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居民对野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许多城郊农民纷纷在自家地里种植野菜,但种植的野菜产量不高。之后,他们在自家地上建起塑料大棚,结果产量大增。现在塑料大棚种植野菜已成为时下城郊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回答35—37题。
【小题1】塑料大棚野菜和天然野菜相比
A.都具有地域性特点
B.都具有季节性特点
C.都可连续性生产经营
D.投入与产出比相同
【小题2】将野菜移栽到塑料大棚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土壤条件
D.水分条件
【小题3】在市场上野菜的价格曾一度高于猪肉的价格。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A.市场距离远近
B.市场需求变化
C.交通运输技术的提高
D.政府政策的优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2-08-13 02:30: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欧洲西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受到
、
外力作用的长期影响,甲半岛西侧海岸线曲折破碎。
(2)乙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
(名称),该工业区形成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是
、
。
(3)阴影丙所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
(4)挪威粮食依赖进口。分析限制挪威粮食生产的气候条件。
同类题2
下图为三种农业地域类型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
【小题2】乙农业地域类型( )
①商品率高 ②分布区气候适宜,全年温和湿润
③农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强 ④人均耕地面积少,生产规模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同类题3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后因高原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一部分向东进入黄河流域,逐步被同化,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一部分向南进入“藏彝大走廊”,分化、演变形成了藏、彝、羌、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中摩梭人和扎巴人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纳西族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材料二: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儿茶素等成分,能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并能迅速清除或分解已进入血管壁内的脂质,有抗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能抗血小板聚集和促进脂类化合物排泄的作用,从而改变血液流动特性,抑制血栓的形成,预防心肌梗死、脑血管梗阻等疾病。
材料三:下图是“藏彝大走廊”示意图。
(1)简要分析藏地不产茶和藏民嗜茶的原因。
(2)简要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云南省蔗区分布图
材料二:2013年云南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统计图(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加(%)
粮食
1824
4.3
油料
60.7
-3.4
甘蔗
2146.3
5.0
烤烟
103.9
-6.5
蔬菜
1625.4
10.4
花卉
80.5
12.1
园林水果
571.5
11.9
茶叶
30.2
11.1
橡胶
42.6
9.2
核桃
50.2
21.3
咖啡
11.7
27.0
水产品
78.16
14.9
(1)据材料一可知,云南省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
地区。(2分)
(2)2013年云南省农产品中,经济作物主要以
和
为主。与2012年相比,变化幅度最不明显的是
。(6分)
(3)云南省甘蔗产量和食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但蔗糖产业发展还是存在较大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促进本区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分)
同类题5
推广精确农业、“处方”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影响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交通
C.市场
D.科技
【小题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农作物长势和病虫害程度信息”是实施“处方”农业的基础。该技术主要是
A.RS
B.GPS
C.VR
D.GIS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