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 |
B.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C.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欲信大义于天下 |
A.岂可堪为教令 行拂乱其所为 |
B.朕之所任,皆以为贤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C.是犹源浊而望水清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D.不欲以诈道训俗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
A.那个上书的人想出的办法倒是真的可能辨别出谁是佞臣,可见他本人一定不是佞臣。 |
B.太宗认为上书者的办法很好,但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是因为这种办法弊大于利,会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教化百姓。 |
C.魏武帝曹操是一代枭雄,同时也是一个奸狡巨滑的人,太宗一向看不起他,所以不愿意向他学习。 |
D.由上段文字可以看出,太宗虽为一代明君,但也并不都是时时从善如流,善纳谏言,这是由封建帝王的本质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