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辟大理寺检法官,徒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佑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席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都来尽屏也。后妃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因古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繇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谏,管勾国子监。在职数年,以劲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军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恚曰:“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B.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C.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D.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B.路、军,都是宋代行政区划名,“军”相当于今天的省,“路”从属于“军”。
C.四夷,是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包括东夷、南蛮、北秋和西戎等。
D.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有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二是国家最高学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他上书指出国库空虚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上书十多件事,多被采纳。
B.要及思虑甚广,进谏有法。他借日食谈国事,告诚君王并希望引起君王对人事方面问题的重视。
C.吴及为人正直,孙沔在并州,残暴不守法度,饮酒娱乐无节制。吴及揭发,孙沔由此获罪被罢官。
D.吴及为官亦有失,在集议定稿中,能与沈起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被弹动,遭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
(2)主者恚曰:“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7 03:0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章,字文孺,衢州龙游人。少警异,日诵数千言,通《小戴礼》,四冠乡举。绍兴十五年廷对,考官定其级在三,迨进御,上擢为第一,授镇江军签判。是冬,入省为正字。明年,迁秘书郎兼普安、恩平两王府教授,迁著作佐郎。事王邸四岁,尽忠诚,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受知孝宗自此始。秦桧当国,嗛不附已,风言者媒蘖其罪,出倅筠州。桧死,召为司封员外郎、检详枢密院文字兼玉牒检讨官。使金还,除权工部侍郎,俄兼吏部、兼侍讲。正迁吏部,御史论章使胥长买绢,高宗愕然曰:“刘章必无是事。”御史执不已,罢提举崇道观,举朝嗟郁。起居郎王佐讼其冤,亦坐绌。起知信州,未久,复请祠。孝宗受禅,念旧学,命知漳州,为谏议大夫王大宝所格。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颜端惧不测。上因夜对问章曰:“闻卿监中有笑朕者。”章不知状,从容对曰:“圣主所为,人焉敢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上意颇解。彦端获免,人称章长者。诏询唐太宗所问魏征德仁功利优劣,章上疏谆复,且言:“太宗问徵在贞观十六年,陛下宅天命十载于兹,原益加意,将越商、周绍唐、虞矣,太宗非难到也。”进权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对选德殿,问章:“今年几而容貌未衰,颇尝学道否?”章拱对曰:“臣书生无他长,惟节俭自度。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为难,臣以为易。”上嘉叹久之。亲洒宸翰以赐,俾安职。章力告归,以显谟阁学士食祠禄

淳熙元年,子之衡由御史、检法出守广德军,当陛辞,对便殿,问:“卿父学士安否?”抚劳再三,临退复谓曰:“卿归侍,为朕致此意。”旋遣阁门祗候苏曦至家宣问,拜端明殿学士,赐银绢四百匹。四年,上表告老,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年八十,赠光禄大夫,谥曰靖文。章容状魁硕,以周密自守,出入两朝,被顾遇,未尝泄禁中一语。

(节选自《宋史·刘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B.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C.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D.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戴记》,即《礼记》,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B.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教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宋代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
C.祠禄,省称祠,古官名。宋朝制度,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无职事,但可享受官俸。
D.致仕,指古代士人获得官职,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章敏锐特异,从小勤奋好学。他四次乡举都考第一,后来参加殿试成绩也直接排在第一。他也因殿试成绩第一而被授任镇江军签判。
B.刘章尽忠竭诚,深得孝宗信任。他在孝宗未即位前就作为王府教授,用经义文学启发诱导孝宗,孝宗对他的知遇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C.刘章胸无城府,言行坦荡无私。赵彦端因为直言被人构陷,刘章对此并不知情;但在孝宗询问他对这事的看法时,他不偏不倚,秉公直言。
D.刘章不求奢华,且能节俭自持。他要求自己节俭自律,崇敬并学习晏婴的操守。皇上因此对他赞叹了很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不知状,从容对曰:“圣主所为,人焉敢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
(2)章容状魁硕,以周密自守,出入两朝,被顾遇,未尝泄禁中一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旻字贵参,十岁能属文。其父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旻以父任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累迁著作佐郎。

宋初,为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俄知开封县。太宗时领京尹,数召与语,颇器重之。

岭南平,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俗好淫祀,轻医药,重鬼神,旻下令禁之。且割己奉市药以给病者,愈者千计,复以方书刻石置厅壁,民感化之。会南汉知广州官邓存忠劫土人二万众,攻州城七十余日。旻屡出亲战,矢集于胸,犹激励将卒殊死战,贼遂少却。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旻病甚,诏令有司以肩舆载归阙下。疾愈,通判镇州,有能声,赐钱二百万,迁库部员外郎。

开宝九年,知淮南转运事。太祖谓旻曰:"朕今委卿以方面之重,凡除民隐、急军须之务,悉以便宜从事,无庸一一中履也。"岁运米百余万石给京师,当时称有心计。

太平兴国初,召为水部郎中。钱俶献地,以旻为考功郎中,权知两浙诸州军事。旻上言:"俶在国日,徭赋繁苛,凡薪粒、蔬果、箕帚之属悉收算。欲尽释不取,以蠲其弊。"从之。车驾征晋阳,上书求从,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又兼吏部选事。师还,加给事中。

五年,仁赡廉得近臣戚里遣人市竹木秦、陇间,联巨筏至京师。所过关渡,矫称免算。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旻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贬房州司户。语在《仁赡传》。量移唐州。

六年,卒,年四十六。有集二十卷、《邕管记》三卷。其后子贻孙上言,诏复旧官。贻孙官至主客员外郎。

(节选自《宋史·范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B.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C.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D.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之后专指在封口处盖有皇帝印章的诏书。
B.权知,暂代之意。宋初官员,以朝廷临时差派名义治事,官衔前常带“知”字。
C.制,诏书的一种,秦汉时用于颁行国家典章制度,唐后也适用赏罚、赦免等。
D.量移,唐、宋公文用语。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酌情赦迁回京城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旻出身官家,少有才华。其父官声显赫,范旻十岁就有能力撰写文章,凭借父荫任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累迁著作佐郎。
B.范旻移风易俗、兴利除弊。范旻在邕州下令禁止过度的祭祀活动;向皇帝进言钱俶治理的封地徭役赋税繁重琐碎,建议全部取消。
C.范旻坚守战场,身先士卒。邓存忠劫土人攻打邕州城七十余日,范旻亲自作战,胸部多处中箭,仍然督战激励将殊死作战士,坚壁固守。
D.范旻颇受信任,受到优待。皇帝把一方军政事务委托给范旻,并且让他便宜从事,除了为民除害的事和紧急军务,其他事情无须一一请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
(2)旻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贬房州司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若谷杖之,曰:“吾代若父兄训之尔。”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注】 ①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秸秆、芦苇捆绑而成。
②芍陂(què bē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B.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C.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D.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官名。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
士科目。
B.天圣,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年号并非一成不变,皇帝遇到
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C.徙,指调动官职,多为平级调动。文中的“迁”“改”“罢”等均是官职变动的用语。
D.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傅教武,太师教文,太保保护其安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若谷公正廉明。补任长社县县尉时,有官员趁百姓交纳木材时索要贿赂,而李若谷估量木材,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
B.李若谷不畏权贵。兼领三司户部勾院时,当地的豪族元甲倚仗祖上的恩荫多次犯法,李若谷对他施了杖刑,并说是替他的父兄教训他。
C.李若谷性情率直。出使契丹,到宫里辞别皇帝,他没有等到帘幕放下就急于应答,竟直接到长春殿奏事,于是被罢免官职,改任荆南知州。
D.李若谷爱民如子。任并州知州时,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
【小题4】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
(2)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恭谨强力,心计精敏。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累官右知客押衙。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
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会八作副使綦廷珪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余抵罪有差。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军,复为枢密都承旨。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
(《宋史·陈从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B.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C.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D.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帝王死后,在皇帝家庙里祭祀时追尊的名号。文中的“太祖”、“太宗”即是庙号。
B.“漕粮”是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因其运输方式而得名,漕粮起于两汉,盛行于唐宋,明清遂成定制。文中的“漕运”就是运输漕粮。
C.古代官府规定,一般情况下官员每旬休假一天;请病假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或一百天,超时则会被免职。
D.“赐”专指古代皇帝给臣子财物或好处,文中的“赐第”就是皇帝赏赐给从信一座宅第;追赠,是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追加官职、勋位,以表扬有贡献的死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从信恭敬谨慎、很有能力,思虑谋划精细敏捷,深得当时还是晋王的太宗信任。
B.陈从信曾游历楚州、泗州,对粮运的祸患颇为了解,因此给太宗分析漕运的情势颇为细致到位。
C.陈从信曾因綦廷珪违规上朝一事受牵连而被革职,后又因秦王廷美的事情而牵连获罪。
D.太平兴国八年,陈从信被起用为度支使,并被皇帝赏赐宅第在浚仪宝积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
(2)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日:“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曰:“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曰:“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囚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②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仓不获,故以此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