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林子字敬士,少有大度。尝与众人共见遗宝,咸争趋之,林子直去不顾。从伐慕容超,平卢循,并著军功。后从征刘毅,复从讨司马休之。武帝每征讨,林子辄推锋居前。武帝伐姚泓,统军为前锋,从汴入河。伪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尹昭据蒲坂,林子于陕城与冠军檀道济同攻蒲坂,龙骧王镇恶攻潼关。姚泓闻大军至,遣伪东平公姚绍争据潼关。林子谓道济曰:“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道济从之。及至,绍举关右之众,设重围,围林子及道济、镇恶等。道济议欲度河避其锋,或欲弃捐辎重还赴武帝。林子按剑曰:“下官今日之事,自为将军办之。然二三君子或同业艰难,或荷恩罔极,以此退挠,亦何以见相公旗鼓邪。”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绍众小靡,乘其乱而薄之,绍乃大溃,俘虏以千数,悉获绍器械资实。时诸将破贼皆多其首级,而林子献捷书至,每以实闻。武帝问其故,林子曰:“夫王者之师,本有征无战,岂可复增张虏获,以示夸诞。昔魏尚以盈级受罚,此亦后乘之良辙也。”武帝曰:“乃所望于卿也。”文帝出镇荆州,乃以林子为西中郎中兵参军,新兴太守。林子以行役久,士有归心,乃深陈事宜。并言:“圣王所以戒慎祗肃,非以崇威立武,实乃经国长甿。宜广建蕃屏,崇严宿卫。”武帝深相酬纳。俄而谢翼谋反,帝叹曰:“林子之见,何其明也。”帝践阼,以佐命功,封汉寿县,固让不许。永初三年卒,追赠征虏将军。元嘉二十五年,谥曰怀。

(节选自《南史·沈林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B.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C.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D.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武帝时设立,起初为监察官,东汉时期,刺史虽无固定治所,但已成为一州军政长史,是太守上级。
B.相公:旧时对宰相的尊称,也泛称官吏,还是古时妇女对丈夫的敬称,也是对生员、秀才等读书人的敬称。
C.领:指地位较高的官员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职务,如汉代大将军霍光掌管朝政时,兼领尚书事。
D.伯:中国周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当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林子屡次征战,冲锋在前。他先后跟随武帝讨伐慕容超、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且每次征讨,都当部队的先锋。
B.沈林子有勇有谋,才智过人。征讨姚泓时,他说服檀道济联合王镇恶一同攻取潼关,在被围时,齐心协力打败姚绍。
C.沈林子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与其他将领多报首级数目不同,他每次献上的捷报都以实相告,获得了武帝的夸赞。
D.沈林子审时度势,建言献策。文帝镇守荆州时,沈林子认为士兵在外服役太久而有回家的念头,向武帝建议多设屏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众人共见遗宝,咸争趋之,林子直去不顾。
(2)绍众小靡,乘其乱而薄之,绍乃大溃,俘虏以千数,悉获绍器械资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2 12:08: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②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笙管上刻有表示音调的银字。③心字香:作者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片春愁待酒浇”中 “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消愁。
B.“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呼应首句的“春愁”。
C.“飘飘”“萧萧”句烘托了凄清、伤悲气氛,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
D.词末一“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岁月无情的感慨。
【小题2】词的结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貌似在描写鲜明而令人愉悦的景象,但实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悲伤的情感,下面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与这一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B.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崔涂《江雨望花》)
D.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
【小题3】“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请假归。天启初还朝,历官谕德。六年擢南京国子祭酒。诸生欲为魏忠贤建祠,喻义惩其倡者,乃已。忠贤党辑东林籍贯,湖广二十人,以喻义为首。庄烈帝嗣位,召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寻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喻义性严冷,闭户读书,不轻接一客。喻义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帝为褒纳。以时方用兵,而督抚大吏不立军府,财用无所资,因言:“武有七德,丰财居其一。正饷之外,宜别立军府,朝廷勿预知。飨士、赏功、购敌,皆取给于是。”又极陈车战之利。帝下军府议于所司,令喻义自制战车。喻义以战车营造职在有司,不肯奉诏。帝不悦,疏遂不行。进讲《尚书》,撰《布昭圣武讲义》。中及时事,有“左右之者不得其人”语,颇伤执政;末陈祖宗大阅之规,京营之制,冀有所兴革。呈稿政府,温体仁不怿。使正字官语喻义,令改。喻义造阁中,隔扉诮体仁。体仁怒,上言:“故事,惟经筵进规,多于正讲,日讲则正多规少。今喻义以日讲而用经筵之制,及令删改,反遭其侮,惟圣明裁察。”遂下吏部议。喻义奏辨曰:“讲官于正文外旁及时事,亦旧制也。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喻义雅负时望,为体仁所倾,士论交惜。濒行乞恩,请乘传,帝亦报可。家居十年,卒。

(选自《明史•罗喻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B.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C.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D.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官员考核等职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D.经筵为皇帝听讲书史之处,宋代明代凡侍读、侍讲学士等官均称经筵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喻义反对阿谀奉承。有人打算为魏忠贤建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带头的人,魏忠贤的同伙把他列为湖广地区东林党人的首领。
B.罗喻义关注军事。他建议完善军队的财务制度;他提出制造战车的好处,皇帝把他的意见下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不予执行。
C.罗喻义不惧权贵。罗喻义讲义中的有些话得罪了当权者,惹得温体仁不高兴,温体仁派人转告罗喻义,要罗喻义修改,结果却被罗喻义讥讽。
D.罗喻义享有声望。他对温体仁指责自己的言论进行辩白,结果还是被温体仁打倒,罗喻义有声望,很多人对他的遭遇表示惋惜。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赠医士潘徐二君序

王达

今年夏友人雷起潜之子曰豫疾,求乡里之精于医者,得一人焉,曰潘克仁氏。克仁治未二日而他适。又求乡里之精于医者,得一人焉,曰徐士恒氏。士恒造起潜所,未二日而克仁又至。二人者会,不相嫌忌,而启药且相与讲明其得疾之由,与夫去疾之法,用何药而可,用何药而不可。二人者忘其所负挟,而一以拯人为念。故雷氏子弥数日而愈□矣。起潜曰:“是可无所报□乎?”于是走泮宫①征余文以为赠。

唔呼!天下之人非不众且多也,其间专事而妬贤者亦不为少矣。小人专事妬贤者固冝,读古人之书而怀小人之忌者,亦岂少哉?自淳朴之气散,往往以智力相雄长。甲曰:“可。”乙曰:“不可。”甲曰:“善。”乙曰:“不善。”昧其良心,汩於私意,忘其已之短,而嫉人之长。安有相资成美、谦逊长厚若潘、徐二公者哉?古人有言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吾于二公见之。异日风俗之厚,又安知不自二公始乎?克仁专确有守,且通于儒。故录此以遗之,俾往来观者得以警于心焉。

【小题1】第一段两个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虚词应是(  )
A.焉   也
B.矣   乎
C.也   哉
D.者   乎
【小题2】“雷氏子弥数日而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对第二段划线句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对话,写出了甲的忘其已之短,而嫉人之长。
B.运用对偶,凸显了世上小人互相嫌忌不服的心理。
C.列举现象,来反衬潘、徐能相资成美、谦逊长厚。
D.运用排比,突出有些古人读古人之书却怀小人之心。
【小题4】根据文意,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