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与写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史书以言曰  因:根据
B.枢曰 谢:道歉
C.宁乡人 负:对不起
D.以备不 虞:忧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自明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黜、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D.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以《修身与写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周必大、刘珙看好他的前程。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世光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世光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草房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2)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1 10:57: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鼛,字叔静,钱塘人。父直官,徙扬之江都。鼛年十五,游太学,苏洵、腾甫称之。用父任,调武平尉,捕获名盗数十,谢赏不受。再调越州司法参军,守赵抃荐其材。知偃师县,蒲中优人隐民间,以妖言惑众。相传有异法,奔凑其门,鼛收按奸状,立伏辜。韩缜镇长安,辟入府;缜去,后来者仍挽之使留,居五年,签书西川判官。或荐于朝,召对,擢提举广东常平。徽宗初,徙两浙。由福建转运判官召为屯田员外。

鼛微时与蔡京善,常曰:“蔡子,贵人也,然才不胜德,恐贻天下忧。”至是,京还朝,遇诸涂,京逆谓曰:“我若用于天子,愿助我。”鼛曰: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点江东刑狱

未几,入为少府少监、户部郎中。县官用度无节,鼛与尚书曾孝广、侍郎许几谋曰:“日增一日,岁增一岁,天下之财岂能给哉?”共疏论之。当国者不乐,孝广、几由是罢,徙鼛开封。迁太仆卿、殿中少监。

四辅建,以显谟阁待制知曹州。论经始规画之劳,转太中大夫,徙郓州。邑人子为“草祭”之谣,指切蔡京。鼛以闻,京怒,使人诬以他事,遂提举鸿庆宫。起知单州,遂致仕。靖康二年卒,年八十六。银青光禄大夫,谥曰通靖。

鼛笃于行义,在广东时,苏轼谪居惠州,极意与周旋。二子娶晁补之、黄庭坚女,党事起,家人危惧,鼛一无所顾。时人称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点江东刑狱/
B.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点江东刑狱/
C.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点江东刑狱/
D.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点江东刑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创始于西汉,盛于东汉。
B.致仕,指交还官职给朝廷,即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C.“赠”是古代官员死后朝廷追赠官爵,一般是在其生前的官职上加赠一级官阶。
D.户部,中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禄、屯田、粮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鼛政绩突出,才华被人赏识。任武平县尉时,抓捕几十个有名的盗贼;任偃师知县时抓捕并治罪惑众的优人;曾先后被赵抃、韩缜等人举荐或任用。
B.孙鼛慧眼识人,善于辨才察德。年轻时候就看出蔡京虽然有才华,但品德不够好,恐怕以后会给天下带来祸患,后来蔡京果然利用别的事情报复诬陷他。
C.孙鼛敢于直言,上书论议浪费。针对朝廷开支花费没有节制的问题,与尚书曾孝广、侍郎许几三人共同上奏章议论此事,管理国家大事的人因此不高兴。
D.孙鼛忠厚正直,敢作敢当。在广东任职时,苏轼被贬到惠州,他并未疏远苏轼,而是尽心竭力交往;朝廷新旧党争的时候,家人都害怕,他却毫无顾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传有异法,奔凑其门,鼛收按奸状,立伏辜。
(2)京还朝,遇诸涂,京逆谓曰:“我若用于天子,愿助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继勋,大名元城人。周祖领镇,选隶帐下。广顺初,补禁军列校,累迁至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显德初,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岁余,改领曹州。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召归阙,出为河阳三城节度。议者以为失责帅之义。及再幸寿春回,左授继勋右武卫大将军,又以其掌书记陈南金裨赞无状,并黜之。显德四年冬,复从世宗南征,及次迎銮,即命继勋帅黑龙船三十艘于江口滩,败吴兵数百,获战船二艘,以功迁左领军卫上将军。宋初,加检校太尉。太祖平泽、潞,继勋朝于行在,即以为昭义军节度。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建隆二年冬,又败并军千余人,斩首百余级,获其辽州刺史傅延彦及弟延勋来献。乾德二年,诏与康延沼、尹训率步骑万余攻辽州,太原将郝贵超领兵来援,战于城下,继勋大败之。州将杜延韬危蹙,与拱卫都指挥使冀进、兵马都监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送款于继勋。即遣内供奉官都知慕容延忠入奏,诏褒之。未几,并人诱契丹步骑六万人来取辽州,复遣继勋与罗彦瑰、郭进、曹彬等领六万众赴之,大破契丹及太原军于城下。开宝二年,太祖亲征河东,命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驾至城下,分军四面,继勋栅其南。三年春,移镇大名。太平兴国初,加兼侍中。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是秋,上表乞骸骨,拜太子太师致仕,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寻卒,年六十二,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李继勋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B.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C.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D.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判也指高位兼低职,而守则指低职代理高职。
B.阙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有装饰、瞭望等作用,借指皇帝居处或朝廷,如“朝天阙”。
C.显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赠,古代朝廷敕令国史馆表彰功臣或其先人的事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继勋被周太祖发现并重用。周太祖领兵时,把他选用在军中,后来频繁升任官职并兼任官职。
B.李继勋在周世宗时仕途坎坷。在寿州被打败,出京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后又贬为右武卫大将军;南征有功,升迁为左领军卫上将军。
C.乾德二年,皇帝下诏命令李继勋等人率军进攻辽州,他们与救援守军的太原将领郝贵超在城下交战,李继勋大败敌军,迫使辽州将领杜延韬送了很多钱财给他。
D.太平兴国初年秋天,李继勋上表请求退休,皇帝授任他为太子太师职退休,朝会时可以站在中书门下班列之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
(2)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曹觐,字仲宾,曹修礼子也。叔修古卒,无子,天章阁待制杜杞为言于朝,授觐建州司户参军,为修古后。皇祐中,以太子中舍知封州。侬智高叛,攻陷邕管,趋广州。行至封州,州人未尝知兵,士卒才百人,不任战斗,又无城隍以守⑴,或劝觐遁去,觐正色叱之曰:“吾守臣也,有死而已,敢言避贼者斩。”麾都监陈晔引兵迎击贼,封川令率乡丁、弓手继进。贼众数百倍,晔兵败走,乡丁亦溃。觐率从卒决战不胜,被执。贼戒勿杀,捽使拜⑵,且诱之曰:“从我,得美官,付汝兵柄,以女妻汝。”觐不肯拜,且詈曰:“人臣惟北面拜天子,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贼犹惜不杀,徙置舟中,觐不食者两日,探怀中印章授其从卒曰:“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贼知其无降意,害之。至死诟贼声不绝,投尸江中,时年三十五。  

②当智高之反,乘岭南无备,州县吏往往望风窜匿,故贼所向辄下,独觐与孔宗旦、赵师旦能以死守。后田瑜安抚广南,乃为觐立庙封州。

注释:(1)城隍:此指护城河。(2)捽:揪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修古(__________)   (2)以太子中舍封州(__________)
(3)麾都监陈晔兵迎击贼(__________) (4)故贼所向辄(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以女妻汝”中的“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刘病笃 (《陈情表》)
B.假舟楫者,非能也 (《劝学》)
C.赢粮而从 (《过秦论》)
D.常以身蔽沛公。 (《鸿门宴》)
【小题3】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例句:又无城隍
A.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B.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为也 (《病梅馆记》)
C.作《师说》贻之 (《师说》)
D.夫夷近,则游着众 (《游褒禅山记》)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
(2)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
【小题5】阅读第二段,分析作者写第二段的用意。
【小题6】阅读全文,概述曹觐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使金。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曰“死固不辞,然衔命出疆,愿达书吐一辞,死未晚。”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豫号,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诱之,固辞。遂连结先陷于北者凌唐佐等为心腹,以机密归报朝廷。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其妻钱莫知汝为死,诣登闻鼓院以状进,诏索之不得。其子以汝为之死哀诉于朝,参政知事虞允文等以闻,特官一子。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lù,羞辱。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B.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C.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D.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黑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国书应用范围范围广,除了派遣使节外,也常用如向对方陈述某项立场、交涉重大问题。
B.僭,文中指越礼。超过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僭号指冒用帝王称号。
C.中原,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内乱时期,中原始终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D.古代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只可让官吏击鼓上闻,以陈冤屈,或者陈谏议,称为登闻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宋汝为遭遇不幸,痛斥仇人。金人进攻京城,他全家除自己外都被杀害,他被朝廷派往金国,在金国,他不惧威胁,义正词严地反击了敌人。
B.宋汝为忠诚刚直,为国效力。他竭力劝说叛臣刘豫归顺朝廷,劝阻无效,反被刘豫拘留,但他利用宋朝滞留金国的一些官员,把机密大事报告宋朝。
C.宋汝为关心国事,被人迫害。他逃回宋朝,向朝廷陈述当时的形势,提醒朝廷不要因和谈而放松戒备,但权臣秦桧置之不理,反而要把他押送到金国去。
D.宋汝为结交知己,壮志未酬。他逃到蜀地,遇到杨企道,两人结为至交;他立志恢复中原,最后客死他乡,其妻得知死讯后为其诉冤,朝廷不予受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死固不辞,然衔命出疆,愿达书吐一辞,死未晚。
(2)把《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