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昆阳望海

杨慎

昆明波涛南纪雄,金碧浼漾银河通。

平呑万里象马国,直下千尺蚊龙宫。

天外烟峦分点缀,云中海树入空蒙。

乘槎破浪非吾本,已斩盘竿狎钓情。

(注)①杨慎(1488-1559),明世宗时,因当面直谏谪戍云南永昌。这首诗是他到云南后写的。②“乘槎”即乘坐木筏。传说汉朝人张赛奉使西域,寻找河源,曾乘槎到了天河。“破浪”,晋朝宗悫曾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表达自己的抱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雄”字领起下文,并由眼前所见实景引发丰富大胆的想象,景象波澜壮阔。
B.额联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描写昆明湖的浩大深沉,湖面连城一片,水深直至龙宫。
C.颈联荡开笔触,以“天外”“云中”拓宽视野,暗示自己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抱负。
D.尾联巧用“乘槎”“破浪”两则典故,自然妥贴,不着痕迹,彰显诗人非凡写作功力。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从景和情的关系上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24 04:18: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晨,寺僧设斋,乃行 明晨:第二天早晨
B.东峰危险  危险:高耸险峻
C.抚孤山,瞰深壑     瞰:远眺
D.当与五岳等 等:齐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登万佛阁 乃不知有汉
B.健者匍匐而上    则施施而行
C.因宿于寺 因坐法华西亭
D.北隅以木梯登望之 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4】文中的“千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叹,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中两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为杭停。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回“诗帐”。子瞻知不免因自叹口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适,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B.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C.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D.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年,幼年儿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不同。
B.出,由京城调任地方,与《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官”同义。
C.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宋朝凡官员升迁除授、封爵追赠等,均有谢表。
D.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同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瞻普遍通晓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
B.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的悲伤。
C.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人的奸恶事实。
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
【小题4】把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和《苏武传》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班固《苏武传》)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竹鹤轩记

广昌司训羊城李先生明之:笃学而好修者也。尝辟一轩,以为燕休之所。轩之前种竹数十个,庭中养二鹤,荫翠条而啄石苔。每烟雨之晨、风月之夕,静坐轩中,玩苍雪之纷霏,招缟衣而起舞,辄欣然会于心,歌绿漪之《诗》,鼓《鸣皋》之曲,超然若出人世而立乎埃土之表者,乃名其曰“竹鹤”,因以自号“云间”。语予求记之。予惟植物之中,若松、若桧、若梅、若桂,皆可以供玩好,而先生独取于竹;飞物之中,鹏也,鹭也,孔雀之于黄鹂也,皆可以娱耳目,而先生独取于鹤,是盖有深意焉。非嗜好锁锁者可比也。夫竹之为物,疏简抗劲,不以春阳而荣,不以秋霜而悴,君子比节焉。鹤之为物,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君子比德焉。先生取二物以名轩者,得不以是哉!夫人灵之万物者也,世之人于富贵贫贱、进退用舍之际,亦有不以炎凉而变其态如竹者乎?亦有轩昂超卓不为势力所羁如鹤者乎?宜乎先生有取于竹鹤而以自况也。先生曰:“是固然矣。然吾于竹鹤不徙嘉其节、尚其德而已。盍为吾更思之?”予曰:“我知之矣。《淇澳》之诗曰:‘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盖兴君子有文也。先生有取于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鹤鸣》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言诚之不可掩也。先生有取于鹤,非欲慎独存诚以究圣贤之心学耶?先生尝学《诗》矣,因观感以进德托兴,喻以示戒,是固诗人之旨也,然则名轩之义盖出于此乎?”先生谢曰:“得之矣。”乃书以记其轩。

【小题1】文中表现“君子”的“德”是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小题2】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定要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
B.不要有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吧?
C.不是有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文化在那个(的用意)吧?
D.不是要把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去吧?
【小题3】从全文看,划线句“是盖有深意焉”中的“深意”指:_______
【小题4】请对文中画曲线句的语言特点进行赏析。
【小题5】本文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均是记“轩”之文,但内容上有不同。请写出其不同处。
《竹鹤轩记》_____________
《项脊轩志》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