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安乐宫①
李 贺
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
未盥邵陵瓜②,瓶中弄长翠。
新成安乐宫,宫如凤凰翅。
歌回蜡板鸣,左倌③提壶使。
绿蘩④悲水曲,菜萸别秋子。
[注释]①安乐宫:三国时期,吴国所筑官殿,在武昌。②邵陵瓜;一说东陵瓜。召平,秦东陵侯,秦亡,于长安东城种瓜。③左倌(guān):汉恒帝时宦官,封上蔡侯。④绿蘩:绿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汲水,惊起了深井边桐树上乌鸦,动静结合,写出安乐宫如今破败的景象。
B.运用典故,写安乐宫中的水如今只能在瓶中泛着绿色涟漪,表达昔盛今衰之感
C.宫殿精美,歌声回响,拍板声悦耳,内侍忙碌,展现了安乐宫昔时的繁华盛况。
D.虽同为怀古作品,但此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
【小题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29 07:16: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福昌(今河南宜阳)人。②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③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④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是旧赵地,故称自己“平原客”。⑤弹铗:《战国策》载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弹铗而歌。⑥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标题“客游”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借此诗表达思乡怀人之感。
B.首联写眼前现实,其中“悲满”一句写远行千里内心悲伤,“日暖”一句写眼见日光晒暖石头,增添思乡之情。
C.首联中的“暖”字与“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离家是悲伤的,而故乡则永远是温暖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政者,“不谒”表面上表达自己的清高,因此只能作“平原客”,其实暗含不被赏识重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E. 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谖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剑歌,并且还可以“时裂帛”,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
【小题2】杜甫《春望》中与本诗都提到家信,请简要分析作者借家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客 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倾向。
B.首联上句的“满”字与下句的“暖”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实写手法,写诗人看到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心里感到非常的温暖。“暖”,从触觉写景。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意为“总是”,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E. 尾联上句中,“旅歌屡弹铗”借用典故,表达自己不甘做门下客的志向;下句诗人抒发思乡念亲的慨叹。
【小题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