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侃字仲和,幼为丞相史天泽所器重,留于家而教养之。弱冠为百户,鸷勇有谋略。壬辰,金将伯撒复取卫州,侃拒之,破其兵四万于新卫州。遂渡河,袭金主,至归德,败其兵于阏伯台,即从速不台攻汴西门,金元帅崔立降。以功授总把。丙辰,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悬梯上下,守以精兵卒,乃筑夹城围之,莫能克。侃架炮攻之,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降。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至乞石迷部,忽里算滩降。又西至报答国,西戎大国也,地方八千里,父子相传四十二世,胜兵数十万。侃兵至。又破其兵七万,屠西城,破其东城,东城殿宇。皆构以沉檀木,举火焚之,香闻百里。两城间有大河,侃预造浮梁以防其遁。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其将纣答儿遁去,侃追之,至暮,诸军欲顿舍,侃不听,又行十余里,乃止。夜暴雨,先所欲舍处水深数尺。明日,获纣答儿,斩之,拔三百余城。

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将住石致书请降,左右以住石之请为信然,易之不为备,侃曰:“欺敌者亡,军机多诈,若中彼计,耻莫大焉。”乃严备以待。住石果来邀我师,侃与战,大败之,巴儿算滩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西域平。侃以捷告至钓鱼山,会宪宗崩,乃还邓,开屯田,立保障。

世祖即位,侃上疏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后皆如其策。中统三年二月,徐州总管李杲哥俱反,史天泽荐侃,召入见,世祖问计所出,曰:“群盗窃发,犹柙中虎。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帝然之,赐尚衣弓矢。驰至徐,斩杲哥。赐金符,为徐、邳二州总管。

至元二年,有言当解史天泽兵权者,天泽遂迁他官,侃亦调同知滕州。七年,改白马令,僧臧罗汉与彰德赵当驴反,又平之。帝以侃习于军务,擢为万户。江南平,迁知宁海州,居一年,卒。侃行军有纪律,野爨露宿,虽风雨不入民舍,所至兴学课农,吏民畏服。

(选自《元史·列传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流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巳正月/ 至兀里儿城/ 伏兵下/ 令闻钲声则起/ 敌兵果来/ 伏发尽/ 杀之/ 海牙算滩降/ 算摊华言/ 王也/
B.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
C.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
D.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宪宗崩即元宪宗死了。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崩”从周代始专指帝王之死。
C.国号即国家称号,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都十分重视国号。
D.万户是古代侯爵最高的一层,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后泛指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侃深受巫相史天泽的器重。年幼时被留在史家教养;徐州总管李果哥谋反时,史天泽又推荐他出征平叛。但后来,随着史天泽兵权被解除,他也受到牵连。
B.郭侃一生征战,功勋赫赫。他破伯撒于新卫州,败金兵于阔伯台;降伏火者纳失儿、忽里算滩;西征报答国,俘获封答儿;最终抵达天房,逼降住石,平定西域。
C.郭侃带兵有方,很有智谋。他的军队纪律严明,野暴露宿,从不骚扰百姓;在追击封答儿时,他拒绝诸军顿舍的要求;在西征天房时,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
D.郭侃富有政治远见,重视教育和农业生产。元世祖即位后,他上疏皇帝,提出建立国号、修筑都城、设立省台、兴办学校等二十五条主张,后均被采纳、施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
(2)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14 09:3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当,蒙古人也。英宗时,由达古儿擢监察御史,录囚大兴县,有以冤事系狱者。其人尝见有橐驼死道傍,因舁至其家醢之。会官橐驼被盗,捕索甚亟,乃执而勘之,其人自诬服。自当审其狱辞,疑为冤,即以上御史台。台臣以为赃既具,是特御史畏杀人耳,不听,改委他御史谳之,竟处死。后数日,辽阳行省以获盗闻,冤始白,人以是服其明。改工部员外郎,中书省委开混河,自当往视之,以为水性不常,民力亦瘁,难以成功,言于朝,河役乃罢。
有使持诏自江浙还,言行省臣意若有不服者。帝怒,命遣使问不敬状,将悉诛之。自当言于丞相燕帖木儿曰:“皇帝新即位,云南、四川且犹未定,乃以使臣一言杀行省大臣,恐非盛德事。况江浙豪奢之地,使臣或不得厌其所需,则造言以陷之耳。”燕帖木儿以言于帝,事乃止。燕帖木儿议封太保伯颜王爵,众论附之。自当独不言。燕帖木儿问故,自当曰:“太保位列三公,而复加王封,后再有大功,将何以处之?且丞相封王,出自上意,今欲加太保王封,丞相宜请于上。王爵非中书选法也。” 自当为左司郎中时,泰定帝尝欲以河间、江浙、福建盐引六万赐中书参议撒迪,自当执不可,仅以福建盐引二万赐之。至是,自当复建言盐引宜尽资国用以纾民力。既而丁母忧,居间久之,复起为浙西肃政廉访使。时有以驸马为江浙行省丞相者,其宦竖恃公主势,坐杭州达鲁花赤位,令有司强买民间物,不从辄殴之。有司来白自当,自当即逮之械以令众,自是丞相府无敢为民害者。
自当历事四朝官自从仕郎累转至通奉大夫刚介弗回终始一节有古遗直之风然卒以是忤权贵而不复柄用君子皆惜焉。 (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当历事四朝/官自从仕郎累转至通奉大夫/刚介弗回/终始一节/有古遗直之风然/卒以是忤权贵而不复柄/用君子皆惜焉。
B.自当历事四朝官/自从仕郎累转至通奉大夫/刚介弗回/终始一节/有古遗直之风/然卒以是忤权贵而不复柄用/君子皆惜焉。
C.自当历事四朝/官自从仕郎累转至通奉大夫/刚介弗回/终始一节/有古遗直之风/然卒以是忤权贵而不复柄用/君子皆惜焉。
D.自当历事四朝官/自从仕郎累转至通奉大夫/刚介弗回/终始一节/有古遗直之风然/卒以是忤权贵而不复柄/用君子皆惜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擢监察御史”中的“擢”指“提拔、选拔”。其他如“兼”“行”表示兼任官职,“领”“署”“权”表示代理官职。
B.录囚,又称“虑囚”,指皇帝和各级官吏定期或不定期巡视监狱,对在押犯的情况进行审录,以防止冤狱和淹狱,监督监狱管理的执行司法制度。
C.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是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之一。
D.丁母忧,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当明察秋毫,断案英明。自当亲审盗橐驼案犯,怀疑是屈打成招,当即上报御史台。过了一段时间,案件真相大白,证实了自当的判断。
B.自当实事求是,体察民情。当中书省委托公布开发混河,自当亲自前往视察,认为混河水性复杂,百姓劳苦,工程难以成功,于是请求免除河役。
C.自当坚持原则,遵从规制。燕帖木儿提议封太保伯颜,王爵,众人附和。自当认为丞相封王须出自皇上的旨意,要封太保为王,丞相须请示皇上批准。
D.自当不畏权贵,刚正不阿。驸马的宦官仗势命令官员强买民间物品,百姓若有不从,便被殴打。自当立即将那些宦官逮捕示众,从此丞相府无人胡作非为。
【小题4】把文中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台臣以为赃既具,是特御史畏杀人耳,不听,改委他御史谳之,竟处死。
(2)乃以使臣一言杀行省大臣,恐非盛德事。况江浙豪奢之地,使臣或不得厌其所需,则造言以陷之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干文传,字寿道,平江人。祖宗显,宋承信郎。父雷龙,乡贡进士。文传少嗜学,十岁能属文,未冠,已有声誉,用举者为吴及金坛两县学教谕、饶州慈湖书院山长。
文传长于治剧,所至俱有善政。自其始至昌国,即能柔之以恩信,于是海岛之民,虽顽犷不易治,至有剽掠海中若化外然者,亦为之变俗。初,长官强愎自恣,文传推诚以待之,久乃自屈服。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乃亟为陈理,上官莫能夺,民赖以免。长洲为文传乡邑,文传徙榻公署,无事未尝辄出,而亲旧莫敢通私谒。会创行助役法,凡民田百亩,令以三亩入官,为受役者之助。文传既专任其县事,而行省又以无锡州及华亭、上海两县之事诿焉。文传谕豪家大姓,以腴田来归,而中人之家,自是不病于役。
丹徒县民有二弟共杀其姊者,狱久不决,浙西廉访司俾文传鞫之,既得其情,其母乞贷二子命,为终养计,文传谓二人所承有轻重,以首从论,则为首者当死,司官从之。婺源之俗,男女婚聘后,富则渝其约,有育其女至老死不嫁者;亲丧,贫则不举,有停其柩累数世不葬者。文传下车,即召其耆老,使以礼训告之,阅三月而婚丧俱毕。文传莅官,其所设施多此类,故其治行往往为诸州县最。韩镛时佥浙西廉访司事,作《乌程谣》以纪其绩,论者谓其有古循吏之风。
文传气貌充伟,识度凝远,喜接引后进,考试江浙、江西乡闱,所取士后多知名。为文务雅正,不事浮藻,其于政事为尤长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
B.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日/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
C.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日/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面弗之救乎/
D.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贡进士,地方的州县官吏依据私学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
B.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时,授业者称之为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C.助役法,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制度规定凡是应该服役的家庭,分出五等出钱,来免除劳役,使原来享受免役特权的豪绅等人出钱助役。
D.闱,科举取士考试的地方,乡闱也即乡试,因为乡试是在每年的秋天举行,所以乡闱又叫“秋闱”。次年春天举行的殿试,又叫“春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文传善政仁厚,体恤牛民。他在治理昌国时,用怀柔的策略,使得当地移风易俗,他还替百姓据理力争,向朝廷申辩,使得百姓避免了被任意差遣。
B.干文传心胸坦荡,秉公清廉。他对上级坦诚相待,最终上级被他折服,能听进文传的建议。他将自己的床搬到衙门,而他的亲戚旧交不敢因私事而拜谒请托。
C.干文传智谋能断,富有人情。他将久悬不决的案件很快审理清楚,并尊重杀人兄弟母亲的意愿,按首犯、从犯判罚,但建议并未得到采纳。
D.干文传气度非凡,慧眼识珠。他喜欢引荐推举后辈,在江浙和江西组织考试选拔的人才后来大多富有名气,他被人们称赞有古代好官的风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久不决,浙西廉访司俾文传鞫之,既得其情,其母乞贷二子命。
(2)文传下车,即召其耆老,使以礼训告之,阅三月而婚丧俱毕。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大德五年,用翰林侍讲学士郝彬荐,为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辟为掾史。丁内艰,复起,补掾史,兴文署。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问难倡和,应答如响,使者叹服,以为中国有人。
至治二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泰定七年,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元统二年,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习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因集议明宗皇后袱庙事,援礼据经,辩析详明,君子多之。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追封谯郡侯,谥文穆
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 僦屋以居。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鉴任湖广员外时,有故掾顾渊伯,以辰砂一包馈鉴,鉴漫尔置箧笥中。半载后,因欲合药剂,命取视之,乃有黄金三两杂其中,鉴惊叹曰:“渊伯以我为何如人也!”渊伯已殁,鉴呼其子归之。其廉慎不欺如此。
(《元史·曹鉴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B.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C.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D.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冠,意思是已经二十岁行过加冠礼了。“冠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B.丁内艰,是指为母亲守丧。丁艰,也叫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按规定需离职居家守丧。
C.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指升官,这里也是指曹鉴升了官职。左迁,则是贬官。“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
D.谥文穆,谥号指人死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而给予的评判性称号,谥号中的“文”应指“好学博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鉴从小就聪颖过人,且终生喜欢读书。他藏书数千卷并亲手校订,所写诗赋很受推崇;受命护送安南国使臣时,一路与之讨论学问、酬唱诗词,使者叹服。
B.曹鉴做事干练有方,能力过人。曹鉴奉旨调查核实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曹鉴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对地方百姓毫无侵扰。
C.曹鉴熟谙典章成例,通达古今。朝廷召集群臣商议讨论明宗皇后陪祭太庙的事,他知识广博,引经据典,剖析详尽,最终让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
D.曹鉴廉洁谨慎,属下顾渊伯曾将三两黄金掺杂在朱砂中送给他,半年后曹鉴才发觉此事,其时顾渊伯已去世,曹鉴就把黄金退还给他的儿子。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2)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租赁)屋以居。

同类题5

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宁州人。父积翁为国信使,宣谕日本,遇害于海上。都中生三岁,从其母叶诉阙下,世祖闵焉,给驿券,俾南还,赐平江田八千亩、宅一区。已而世祖追念其父功,特授都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时年甫十七。僚吏见其年少,颇易之。都中遇事剖析,动中肯綮,皆愕眙不敢欺。昆山有诡易官田者,事觉,而八年不决,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吴江学舍久坏不治,而郡守阙,都中曰:“圣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独守得为乎?”乃首募大家,合钱新其礼殿。秩满,改郴州路总管。郴居楚上流,溪洞徭獠往来民间,惮其强猾,莫敢与相贸易。都中煦之以恩,慑之以威,乃皆悦服。郴民染于蛮俗,喜斗争,都中乃大治学舍,作笾豆簠簋、笙磬琴瑟之属,使其民识先王礼乐之器,延宿儒教学其中,以义理开晓之,俗为之变。迁饶州路总管。年饥,米价翔踊。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都中于下等价减十之二,使民就籴。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服阕,除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臣奏国计莫重于盐策。乃如前除盐亭灶户,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旧制也。任事者恐敛怨,久不举行。都中曰:“为臣子者,使皆避谪,何以集事?”乃遍历三十四场,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以疾致仕,至正元年卒。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都中历仕四十余年,所至政誉辄暴著,虽古循吏无以尚之。又其清白之操,得于家传,所赐田宅之外,廪禄悉以给族姻之贫者,人尤以是多之。幼留京师,及拜许衡,即知所趋向。中年尤致力于根本之学,有诗集三卷。
(选自《元史·列传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B.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C.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D.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徭獠,古代民族,在湖南多有分布。“徭”,指瑶族,因历经征伐,部分成劳役,故有“徭”之称谓;“獠”是当今壮族先民。
B.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具。竹制为笾,祭祀和宴会时用来盛果品等;木制为豆,开关像高脚盘,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C.廉访使,宋、元时期职官员。宋代全称廉访使者,无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廉访”,意为考察、察访。
D.循吏,是指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执法严格,不考虑民情,理政、汉民一概遵循上级指令的州县级地方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都中才能卓越,善于断案。初入仕途时,他分析事情就能切中要害;在处理昆山用欺骗手段买卖官田的案件时,他能查得实情。
B.王都中注重教化,边民悦服。他注重学舍建设,改善了教育条件;他聘请著名儒士教授义理,开导百姓,使当地风俗为之一变。
C.王都中一心为公,淡泊免得。他冒着被朝廷罢官危险,设置盐亭灶户,并走访落实;他用俸禄周济贫穷亲族,人们认为他付出很多。
D.王都业卓著,成就多样。他所到之处,政绩都极其显著,即使是古代的循吏没有超过他的;他还擅长文学,有诗集三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
②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