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阅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
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按照旧制,父母死后,家中男丁要守丧,故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唐时为六部之一,全面负责管理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调动等事务。
C.“薨”,按周礼,是对大夫死亡的讳称,当时袁昂当时加左光禄大夫。
D.“褐”指古时贫寒人穿的粗布衣服, “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换上官服进入仕途。“脱褐”、“衣赭”也是这个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昂知恩图报。从兄袁彖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着期服为袁彖守丧。
B.袁昂淡泊节俭。袁昂临终前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子弟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
C.袁昂忠于职守。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唯独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
D.袁昂谦卑低调。天监二年,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没有就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
(2)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1 09: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出自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毅率部曲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王僧辩,征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豊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馀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 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寻除天门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高祖受禅,毅与弟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毅率子弟部曲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瑱进讨巴、湘。累迁武州刺史,封高昌县侯,一千户。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众军北伐,毅率众攻广陵楚子城,拔之,击走齐军于潁口,齐援沧陵,又破之。七年,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及吕梁丧师,诏以毅为大都督,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渡淮,对清口筑城,与周人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军。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将兵围寿阳,诏以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入焦湖。寻授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以公事免。十三年,征授中护军。寻迁护军将军、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及隋兵江,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数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咸从其议。会施文庆等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王僧辩 隶:做奴隶
B.营大噪 薄:迫近
C.及隋兵江 济:渡过
D.会施文庆等隋兵消息 :隐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包括射箭技术和驾驶马车的技术,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B.假节,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任务完成会收回。
C.食邑,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因我国古代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D.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身份高于奴婢低于良人,有私财,无独立户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毅出身显贵,年少多才。他家世代将门,年少时就习武射箭。侯景叛乱时,随叔父樊文皎平叛。
B.樊毅胆识过人,勇毅无比。陆纳夜间偷袭,军营混乱,樊毅与左右数十人,竭力奋战,力阻外敌。
C.樊毅历经劫难,百战百胜。樊毅曾与弟弟率兵响应王琳,也曾随侯瑱进军巴、湘,也曾击败齐军。
D.樊毅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隋朝军队进逼之时,樊毅分析了当时形势,力主重兵护卫京口、采石。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敌。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署忠为巴陵太守。华皎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高宗以忠先有密启于朝廷,释而不问。五年,陈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克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并拔之。径袭合肥,入其郛。进克霍州。以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十一年,加北讨前军事,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步骑趣淮南路。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入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户。出为吴兴内史,加秩中二千石。
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执议曰:“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宜且益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断寇粮运。待春水长,上江周罗殉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计矣。”众议不同,因遂出战。及败,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
   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云:“臣处分讫,即当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台城陷,其年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陈书•任忠传》,有删节)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B.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C.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D.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B.路,中国古代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C.“邑”和“秩”都是古代帝王对有功的臣子的赏赐,其中“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
D.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隋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宋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明清时专指知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景作乱,任忠随主帅击败叛军和土匪的攻击,为坚守国土、收复京城立下汗马功劳,被皇帝授予荡寇将军的头衔。
B.陈朝军队北伐,任忠从西路出击,击败历阳王高景安,将其追赶到东关,因为有功被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
C.隋军渡江南侵,任忠主张坚守,不宜出击,等待敌人粮断援尽,我军后援到达,一定会打败敌军。但众人没有采纳任忠的建议,仓促出战,导致失败。
D.任忠向后主表示出城部署好军队后就立即迎接后主,结果任忠向隋将韩擒虎投降,并带领韩擒虎的军队一起进入南掖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
②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伯父瑒,为世硕儒。琛幼,瑒授其经业,一闻便通义理。瑒异之,常曰:“此儿当以明经致贵。” 瑒卒后,琛家贫,常往还诸暨,贩粟以自给。闲则习业,尤精《三礼》。初,瑒于乡里聚徒教授,至是又依琛焉。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迁员外散骑常侍。旧尚书衡南坐,无貂;貂自琛始也。顷之,迁御史中丞,参礼仪事如先。琛家产既丰,买主第为宅,为有司所奏,坐免官。俄复为尚书左丞。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是时,高祖任职者,深害时政,琛遂启陈事条封奏曰:“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臣所以当食废飧,中宵而叹息也。辄言时事,列之于后。脱得听览,试加省鉴。如不允合,亮其憨愚。”书奏,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曰:“但朕有天下四十余年,公车谠言,见闻听览,所陈之事,与卿不异。卿珥貂纡组,博问洽闻,不宜同于欲茸,止取名字,宣之行路。言‘我能上事,明言得失,恨朝廷之不能用。’如是献替,莫不能言。”琛奉敕,但谢过而已,不复有指斥。太清二年,迁云骑将军,中军宣城王长史。侯景举兵袭京师,王移入台内,留琛与司马杨曒守东府。寻攻陷城,放兵杀害,琛被枪未至死,贼求得之,舆至阙下,求见仆射王克,领军朱异,劝开城纳贼。克等让之,涕泣而止,贼复舆送庄严寺疗治之。明年,台城不守,琛逃归乡里。后遇疾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梁书·贺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B.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C.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D.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车,古代官署名,专门用于接待传送官府公文的人和等待皇帝征召的人。
B.太清,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C.贼,文中指造反的叛军。古代还常用“盗”“寇”“匪”指造反的叛军。
D.阙,帝王宫廷大门外两边的楼台,后常用“阙下”借指皇帝居处或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琛天资聪颖,精于经业。贺琛年幼时,伯父贺瑒教授他经学,他一听便能通晓义理。贺瑒去世后,那些跟随伯父学习经业的人又跟从贺琛学经业。
B.贺琛受到召见,得到器重。贺琛在京城显露才华,高祖在文德殿召见他,与他谈论得很高兴,将他升任员外散骑常侍,后又允许他出任尚书时穿貂皮衣。
C.贺琛主动进谏,受到斥责。当时高祖任用的官员,妨碍时政,贺琛于是上奏言事,结果受到高祖的当面斥责,贺琛只能认错,不敢再有指斥。
D.贺琛战场被俘,受挟持利用。侯景领兵袭击京城,贺琛受枪击未死,反贼寻找到他,用车把他载到宫殿前,让他求见仆射王克,领军朱异,劝他们开城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琛家产既丰,买主第为宅,为有司所奏,坐免官。
(2)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韦载,字德基,京兆杜陵人也。祖叡,梁开府仪同三司,永昌严公。父政,梁黄门侍郎。载少聪惠,笃志好学。年十二,随叔父棱见沛国刘显,显问《汉书》十事,载随问应答,曾无疑滞。及长,博涉文史,沉敏有器局。起家梁邵陵王法曹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
侯景之乱,元帝承制以为中书侍郎。寻为建成将军、寻阳太守,随都督王僧辩东讨侯景。是时僧辩军于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各拥兵保境,观望成败。元帝以载为假节、都督太原、高唐、新蔡三郡诸军事、高唐太守。仍衔命喻悉达等令出军讨景。及大军东下,载率三郡兵自焦湖出栅口,与僧辩会于梁幽。景平,除冠军将军、琅邪太守。
高祖诛王僧辩,乃遣周文育轻兵袭载,未至而载先觉,乃婴城自守。文育攻之甚急,载所属县卒并高祖旧兵,多善用弩,载收得数十人,系以长锁,命所亲监之,使射文育军。约日十发不两中者则
死,每发辄中,所中皆毙。文育军稍却,因于城外据水立栅,相持数旬。高祖闻文育军不利,乃自将征之,克其水栅。仍遣载族弟翔赍书喻载以诛王僧辩意,并奉梁敬帝敕,敕载解兵。载得书,乃以其众降于高祖。高祖厚加抚慰,即以其族弟翔监义兴郡,所部将帅,并随才任使,引载恒置左右,与之谋议。
徐嗣徽、任约等引齐军济江,据石头城,高祖问计于载,载日:“齐军若分兵先据三吴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今可急于淮南即侯景故垒筑城,以通东道转输,别命轻兵绝其粮运,使进无所虏,退无所资,则齐将之首,旬日可致。”高祖从其计。
天嘉元年,以疾去官。载有田十余顷,在江乘县之白山,至是遂筑室而居,屏绝人事,吉凶庆吊,无所往来,不入篱门者几十载。太建中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为建威将军    寻:不久
B.仍衔命喻悉达等令出军讨景 衔:衔接
C.未至而载先觉,乃婴城自守 婴:围绕
D.则齐将乏首,旬日可致 致:获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元帝以载为假节 以其无礼于晋
B.约日十发不两中者则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乃自将征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
D.高祖问计于载  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载小时候很聪明,学习专心致志。他十二岁时随叔父拜见刘显,对于刘显的提问,他对答如流,显示出非凡的学识。
B.侯景之乱时,韦载随都督王僧辩东讨侯景,元帝授予韦载许多官职来协助作战。韦载和王僧辩不负众望,终于平定了叛乱。
C.高祖想诛杀王僧辩,就派周文育先袭击韦载,遭到韦载的顽强抵抗。后来韦载在族弟的劝说和梁敬帝的敕令下投降了高祖。
D.高祖很重用韦载,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与韦载商量,且对他言听计从。韦载因病辞官回乡后,就大兴土木,建造宅院。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僧辩军于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各拥兵保境,观望成败。
(2)高祖厚加抚慰,即以其族弟翔监义兴郡,所部将帅,并随才任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浔阳王(萧)大心,字仁恕。幼而聪朗,善属文。中大通四年,以皇孙封当阳公,一千五百户。大同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郢、南、北司、定、新五州诸军事、轻车将军、郢州刺史。时年十三太宗以其幼恐未达民情,戒之曰“事无大小,悉委行事,纤毫不须措怀。”大心虽不亲州务,发言每合于理,众皆惊服。七年,征为侍中、兼石头戍军事。太清元年,出为云麾将军、江州刺史。二年,侯景寇京邑。大心招集士卒,远近归之,众至数万,与上流诸军赴援宫阙。三年,城陷,上甲侯萧部南奔,宣密诏,加散骑常侍,进号平南将军。大宝元年,封寻阳王,邑二千户。初,历阳太守庄铁以城降侯景,既而又奉其母来奔,大心以铁旧将,厚为其礼,军旅之事,悉以委之,仍以为豫章内史。侯景数遣军西上寇抄,大心辄令铁击破之,贼不能进。时鄱阳王(萧)范率众弃合肥,屯于栅口,待援兵总集,欲俱进。大心闻之,遣要范西上,以湓城处之,廪馈甚厚,与戮力共除祸难。会庄铁据豫章反,大心令中兵参军韦约等将军击之,铁败绩,又乞降。鄱阳世子嗣先与铁游处因称其人才略从横且旧将也欲举大事当资其力若降江州必不全其首领嗣请援之范从之,乃遣将侯瑱率精甲五千往救铁,夜袭破韦约等营。大心闻之大惧,于是二籓衅起,人心离贰。景将任约略地至于湓城,大心遣司马韦质拒战,败绩。时帐下犹有勇士千余人,咸说曰:“既无粮储,难以守固。若轻骑往建州,以图后举,策之上者也。”大心未决,其母陈淑容曰:“即日圣御年尊,储宫万福,汝久奉违颜色,不念拜谒阙庭,且吾已老,而欲远涉险路,粮储不给,岂谓孝子?吾终不行。”因抚胸恸哭,大心乃止。遂与约和。二年秋,遇害,时年二十九。

(选自《梁书·浔阳王大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鄱阳世子嗣先与/铁游处因/称其人才略/从横且旧/将也欲举大事/当资其力/若降江州/必不全其首领/嗣请援之/
B.鄱阳世子/嗣先与铁游处/因称其人才略从横/且旧将也/欲举大事当资/其力若/降江州/必不全其首领/嗣请援之/
C.鄱阳世子嗣先与铁游处/因称其人才略从横/且旧将也/欲举大事/当资其力/若降江州/必不全其首领/嗣请援之/
D.鄱阳世子嗣先与铁游处/因称其人才略从横/且旧将也/欲举大/事当资其力/若降江州/必不全其首/领嗣请援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大通”是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令和”。
B.“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的封地,因以邑为食禄,故又称为食邑。
C.“刺史”,古代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置,后来成为一州的军事长官。
D.“内史”,东晋时职责相当于郡太守,如会稽内史;南朝的宋、齐、梁、陈承袭晋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大心天资聪颖,深得宠爱。他贵为皇孙,又擅长作文,朝廷宠遇优渥,授爵封地,不及弱冠,就让他出任五州都督。
B.萧大心很有才华,众人信服。出任五州都督期间,发表意见,符合道理,众人佩服;侯景之乱时,远近的人都来归附。
C.萧大心宅心仁厚,待人真诚。历阳太守庄铁先降侯景,后来投奔,萧大心委以重任,给予厚禄,因此庄铁愿意忠心不贰。
D.萧大心做事犹豫,感情用事。本来可以前往建州,东山再起,但他犹豫不决,加上母亲反对,就与对手签约讲和,以致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心闻之,遣要范西上,以湓城处之,廪馈甚厚,与戮力共除祸难。
(2)既无粮储,难以守固。若轻骑往建州,以图后举,策之上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