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二年,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 ①信宿: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
(2)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30 06:53: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辟大理寺检法官,徒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佑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席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都来尽屏也。后妃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因古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繇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谏,管勾国子监。在职数年,以劲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军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恚曰:“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B.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C.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D.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B.路、军,都是宋代行政区划名,“军”相当于今天的省,“路”从属于“军”。
C.四夷,是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包括东夷、南蛮、北秋和西戎等。
D.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有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二是国家最高学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他上书指出国库空虚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上书十多件事,多被采纳。
B.要及思虑甚广,进谏有法。他借日食谈国事,告诚君王并希望引起君王对人事方面问题的重视。
C.吴及为人正直,孙沔在并州,残暴不守法度,饮酒娱乐无节制。吴及揭发,孙沔由此获罪被罢官。
D.吴及为官亦有失,在集议定稿中,能与沈起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被弹动,遭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
(2)主者恚曰:“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天祥,字吉甫,少隶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为千户,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有田百余亩,躬耕读书,从之游者甚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曰缑山先生。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及与语,出入经史,谈辨该博,乃大称异。至元十一年,起家从仕郎。十三年,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权知本军事。居岁余,诏以本军为路,有代天祥为总管者,务变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兴国复变,邻郡寿昌府及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以应之。时方改行省为宣慰司,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帅兵讨之,至樊口,兵败死。黄州遂声言攻阳罗堡,鄂州大震。时忽都帖木儿恇怯不敢出兵,天祥言于居贞曰:“阳罗堡依山为垒,素有严备,彼若来攻,我之利也。且南人浮躁,轻进易退,官军凭高据险,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居贞深然之,而忽都帖木儿意犹未决。闻至阳罗堡,居贞力趣之,乃引兵宿于青山,明日,大败其众,皆如天祥所料。行省闻变,尽执鄂州城中南人将杀之,以防内应,天祥力止之,至是被执者皆纵去。复遣天祥权知寿昌府事,授兵二百余人。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而自保。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大德三年六月,迁河北河南廉访使,以疾不起。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复遣使召之,辞以老疾不起。延佑三年四月,卒于家,年八十。追封赵国公,谥文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不符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B.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C.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D.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年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起家,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朝廷把人从家中征召出来,然后授以官职。
B.万户,官职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夫之长,隶厲子中央枢密院;驻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
C.行省,“行中书省"的简称,唐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在当时主要进行军亊管理。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平生事迹与品徳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兮。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天样淡泊名利。在平定李璮之乱后,皇帝赐予他百亩田而罢免了他的职务,他住在偃师南山中,边耕种边读书,来向他求教的人有很多。
B.陈天样策略得当。在他离开后不久,接替他的人改变了他制定的策略,兴国发生了民变,附近县城的叛民也乘势杀死守将来响应。
C.陈天样料亊如神。在忽都帖木儿对陈天样的计策还在犹豫不决时,贾居贞引兵前去迎战阳罗堡的叛民,结果完全符合陈天样的預料。
D.陈天祥恪尽职守,在调任河北河南廉访使后,因病未就任,而一些受到冤枉的人却到他家中来伸冤.他因自己不在任就让他们离开了。
【小题4】把文中幽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2)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与写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史书以言曰  因:根据
B.枢曰 谢:道歉
C.宁乡人 负:对不起
D.以备不 虞:忧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自明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黜、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D.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以《修身与写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周必大、刘珙看好他的前程。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世光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世光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草房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2)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至卫尉丞。上其文,乃赐第,擢盐铁判官。陕西铸康定大铜钱,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出为京西转运使,奏计京师。元昊为下所杀,遣杨守素来告哀。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为谅祚册礼使,采摭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之要,为《治戎精要》三篇上之。进直史馆,迁河东转运使。帝尝以禁帑金帛赐河北,亦欲与河东。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颛为使者,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未尝以胥吏自随,人安其政。入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侬贼犯岭外,以知潭州。宣抚司以宣毅卒有功,檄补军校,颛察其色动,曰:“必有异志。”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诏书褒激,赐白金五百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坐在潭日贱市死商珠,降为待制。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乃还学士,徙徐州,以太子宾客致仕。积官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任颛传》)

(注)①唐宋科举均有学究科。宋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亦有未经科举而恩赐此称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B.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C.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D.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唐宋时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僚属;盐铁判官为盐铁司的属官。
B.榷场:宋、辽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除官营外,商人需领得文件方能交易。
C.待制: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要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
D.致仕:亦称致事、致政、乞骸骨等,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颛满腹经纶,精明强干。任颛因献文,被赐进士及第,后委派他为册封谅祚的册礼使,他顺利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务。
B.任颛有礼有节,令人折服。皇帝命他接待西夏使臣杨守素,他对其动之以情,攻心为上,令杨守素找不到口实,折服而去。
C.任颛治政有方,措施得当。任颛任转运使时,每视察所辖区域,必定找部下中一名贤能的人和他同随同议,百姓乐于受他治理。
D.任颛深得帝心,不断升迁。任颛想方设法保全了大宋颜面,为官任劳任怨,明察秋毫,深得信赖,累计资历得官至户部侍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
(2)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逵,真定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从狄青征侬智高,战于归仁驿。既陈,青誓众曰:“不待令而举者斩!”时左将孙节战死,逵为右将军先锋将,私念所部兵数困易衄,兵法先据高者胜,苟复待命而贼乘胜先登,吾事去矣。即日引军趋山。既定,贼至,逵麾众驰下,仗剑大呼,断贼为二。贼首尾不相救,遂溃。逵诣青请罪,青拊其背劳谢之。邕州城空,青使逵入括公私遗坠,固辞。是时,将校多以搜城故匿窃金宝,独逵无所犯。迁嘉州刺史。初,逵少孤,厚赂继父,得其母奉以归。至是,以母老辞,不许,而赐母冠帔。秦山多巨木,与夏人错壤,逵引轻兵往采伐。羌酋驰至,画地立表约决胜负。逵引弓连三中的,酋下马拜伏,从逵取盈而归。徒并代路,专主管辟府军马。熟户散处边关,苦于寇略,逵差度远近,聚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都城西南水暴溢,注安上门,都水监以急变闻。英宗遣逵督护,亟囊土塞门,水乃止。议者欲穴堤以泄其势,逵请观水所行,谕居民徙高避水,然后决之。军校营城外者,每常朝,即未晓启门钥,或辍朝失报,启钥如平时。逵言:“禁城当谨启闭,不宜凭报者。”乃冶铁铸“常朝”字,俾持以示信。迁马军副都指挥使。延州旧有夹河两城,始,元昊入寇据险,城几不能守。逵相伏龙山、九州台之间可容窥觇,请于其地筑保障,与城相望,延人以为便。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数月而卒,年六十九。赠侍中,谥曰武恪
(选自《宋史·贾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B.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C.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D.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服饰,皇帝赐贾逵母亲冠帔以表示恩宠。
B.熟户指归顺宋朝的或发展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常居于西北边境。
C.常朝指臣子对皇帝的一般的朝见,文中指军校有特权,可随时朝见皇帝。
D.武恪是贾逵的谥号,代表朝廷对贾逵生前建立武功和为人恭敬的肯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逵用兵灵活,洁身自好。他敢于违背军令,随机应变,率众击溃敌人。邕州城空,狄青让他人城搜罗公私财物,他坚决拒绝。
B.贾逵为人孝顺,敬爱母亲。父亲早逝,他送给继父大量财物,把母亲接回奉养;他意欲辞职赡养年老母亲,终获朝廷准许。
C.贾逵爱护百姓,行事审慎。都城发洪水,他通知居民移到高处后才开堤泄洪。都城城门开启存在漏洞,他让人铸铁作为信符。
D.贾逵治理有方,防御外敌。李元昊侵犯延州,贾逵观察地形,在伏龙山、九州台之间修筑军事建筑物,利于防守,便于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陈,青誓众曰:“不待令而举者斩!”
(2)逵引弓连三中的,酋下马拜伏,从逵取盈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