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琨,琅玡临沂人也。琨少时谨笃,为从伯父司徒谧所爱。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修女儿,除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孝建初,迁廷尉卿,转吏部郎。吏曹选局,贵要多所属请,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为用两门生。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广州刺史。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琨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州镇旧有鼓吹【注】,又启输还。及罢任,孝武知其清,问还资多少。琨曰:“臣买宅百三十万,余物称之。”帝说。
明帝临崩,出为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坐误竟囚,降号冠军。元徽中,迁金紫光禄、弘训太仆,常侍如故。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常侍余如故。顺帝逊位,琨陪位及辞庙,皆流涕。 
太祖即位,领武陵王师,加侍中,给亲信二十人。时王俭为宰相,属琨用东海郡迎吏。琨谓信人曰:“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遂不过其事。
琨性既古慎,而俭啬过甚,家人杂事,皆手自操执。公事朝会,必夙夜早起,简阅衣裳,料数冠帻,如此数四,世以此笑之。
建元四年,太祖崩,琨闻国讳,牛不在宅,去去台数里,遂步行入宫。朝士皆谓琨曰:“故宜待车,有损国望。”琨曰:“今日奔赴,皆应尔。”遂得病,卒。
【注】鼓吹:指一般的仪仗乐队。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启输还 启:禀告
B.坐误竟囚 囚:囚犯
C.给亲信二十人  给:配给
D.简阅衣裳 简:挑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伯:从,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称“从父”,其中,年长于父者称“从伯”。
B.吏部郎:即吏部郎中,分掌各司事务,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往往由诸曹郎中功高者升任。
C.逊位:或称退位,指君主或其他统治者(通常特指世袭产生的统治者)放弃自己职务和地位的行为。
D.国讳:举国臣民(包括皇帝)都必须遵循的避讳,本指皇帝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⑵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
【小题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琨的性格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6 10:0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身耳。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懒营馔,欲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暴   槁:枯
B.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又从而之 庸:归功
D.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节目:项目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寒其身也,则耻师焉
B.又从而怨   不知东方既白
C.叩之小者则小鸣 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是犹求饱懒营馔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小题3】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皆进学之道也。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B.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C.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D.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小题5】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飨会,帝敬纳之。

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病所钟,气力稍微,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追伯夷,直过史鱼,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臣或以为飨会   宜:应当
②百役繁兴,者万数   作:劳作
自舆出,归还里舍   辄:就
④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可以决。   就:完成
⑤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   让:贵备
⑥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怠:懈怠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邢督军悌争论
②国不堪貳,君将若之何?欲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①特除郎中显焉
②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清风,照之以明月
C.①非独陛下天下也
②外无期功强近
D.①国家之镇也
②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小题3】下列文言文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何以守位?曰仁。
B.有至行,举为计曹掾。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以罪?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代官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后来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B.结草,代指报恩,此典故在本文段中的意思与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句中的意思相同。
C.《史记》,“前四史”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D.宇宙,古人认为“古往来今谓之宇,四方上下谓之宙”,《滕王阁序》中“觉宇宙之无穷”中的“宇宙”指天地。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
(2)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瓛字子珪,沛国相人。瓛初州辟祭酒主簿。宋大明四年,举秀才。除奉朝请,不就。少笃学,博通五经,聚徒教授,常有数十人。丹阳尹袁粲荐为秘书郎,不见用。除邵陵王郡主簿,安陆王国常侍,安成王抚军行参军,公事免。瓛素无宦情,自此不复仕。除车骑行参军,南彭城郡丞,尚书祠部郎,并不拜。袁粲诛,瓛微服往哭,并致赙助。
太祖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对曰:“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既出,帝顾谓司徒褚渊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敕瓛使数入,而瓛自非诏见,未尝到宫门。
上欲用瓛为中书郎,使吏部尚书何戢喻旨。戢谓瓛曰:“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后授。”瓛曰:“平生无荣进意,今闻得中书郎而拜,岂本心哉!”后以母老阙养,重拜彭城郡丞。谓司徒褚渊曰:“自省无廊庙之才,所愿唯保彭城丞耳。”上又以瓛兼总明观祭酒,除豫章王骠骑记室参军,丞如故, 瓛终不就。武陵王晔为会稽太守,上欲令瓛为晔讲,除会稽郡丞,学徒从之者转众。
瓛姿状纤小,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世祖为瓛立馆,以扬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室美为人灾,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病,子良遣从瓛学者刘绘、范缜将厨于瓛宅营斋。及卒,门人受学者并吊服临送。时年五十六。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二十,有删改)
【注】凤池:指中书省。营斋:设斋食以供僧道,请僧道诵经祈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B.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C.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D.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在南北朝时期指选拔官吏的科目,虽出自荐举,但也有策问。
B.微服:古代专指帝王为隐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本文指穿着寒酸的衣服。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践阼、践极、践统等。
D.吏部:“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瓛不慕名利,不想做官。仅在刘宋王朝时,他就拒绝了出任奉朝请、安成王抚军行参军、南彭城郡丞、尚书祠部郎等多个职务。
B.刘瓛很孝顺,甘于牺牲。为了奉养老母亲,他竟然违背了自己不愿因荣利出仕的初衷,担任彭城郡丞这个职务。
C.刘瓛学识渊博,博通五经。他聚集生徒传授学业时,常有几十人;出任会稽郡丞给晔讲解经书时,跟随他学习的学生更多了。
D.刘瓛识见过人,方正耿直。齐太祖当上皇帝后,召他到华林园谈话,向他问政,他直言进谏,深得齐太祖肯定和赞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后授。
(2)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祖赳,晋隆安末,避乱徙居。欢年二十余,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欢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复讲。
太祖辅政,悦欢风教,征为杨州主簿,遣中使迎欢。及践阼,乃至。欢称“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伏愿稽古百王,斟酌时用,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陛下既远见寻求,敢不尽言。言既尽矣,请从此退。”上诏曰:“朕思弘治道,伫梦岩滨,旰食萦怀。吴郡顾欢,至自丘园,能献书金门,荐辞凤阙,辨章治体,有协朕心。今出其表,外可详择所宜,以时敷奏。”欢东归,上赐麈尾、素琴。永明元年,诏征欢为太学博士,不就征。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佛迹光大,宜以化物;道迹密微,利用为己。优劣之分,大略在兹。”
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每旦出户,山鸟集其掌取食。初元嘉末,出都寄住东府,自知将终,赋诗言志云:“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卒于剡山,时年六十四。还葬旧塞,木连理出墓侧。 (节选自《南齐书·顾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B.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C.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D.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践阼,原指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人站立的台阶)主祭,后指代新皇登上帝位。
C.永明:年号纪年。南齐在武帝萧赜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时期称为永明之治。齐武帝是萧赜的庙号。
D.博士,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欢深受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对父母怀有深深的感情。每当给学生讲授《诗经·寥莪》时,就会想起已故的父母,悲伤得不能自已。
B.顾欢受玄学影响,不喜做官,也不慕名利。齐太祖辅政时,他在上奏了应该效法先王治好国家的建议后,要求齐太祖放他重回自然。
C.顾欢对佛道两教的评价客观。他认为道教能弘扬善道,细致微妙,而佛教崇尚勇猛,教化万物,佛教是破恶的方法,道教是行善的途径, 二者各有长处。
D.顾欢晚年完全归隐自然。他不再与尘世的人交往,却与鸟类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临终前,表达了自己要将灵魂融入大自然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