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渊,字几道,熙州人,善骑射。应募击夏国,屡有功,累迁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诸羌入寇,渊奋击,大破之,移同总领湟州蕃兵将兼知临宗砦,坐法免。

宣和三年,刘延庆讨方腊,以渊为先锋。贼将据钱塘,势张甚。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我以强弩伏数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贼果追之,伏弩卒发,应弦而倒,遂围而平之。授阁门宣赞舍人、权京畿提举保甲兼权提点刑狱公事。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统勤王兵屯雍丘,以渊为先锋,寻以所部归康王府。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渊至汴都,以朝服见邦昌,纳谒曰:“参冢宰相公。”邦昌始易紫袍延之政事堂,渊恸哭宣教。康王即皇帝位,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时群盗蜂起,以渊为制置使平杭贼,所向皆捷。期年,群盗略尽,迁向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帝欲如镇江以援江北,群臣亦固请。渊独言:“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议遂决。

先是,统制官苗傅自负世将,以渊骤用,颇觖望;刘正彦尝招巨盗丁进,亦以赏薄怨渊。而内侍康履颇用事,及渊入枢府,傅、正彦愈不平。俟渊入朝,伏兵杀之,并杀康履,渊时年五十三。

初,帝在南京,闻渊疾,遣中使曾泽问疾。泽还,言其帷幔茵褥皆不具,帝辍所御紫茸茵以赐。赠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子孙八人,谥襄愍,子倚。

(选自《宋史·王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B.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C.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D.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袍,古代指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官服。还包括绯袍、绿袍、青袍,并配有金银鱼袋,系于带上,垂于身后,可显示官品之高低。
B.勤王,指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出自《晋书·谢安传》:“夏禹勤王,手足胼胝。”
C.汴都,指现在的河南开封,北宋设立四京制: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其中东京是首都,位于汴梁,即今开封,西京即今洛阳。
D.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靖康这个年号一共两年,其间发生了“靖康之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渊轻财好义,清廉简朴。生病时,皇帝派人探视,发现他家中竟然连帷帐床席也没有,就把自己的紫茸席赏赐给他。
B.王渊颇有智谋,审时度势。他根据敌军心理而精心部署,平定方腊;金兵入侵,只有他能陈诉利弊,劝君主放弃逃往镇江的想法而逃到钱塘,可据险自保。
C.王渊忠君爱国,尽职尽责。张邦昌谋反,他来到都城,恸哭劝导张邦昌;康王即位后,他跟从随侍皇帝,几个月不脱铠甲。
D.王渊能征善战,屡建奇功。攻击夏国,大败诸羌,讨伐方腊,进攻契丹,数次征战,皆因战功而升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
(2)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0 05:2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侯峤,字峻极,其先幽州人。高祖秀,为济州钜野镇游奕使,因家焉。父浦,梁开平中,以明经至棣州录事参军。峤幼好学,弱冠,以辞赋称,周相李谷延置门下。又依西京留守向拱,摄伊阳令;拱移安州,又令摄录事参军。

太平兴国初,举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通判兴州,累迁右赞善大夫。从征太原,督刍粮于河朔。迁殿中丞、通判邠州。岁满,拜监察御史、通判兴元府,进秩殿中。

熙二年代还,对便殿。太宗语有司曰:“此人朕自知其才行,勿须奏拟。”即日改左补阙、直史馆,赐绯鱼。会王师护边,乘传督河间餫道,就命知莫州。逾月,徙洪州,改起居郎。真宗在襄邸,太宗择朝士谨厚者为官属,即召入为翊善,赐金紫,加直昭文馆。真宗尹京府,命兼推官,加司封员外郎。东宫建,复兼中舍,迁工部郎中。及嗣位,拜给事中、知审刑院。数月,擢枢密院副使。

咸平二年,始建讲读之职,命峤为翰林侍读学士。是秋,江、浙饥,命为江南巡抚使,所过疏理刑讼,存问耆老,务从宽简,人以为便。使还,采病民二十余事上之,亟诏厘革。

峤善鼓琴,好读庄、老书,淳厚谨慎,居官无过失。真宗尤爱重之,多所询访,每以善人目之。素好道,留意养生,少疾。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俟对崇政殿暴中风眩亟诏取金丹上尊酒饵之肩舆还第遣内侍召外内名医诊视。其夕卒,年七十二。诏赠兵部尚书,赠赐外,增赐白金三百两给葬。录其子大理寺丞晟为太子中含,孙恭为奉礼郎,侄孙蔚赐同学究出身。卒后数月,毕士安为相,抚坐叹日:“使夏侯君在,吾岂先据此位!”有集十五卷。

(选自《宋史·夏侯峤传》,有改动)

注①餫:运粮赠送。②期(fèng)赐:因助办丧事而赐子财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俟对崇政殿/暴中风眩/亟诏取金丹/上尊酒饵之/肩舆还第/遣内侍召外内名医诊视。
B.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俟/对崇政殿/暴中风眩/亟诏取金丹/上尊酒饵之/肩舆还第/遣内侍召外内名医诊视。
C.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俟/对崇政殿/暴中风眩/亟诏取金丹上/尊酒饵之/肩舆还第/遣内侍召外内名医诊视。
D.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俟对崇政殿/暴中风眩/亟诏取金丹上/尊酒饵之/肩舆还第/遣内侍召外内名医诊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明经,即明习经学。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确定等第而得官,是古代选拔官员的科目。
B.解褐,与“释褐”同义,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褐,指粗布短衣,是古时贫穷或地位卑贱的人的穿着。
C.起居郎,古代官职。职责是记录皇帝的言行,无论事情大小,还是善行劣迹,都要统统记录,以供皇上本人查阅。
D.学士,先指在校的读书人,后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文中与“孟学士之词宗”的“学士”都是后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夏侯峤才能优异,颇受太宗认可。他曾跟随宋太宗出征太原,负责督办粮草,后又得宋太宗赏识,未经上奏拟议,就改任官职。
B.夏侯峤体察民情,解决百姓难题。在江浙发生饥荒时,他去视察,做了很多利民的好事,回来后将采集的民事上报,得到采纳。
C.夏侯峤恩遇优渥,得到众多赏赐。在他突发疾病去世后,宋真宗不仅追赠封号,还赐予很多财物,甚至连他的亲人也得到恩赐。
D.夏侯峤为官谨慎赢得同行敬重。夏侯峤喜好老庄,热衷道法,因此他为政期间没有任何过错。死后,他的同行慨叹,自愧不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过疏理刑讼,存问耆老,务从宽简,人以为便。
(2)真宗尤爱重之,多所询访,每以善人目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175余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
B.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
C.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
D.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B.兼知重庆府,“兼”指官员同时担任多个职务。兼任其他官职的词语还有:判、领、摄、行、署、权等。
C.播州,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播州历史悠久,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始设播州府。播州一直存在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历时961年。
D.明公,是对有名位者的尊称,往往是作臣下(或寄人篱下的客卿)的对“主公”的尊称。公”是爵位,“明”是明理,明智的意思。 到后来,“公”逐渐就越来越没有公爵的意思了,意思也朝着尊称这个方向发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D.余玠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并把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十余座城池。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2)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作宾,字宾王,世为吴兴归安人。以父任入仕,监饶州永平监,冶铸坚致,又承诏造雁翎刀,称上意,连进两资。中刑法科,历江西提刑司检法官,入为大理评事。改秩,通判绍兴府。帅守丘崇遇僚吏刚严,作宾从容裨赞,每济以宽。秩满,知台州,首访民疾苦,弛盐禁,宽租期,均徭役,更酒政,决滞狱,五十日间尽除前政之不便民者,邦人胥悦;而前守嫉其胜己,巧媒蘖之,罢去。民请于朝,借留不遂,为立“留贤碑”。

庆元初,历官至淮南转运判官,以治办闻。直华文阁,因其任。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继升为卿。寻除直龙图阁,帅浙东,知绍兴府。入对,奏:“徽州、南康军月桩不如期,朝廷科降额,比年曰‘权免一次’,来年督促如初,适足启吏奸、重民害,乞明诏示。又楚州武锋一军已招三千五百余人,朝廷初欲减戍,数年未就纪律:一,主将望轻;二,郡守节制不为礼;三,训练不尽其能。愿令本州少假借,责之练习,期以岁月,考绩用成否,上于朝而黜陟之。”上嘉纳。韩侂胄方用事,族有居越者,私酿公行,作宾逮捕置于狱,而窜其奴。

未几,除龙图阁待制,知平江府,请得节制许浦水军,诏可。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复募郡城内外恶少亦几千人,号曰“壮士”。衣粮器械皆视官军,而轻捷善斗过之,于是海道不警,市井无哗。寻命参督府,兼权镇江府。请留戍兵千人,又欲以江、闵新军二千人易旧军千人,备不虞。朝廷难之,遂请祠。言者继及之,复召为户部侍郎。军兴之余,国力殚耗,见存金谷,仅支旬日。作宾考逋负,柅吏奸,阅三月即有半年之储。

(节选自《宋史·沈作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
B.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
C.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干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
D.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即大理寺,古代掌刑法的官署;评事,是大理寺中评决刑狱的官员。
B.年号,是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庆元,是宋宁宗赵扩启用的首个年号。
C.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太府少卿”;除,任命,授职,如“除龙图阁待制。
D.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官员任免等事务的行政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作宾为官爱民,为政以宽。他通判绍兴府,常以宽容调剂守帅对下属的刚严;任台州知达州,体恤民艰,实施有利民生的政策,使州民欢悦。
B.沈作宾实事求是,进言献策。他针对楚州武锋守军尚未制定纪律的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所提意见被皇上嘉奖、采纳。
C.沈作宾秉公执法,恪尽职守。他无畏权臣,逮捕其公开酿私酒的族人及其逃跑的奴仆入狱;他考核租税拖欠,纠察官吏奸恶,毫不纵容姑息。
D.沈作宾善用谋略,巧于用人。他任平江府知府时,招安郡中海盗党羽成为“义士”,招募郡中无赖青少年为“壮士”,使海路安定、市井平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守嫉其胜己,巧媒蘗之,罢去。
(2)愿令本州岛少假借,贵之练习,期以岁月,考绩用成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清,因致大狱。执疏其害,使者入更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撤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宫,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佑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限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結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逃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小题2】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B. “庠序”是殷商时代最高统治者设立的学校。“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C. “六艺”,一是指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D. “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隋开始设置,历代因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过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 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和,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 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他主张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可升为朝官;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D. 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但又正直公正。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有官员明显有过错而复职时,他又明确反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疭,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末年挛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王克明字彦昭,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子盖上其功,克明力辞之。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后迁至翰林医痊局,赐金紫。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
【注】①瘈疭(chì zòng):痉挛,抽风。②痫:癫痫,羊角风。③痹: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者麻木的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B.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C.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D.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小题2】下列对文学常识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主张人“性本恶”,因该“明礼义而化之”。
B.《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C.《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D.《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钱乙非常孝顺、敬老。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年,终于找到。他由姑父抚养长大,对待姑父如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
B.钱乙医术高超,甚至可以预判病症。他给皇子治病,给他喝黄土汤就治好了。他判断广亲的小儿子会在一天之后发病,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
C.王克明自学成才,治疗方法多样。他摸索医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认为有的病应用药治疗,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则需要先把引发疾病的事情处理好。
D.王克明医德高尚,有侠义之风。张子盖的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愈了几万人。他又常常奔波几千里,为他人治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2)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