供食宿及马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B.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C.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D.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职务。
B.圣祖,是康熙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立庙祭祀之意。
C.致政,意思是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常被称作“致政”,除此之外,也常用致事、致仕、休政等名称。
D.谥,谥号。即: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根据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来追加的褒扬性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英才学卓著,备受康熙赏识。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康熙让张英人值,而且还赏赐位于西安门内的宅院给他。
B.张英做事勤勉,深为康熙倚重。康熙巡行天下,一定要张英陪同,当时的很多诏令,都是出自张英之手,甚至连一等公佟国纲的祭文也是由张英亲自撰写的。
C.张英始终敬慎,皇帝恩宠有加。康熙四十年,皇帝答应了张英的退休请求,在畅春园赐宴,并下令地方官按官员奉旨出差的规定,沿途为他提供所需。
D.张英侍讲世宗,世宗雍正给予其殊荣。雍正登基后,不仅赠与张英太子太傅之衔,还亲笔书写榜额,挂在他们家祠堂屋檐之下,这种殊荣也足以表明张英深受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
(2)阿山意为沮,鹏年以是受知于上为名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賡芸,字郑斋,江苏嘉定人。少受学于同县钱大昕,通六书,苍、雅,三礼,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浙江孝丰知县,嘉庆三年,九卿中有密荐之者,诏询巡抚阮元,元奏:“賡芸守洁才优,为浙中第一良史。”引见,以同知升用,寻报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十年,水灾,减果有实惠,赈民以粥,全活者众。以继母忧去官。

服阕,补福建汀州,调漳州,俗悍,多械斗,号难治。賡芸召乡约、里正问之曰:“何不告官而私斗为?”皆曰:“告官,或一二年狱不竟,竟亦是非不可知,先为身累。”赓芸曰:“今吾在,狱至立剖。有不当,更言之,无所徇护,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贿脱。”众皆唯唯退。已而有斗者,赓芸立调兵捕治,悉如所言,民大惧。賡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民皆欢呼曰:“李公活我!”漳属九龙岭多盗,下所属严捕,擒其魁十数,商旅坦行。故事,获盗当甄叙,悉以归属吏。寻擢汀漳龙道,二十年,擢福建按察使,署布政使,逾年实授。

賡芸守漳州时,龙溪县有械斗,令懦不治。署和平令朱履中内狡而外朴,赓芸误信之,请以移龙溪。久之,事不办,始稔其诈賡芸之去漳,监造战船工未竣,留仆督率之,仆假履中洋银三百圆,诡以垫用告,赓芸如数给之,仆匿不以偿。福州知府涂以辀鞠之,阿总督意,增其数为一千六百,逼令自承,辞色俱厉,赓芸终不肯诬服。虑为狱吏所辱,遂自经。

赓芸家不名一钱,殁无以殓,盐法道孙尔准与之善,为经纪其丧,方治狱使者至闽,士民上书为赓芸讼冤,感泣祭奠,踵接于门,为建遗爱祠。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B.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C.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D.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书,首见于《周礼》,指象形、会意、形声等六种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B.忧,指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乡约,与“里正”同为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多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
D.署,指暂任、代理官职,古代与之含义相近的词还有“守”假”判”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赓芸德才兼备,颇受赏识。早年有朝中官员向嘉庆皇帝举荐他,皇帝下诏询问他的情况,当地巡抚上奏说他是浙中最优秀的地方官。
B.李赓芸体恤民情,为政有方。发生水灾,他降价卖出官仓库的粮食,施粥赈济灾民;调任民风剽悍的漳州,他严惩械斗者使商旅出行畅通。
C.李赓芸误信下属,含冤自尽。在做漳州知府时,李赓芸错误地相信下属,后来被审讯官员污陷,最终他不愿服罪受辱,上吊自杀。
D.李赓芸为官清廉,百姓拥戴。李赓芸死后家里无钱安葬,后来朝廷使者到福建审理案件,百姓上书为他申冤,还为他建了一座祠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擢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
(2)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贿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鼎,字定九,陕西蒲城人。少贫,力学,尚气节。赴礼部试至京,大学士王杰与同族,欲致之,不就。杰曰:“观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继吾后。”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丁母忧,服除,授编修。两以大考①升擢,累迁内阁学士。十九年,授工部侍郎。仁宗谕曰:“朕向不知汝,亦无人保荐。因阅大考考差②文字,知汝学问。屡次召见奏对,知汝品行。汝是朕特达之知。”调吏部,兼署户部、刑部。二十三年,兼管顺天府尹事,复谕曰:“朕初意授汝督抚,今管顺天府尹,犹外任也。且留汝在京,以备差往各省查办事件。”自是数奉使出按事鞫狱。二十四年,调刑部,又调户部。浙江德清徐倪氏因奸谋毙徐蔡氏狱三年不决,按察使王维询因自尽,巡抚程含章与按察使祁埙鞫之,甫得情而犯妇在监自缢。宣宗特命鼎典乡试,就治其狱,廉得徐故富家,以狱破其产,官吏多受赇,勾结朦庇,致狱情诪幻。悉发其覆,置之法,浙人称颂焉。道光六年,授户部尚书。八年,回疆平,以赞画功,加太子太保,绘像紫光阁。二十一年夏,河决祥符,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寻署河督。议者以水势方涨,不宜遽塞,请迁省城以避其冲,鼎持不可,疏言:“河灌归德、陈州及安徽亳、颍,合淮东注洪泽湖,湖底日受淤。万一宣泄不及,高堰危,淮、扬成巨浸,民其鱼矣!无论舍旧址、筑新堤数千里,工费不赀,且自古无任黄水横流之理。请饬户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不效,愿执其咎。”具陈民情安土重迁、省垣可守状。初至汴城,四面皆水,旦夕且圮,躬率吏卒巡护,获无恙。洎工兴,亲驻工次,倦则寝肩舆中。次年二月,工竣。叙功,晋太子太师。积劳成疾,命缓程回京。自禁烟事起,英吉利兵犯沿海,鼎力主战。至和议将成,林则徐以罪谴,鼎愤甚,还朝争之力,宣宗慰劳之,命休沐养疴。越数日,自草遗疏,劾大学士穆彰阿误国,闭户自缢,冀以尸谏。军机章京陈孚恩,穆彰阿党也。灭其疏,别具以闻。上疑其卒暴,命取原稿不得,于是优诏悯惜,赠太保,谥文恪,祀贤良祠。后陕西巡抚请祀乡贤,特诏允之。鼎清操绝俗,生平不受请托,亦不请托于人。卒之日,家无余赀。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五十》)
【注】①大考:清代翰林、詹事的升级考试。 ②考差:科举制度中考官的考选差派制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向不知汝,亦无人保荐 向:从前。
B.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寻署河督 署:代理官职。
C.洎工兴,亲驻工次   洎:督办。
D.卒之日,家无余赀   赀:钱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B.古代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员外郎,下设郎中,副职称侍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C.封建社会的女子大多没有名字,未出嫁前在姓后加“氏”,出嫁后在自己的姓前加丈夫的姓。由此判断,“徐倪氏”的丈夫姓“徐”。
D.休沐义为休息沐浴,借指官员休假。各代休假制度不尽相同,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十旬休假”指的是十天休息一天。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鼎才学优异,成绩突出。不仅在科举考试中成绩卓著,就是在升级考试中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清仁宗看了他的试卷也非常欣赏他的学问。
B.王鼎平反冤狱,整饬吏治。他曾查办的德清县通奸杀人案,就是因为王维询等官员受贿包庇,才致使案情扑朔迷离,久拖不决。
C.王鼎一心为民,不辞辛劳。黄河决堤,王鼎为了保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身先士卒守住了河堤;修堤之时又亲自驻扎工地,保证了工程顺利完工。
D.王鼎自幼就重气节,身为臣子忠君爱国。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反对议和,极力主战,看到林则徐获罪贬官不惜以死进谏,弹劾穆彰阿误国。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宗特命鼎典乡试,就治其狱,廉得徐故富家,以狱破其产。
(2)请饬户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不效,愿执其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郝维讷,字敏公,直隶霸州人。顺治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七年,出为福建督粮道佥事。 巨盗张自盛犯延、邵,维讷设方略,用间散其党,自盛就擒。寻署按察使累迁大理寺卿。十三年,擢户部侍郎,调吏部。十六年,丁父忧。服阕,起户部侍郎,复调吏部。康熙三年,典会试,寻擢左都御史。维讷以开国 二十余年,南徼初定,民困未苏。疏言:“天下大弊在民穷财尽,臣观川、湖等省尚多旷土,若选绿旗及降兵精 锐者隶之营伍,给以牛种,所在屯田,则供应减而协济可以永除,闾里无追呼之困。”又疏言:“督抚任重事繁, 出巡动逾旬月,恐误公务,况骑从众多,经过滋扰。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 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又疏言:“贪吏罪至死者,遇赦免死,并免交吏部议处。未可令其复玷名器,贻害地 方。虽新例赴部另补,贪残所至,播虐惟均。请敕部定议,凡赃款审实者,遇赦免罪,仍当夺官。庶官箴可肃, 民害可除。”皆下部议行。五年,迁工部尚书,调刑、礼二部。八年,调户部。疏请停督抚勘灾,申禁圈取民地,并得旨允行。十一年,调吏部。十八年,给事中姚缔虞请宽免科道风闻言事之禁,下廷臣议,维讷谓:“言官奏事,原不禁其风闻。但风闻奏参审问全虚者,例有处分,否则虑有藉风闻挟私报怨者,请仍照定例行。”从之。维讷领吏、户二部最久,法制多经裁定。凡事持大体,遇会议、会推、朝审,委曲斟酌,期于至当。敷奏 条畅,所见与众偶有同异,开陈端绪,不留隐情,上深重之,往往从其言。十九年,遭母忧。服阕,诣京师,未补官,卒,谥恭定。

(节选自《清史稿・郝维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B.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C.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D.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旧指官员三年守丧期满后除去丧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方可 再回朝廷。
B.会试,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在京城贡院举行,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 为“会元” 。
C.工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屯田、土地和 赋税等事。
D.给事中,官名。秦置,汉魏相沿,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 政令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维讷仕途坦荡,官运亨通。在顺治时期,他官职多次升迁,先是授刑部主事一职,后历任大理寺卿、 户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职。
B.郝维讷为民请命,多次上疏。他进言让兵卒到川、湖地区开荒,又进言让总督巡抚抓大放小,还进言莫 让遇赦免死贪官贻害地方。
C.郝维讷做事认真,谨慎自持。他处事有大局意识,对待会议、会推、朝审等事,详细地考虑是否恰当,希 望做出最恰当的裁决。
D.郝维讷能力出众,深受信任。他在吏部和户部任职时间最久,国家的法律制度多经他裁决定夺。皇帝 很看重他,常采纳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巨盗张自盛犯延、邵,维讷设方略,用间散其党,自盛就擒。
(2)请敕部定议,凡赃款审实者,遇赦免罪,仍当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