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田”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以其地租收入供学校、书院用费的田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从子”这一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于“侄”。
C.“教授”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
D.“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囚具,让其充军赎罪。
D.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1 11:47: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敬俨,字威卿,善属文。选充中书省掾。大德六年,擢礼部员外郎。七年,拜监察御史。时中书省臣有既黜而复收用者,与相比周,以黩货挠法,即日劾去之。九年,入御史台为都事。中丞何某与执政有隙,省议欲核台选之当否,俨曰:“迩者省除吏千余人,台亦当分别之邪?”语闻,议遂寝。江南行御史台与江浙省争政,事闻,俨曰:“省台政事,风化本原,各宜尽职,顾以小故忿争,而渎上听乎?”入为右司郎中。武宗临御,湖广省臣有伪为警报,驰驿入奏,以图柄用者,俨面诘之曰:“汝守方面,既有警,岂得离职,是必虚诞耳。”其人竟以状露被斥。旱蝗为灾,民多因饥为盗,有司捕治,论以真犯。狱既上,朝议互有从违,俨曰:“民饥而盗,迫于不得已,非故为也。且死者不可复生,宜在所矜贷。”用是得减死者甚众。仁宗践阼,召为户部尚书,廷议欲革尚书省弊政,俨言:“遽罢钱不用,恐细民失利。”不从,以疾辞。皇庆二年,拜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其年冬,移疾退居真州。除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不赴。四年春,诏促就前职,以疾辞。七月,召为侍御史。湖广省臣以赃败,俨一日五奏,卒正其罪。赐《大学衍义》及所服犀带。每入见,帝以字呼之,曰威卿而不名,其见礼遇如此。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徙居淮南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未从其请。四年九月,拜中书平章政事,复以老病辞。天历改元,居月余,伤足,告归。家居十余年,痹不能行,犹劬书不废。临终,戒子弟曰:“国恩未报,而至不禄,奈何!汝曹当清白守恒业,无急仕进。”正冠帻,端坐而逝。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柱国,封鲁国公,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敬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徙/居淮南/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未从其请/
B.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徙居淮南/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未从其请/
C.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徙/居淮南/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未从其请/
D.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徙居淮南/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未从其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 指走上阼阶主位,意为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亦叫“践祚”﹑“践胙”。
B.改元,指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元”,而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C.不禄,指死亡。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去世有不同的称呼,根据《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D.赠,指追赠,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这里皇帝给敬俨追赠的都是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俨守正不阿,严厉打击贿赂。敬俨担任监察御史时,弹劾了中书省贪污违法的官员;湖广省臣贪赃枉法,敬俨一天五次上书,终使贪赃者认罪伏法。
B.敬俨目光如炬,往往一语中的。湖广省臣向朝廷谎报有警情,被敬俨当面拆穿其为谎报;中书省要审核御史台的人选, 敬俨指出其不当之处。
C.敬俨心系百姓,多次为民执言。百姓因饥荒沦为盗贼,敬俨认为应理解其苦衷,从轻发落;敬俨建议不要突然废除通行货币,以免损害百姓利益。
D.敬俨尽职尽责,深受皇帝器重。皇帝对敬俨言听计从,委以重任,先后授予户部尚书和中书平章政事等职位,可惜敬俨因身体生病而辞官或没有赴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省台政事,风化本原,各宜尽职,顾以小故忿争,而渎上听乎?
(2)每入见,帝以字呼之,曰威卿而不名,其见礼遇如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为掾,不就。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揭书于市,逻者以上。致远察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台为掾 辟:征召
B.当仍以学 赡:赡养
C.仍以显等付忙兀台之 鞫:审问
D.桑哥气 沮:阻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致远不动 吾属皆且所虏
B.家富赀   虽才高
C.致远察皆出于此乎
D.众赖安   臣具表闻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小题4】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的一项是
①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
②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
③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④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⑤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⑥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囚具,让其充军赎罪。
D.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小题6】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3)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诗益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州万里     去:距离
B.于是其诗益   工:工整
C.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等到
D.嗜奇之士焉。 恨:遗憾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京师。
(3)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节妇,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婚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疾甚,恐不起,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出户限。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周节妇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而姑卒    归:出嫁
B.夫疾甚 婴:缠绕
C.不出户限    暂:暂时
D.服与诸子同  羞:食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始归姑卒
夫赵强燕弱
B.奚自苦也
再迁太史令
C.剪鬓发示
复举剑拟,武不动
D.节妇兄公早殁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B.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C.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D.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节妇生性聪慧,为人贤良。父亲教她学《论语》等书,她都能通晓书中的意思;夫家相继死去几位亲人,她协助丈夫妥善地办理丧事,并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养育丈夫哥哥的孩子。
B.周节妇性格刚强,决不再嫁。文夫病重,担心自己死后她与孩子难以自保,她咬指对天发誓表示自保的决心:丈夫死后,战乱中,她带孩子流亡在外,生活艰难,有人明确地劝她改嫁,她很生气,剪发表示不改嫁的决心。
C.周节妇亲自教子,严格要求。她买来诗书,亲自教授几个孩子,如果有孩子精神懈怠,打瞌睡,就严厉惩罚,一点也不宽恕。
D.周节妇关爱侄子,教子有效。她对丈夫哥哥的儿子关爱有加,最先给他娶媳妇,让他的吃穿与自己孩子一样,在她的教育下,孩子们品行很好,有一儿子还考入太学。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
(2)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孔孙,字梦符,其先出辽之乌若部,为金人所并,遂迁隆安。父之纯,为东平万户府参议,夜梦谒孔子庙,得赐嘉果,已而孔孙生,因丐名于衍圣公,遂名今名。廉希宪居政府,辟为掾。及安童为相,尤礼重之,授户部员外郎,出为南京总管府判官。
时方议下襄樊,朝廷急用兵,孔孙谓:“今以越境私贩坐罪者,动以千数,宜开自新之条,俾得效战赎死。”朝论采之。佥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寻升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有司以真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迁浙西提刑按察副使,改同知保定路总管府事,俄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
至元二十二年,安童复入相,言于帝曰:“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二人恬守故常终始如一”乃除宣吏部尚书,孔孙礼部侍郎。寻升孔孙礼部尚书,擢燕南提刑按察使。二十八年,提刑按察司改肃政廉访司,仍为使,莅治于大名,一以所没赃籴粟五千斛赈饥民。拜佥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事。亡何,除大名路总管,兼府尹,大兴学校。有献故河堤三百余里于太后者,即上章,谓宜悉还细民,从之。召还,拜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商议中书省事。
会地震,诏间弭灾之道,孔孙条对八事,其略曰:蛮夷诸国,不可穷兵远讨;滥官放谴,不可复加任用;赏善罚恶,不可数赐赦宥;献鬻宝货,不可不为禁绝;供佛无益,不可虚费财用;上下豪侈,不可不从俭约;官冗吏繁,不可不为裁减;太庙神主,不可不备祭享。帝悉嘉纳之,赐钞五千贯。又累疏言:“凡七十致仕者,宜加一官;丁忧服阕者,宜待起复;宿卫之冒滥者,必当革;州郡之职,必当遴选,久任达鲁花赤,宜量加迁转;又宜增给官吏俸禄;修建京师庙学,设国子生徒,给赐曲阜孔庙洒扫户;相位宜参用儒臣,不可专任文吏;故相安童、伯颜、和礼霍孙与廉希宪等,各宜赠谥。”久之,请老还家,拜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致仕,集贤大学士如故。大德十一年卒,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二人/恬守故常/终始如一/
B.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二人恬守/故常终始如一/
C.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二人/恬守故常/终始如一/
D.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二人恬守/故常终始如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B.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相同的词语还有解褐、解官、请致、致政等。
D.服阕,古人在朝为官,若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小题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孔孙执法有度,能根据案情酌情处理。有三百人因为对龚乙提出开银矿的事情不满,挖了龚家的祖坟,烧了龚家房屋,烧死三人而被判处了死刑,张孔孙认为这些人犯法有特殊原因,减了他们的罪。
B.张孔孙关爱百姓,对百姓有怜悯之心。当时他在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处事时,将所没收赃款买粟五千斛,用来赈济饥民。
C.张孔孙关心国事,提出多项军事策略。比如在朝廷计划攻襄阳的时候急需兵源之时,他提出让走私犯罪的人在战场上效力,后来发生了地震时,他又提出不可派兵去蛮夷诸国远征。
D.张孔孙重视教育。他在大名大兴学校,修建京师庙学,设国子生徒,对孔庙的洒扫户给予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越境私贩坐罪者,动以千数,宜开自新之条,俾得效战赎死。
(2)有献故河堤三百余里于太后者,即上章,谓宜悉还细民,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