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晋亨,进卿,冀州南宫人也。兄颢,金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卒所部降于严实,进安武军节度使,战殁。岁戊寅,晋亨袭颢爵。晋亨涉猎书史,小心畏慎,临事周密,实器之,以女妻焉。实征泽、潞,偏将李信、晁海相继降于宋,晋亨跋涉险阻,昼伏夜行,仅免于难。实征淮楚、河南,晋亨皆从。甲午,从实入觐,命为东平路行军千户。围安庆,其守将走,邀击之,斩首百级,俘获无算。攻光之定城,俘其将士十有五人。略信阳,执复州将金之才。攻六安,拔之。大小数十战,策功居多。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辛亥,宪宗即位,从忠济入觐。时包银制行,朝议户赋银六两,诸道长吏有辄请试行于民者,晋亨面责之曰:“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承命而归,事不克济,罪当何如!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为定制。欲赐晋亨金虎符,辞曰:“虎符,国之名器,长一道者所佩,臣隶忠济麾下,复佩虎符,非制也。臣不敢受。”帝益喜。中统三年,李璮叛,晋亨从严忠范战于遥墙泺,胜之,改本道奥鲁万户。四年,授金虎符,分将本道兵,充万户,戍宿州。首言:“汴堤南北,沃壤闲旷,宜屯田以资军食。”乃分兵列营,以时种艺,选千夫长督劝之,事成,期年皆获其利。十一年,诏伐宋,晋亨在选中,闻命就道,曰:“此报效之秋也。”由安庆渡江,丞相伯颜留之戍镇江,兼与民政,壹以镇静为务,战焦山、瓜洲,皆有功。十三年,卒于官。

(节选自《元史·张晋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B.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C.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D.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戊寅,在文中指年份。古人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C.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信物,大多为虎形,分两半,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D.中统,年号。中国古代帝王都有自己的年号,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晋亨做事谨慎,深受严实器重。严实征讨泽、潞州时,两位偏将相继投降宋,情况危急,他小心应对,免于灾难;他跟随严实征战各地,屡立战功。
B.张晋亨刚正耿介,敢于直言不讳。朝廷决定每户征银六两,有官吏请求朝廷立即试行,晋亨不论是面对大臣还是皇帝,都表达了相同的反对意见。
C.张晋亨坚持原则,拒绝皇帝赏赐。皇帝想要赐给他金虎符,他却拒绝了皇帝的奖励,原因是虎符贵重,自己地位不高,如果佩戴虎符,不合制度。
D.张晋亨善思有方,治政卓有成效。戍守宿州时,他提出应该利用那些闲置的肥沃土地来屯田以充实军粮,并采取有效措施,当年便大有收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亨涉猎书史,小心畏慎,临事周密,实器之,以女妻焉。
(2)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0 05:05: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

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B.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C.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D.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元朝采用行省制,省下有路、州(府)、县,路归省管。
B.浮屠,是佛陀的意思,梵语音译,古人亦用来称和尚、佛塔、佛教等。
C.治最,指治理得好,古代设有专门针对官员的考核制度,按一定标准考核政绩,评定等次。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天资聪慧,颇受赏识。他通晓多国文字,深得奥鲁赤信任;御史台、中书省争相举荐他,丞相哈剌哈孙则认为,武昌是大郡,非斯文的人去治理不可。
B.察罕善于言辞,明于事理。他跟随镇南王征讨安南时,受命列罪斥责,令使者哑口无言,世子率众逃走;武宗去世,仁宗悲痛不已,他劝说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为政宽容,勇于担当。在处理广西妖贼惑众一案时,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并且焚烧了档案。面对他人的指责,他表示独自承担责任。
D.察罕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他们田宅奴婢;他还释放了许多奴婢为平民,大家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
(2)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①,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②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③淫祠④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⑤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⑥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二,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⑦,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粜,因上章⑧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注)①行义:德行和节义。②楮币:即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③首毁:带头捣毁。④淫祠:滥设的神祠。⑤临御:谓君临天下,治理国政,执政。⑥闾阎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这里指民间。⑦持钞出粜:出粜,本义是卖米,这里持钞出粜,是指拿着钞票出去买米。⑧上章:向皇帝上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民不命,旧尹莫敢诘问
B.拜住其疏入谏
C.特陕西行台中丞
D.止宿公署,终日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伏愿崇俭虑远为法
B.昼默诵,夜则闭户 / 贾人夏资皮,冬则资絺
C.不得已为盗耳 / 位尊而无功,奉厚无劳
D.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 身客死于秦,天下笑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余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二州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橹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余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节选自《元史·张子良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B.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C.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D.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为皇帝近臣,依君主诏命行事,在元代为从一品。
C.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有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
D.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为断代史开创者,或王朝中承上启下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自保,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
B.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夺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
C.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数万,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资助以船只。
D.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东路都总帅,京东路行尚书省,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给予谥号。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丘处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俱遣使来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①命近臣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未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散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于是赐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成,以导有众。”太祖从之。
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时国兵②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丁亥,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已而亦验。六月,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逐卒,年八十。
【注】①太祖:元太祖,成吉思汗。   ②国兵:元兵。
【小题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明年,趣使再至   趣:兴趣
B.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饬:严整
C. 太祖深契其言 契:投合
D. 民罹俘戮,无所逃命 罹:遇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日忽语其徒//吾其还也
B.对以敬天爱民为本//还军霸上,以待项王
C.太祖从之//夫晋,何厌之有
D.似闻境内不孝者多//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
——丘处机于是和十八名弟子一起前往会面
B.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没有称名道姓地指责他,只称呼他为“神仙”
C.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
——太祖在东山举行盛大的游猎活动,骑的马仆倒了
D.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
——让门徒拿着文书在战后招寻一些需要救助的难民
【小题4】有记载说,丘处机去世后,一些百姓因为他的无量功德而将其作为隆重祭祀的对象。根据文意,概括说明丘处机的无量功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正字清卿,清州人也。年十五,习吏事,迁尚书户部令史。至元八年,罢诸路转运司,立局考核逋欠,正掌其事。大都运司负课银五百四十七锭,逮系倪运使等四人征之,视本路岁入簿籍,实无所负,辞久不决。正察其冤,遍阅吏牍,得至元五年李介甫关领课银文契七纸,适合其数,验其字画,皆司库辛德柔所书也。正谦得其实,始白尚书捕鞫之,悉得课银。辛既伏辜,而四人得释,正由是知名。

十四年,会诸王昔里吉叛,至居庸关,守者告前有警急,使姑退,正曰:“职当进而弗往,后至者益怯矣。”驰出关,至上都。边将请黄白金符充战赏,主者告乏,中书檄工部造给之,后帝以为欺罔,欲诘治。正曰:“军赏贵速,先造符印而后禀命,岂不可乎!”帝释之。十五年,时阿合马当国,与江淮行省阿里伯、崔斌有隙,诬以盗官粮四十万,命刑部尚书李子忠,与正驰驿往按其事,狱弗县。阿合马复遣北京行省参加政事张澍等四人杂治之,竟置二人于死,正乃移疾还家。

十九年三月,阿合马败,火鲁霍孙为右丞相,复为左司员外郎,谒告归。九月,中书传旨捕正,与参政咱喜鲁丁等偕至帝前,问曰:“汝等皆党于阿合马,能无罪乎?”正曰:“臣未尝阿附,惟法是从耳。”会日暮,车驾还内,俱械系于阙东隙地。逾数日,奸党多伏诛,复械系正于拱卫司,火鲁霍孙曰:“上尝谓刘正衣白衣行炭穴十年,可谓廉洁者。”乃免归。

二十八年,湖南马宣慰庶子因争荫不得诬告其兄匿亡宋官金正知其诬罪之仍官其兄。济南张同知子求为两淮运使,正知其不称,弗与。张遂作飞语构其事,帝召正诘之,正辨折明,事遂释。大德元年,右丞忙兀突鲁迷失请征缅,正以为不可,俄俱被征,又极言其不可,不从,师果无功。

累乞致仕不许,延祐六年卒,后赠宣力赞治功臣、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赵国公,谥忠宣。

(节选自《元史·刘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湖南马宣慰庶子/因争荫不得/诬告其兄/匿亡宋官金/正知其诬/罪之/仍官其兄/
B.湖南马宣慰庶子/因争荫不得/诬告其兄匿亡宋官金/正知其诬/罪之/仍官其兄/
C.湖南马宣慰庶子/因争荫不得/诬告其兄/匿亡宋官金/正知其诬罪之/仍官其兄/
D.湖南马宣慰庶子/因争荫不得/诬告其兄匿亡宋官金/正知其诬罪之/仍官其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司,也称“转运使司”,均调一路租税以供国用。以转运使、副使主其事。
B.移疾,也称“多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做官之人请求隐退的委婉之语。
C.车驾,即马车。常用作天子的代称,与此词义相似的还有“御驾”“辇舆”等。
D.柱国,古代官名,楚国始设,为最高武官。又指对国家极为重要的地域或人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正办案严谨,能力出众。在倪运使等四人被逮捕、案件久悬未决之时,刘正认真核查所有相关公文,最终使冤之人得释。
B.刘正果敢勇毅,坚守职责。昔里吉叛乱时,他在居庸关面临险情,守关者劝他暂退以保证安全,他明确拒绝,出关到达上都。
C.刘正不阿权责,廉洁自律。阿合马掌权,刘正未按其心意办案;刘正受牵连被捕,但火鲁霍孙认为他正直廉洁,最终放了他。
D.刘正坚持原则,力陈己见。张同知儿子求官,刘正认为他不称职,没有答应。在征缅一事上,即使在皇帝面前,他也极力反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正廉得其实,始白尚书捕鞫之,悉得课银。
(2)张遂作飞语构其事,帝召正诘之,正辨折明,事遂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