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县郭外高唐、孤岐诸山多虎。一樵者朝行丛箐中,忽失足堕虎穴。两小虎卧穴内。穴深,樵踊而蹶者数,不得出,泣待死。日落风生,虎啸入穴,口衔生麋,分饲两小虎。见樵蹲伏,张牙奋搏。俄巡视若有思者,反以残肉食樵,入抱小虎卧。明日,复衔一麂来,饲其子,仍投馂与樵。樵馁甚,取啖。如是者弥月,浸与虎狎。

一日,小虎渐壮,虎负之出。樵急仰天大号:“大王救我!”须臾,虎复入,拳双足俛首就樵。樵骑虎,出。虎置樵,携子行。阴崖灌莽,禽鸟声绝,风猎猎生于黑林。樵益急,呼“大王”。虎却顾,樵跽告曰:“蒙大王活我,今相失,惧不免他患。幸终活我,导我中衢,我死不忘报也。”虎颔之,遂前至中衢,反立视樵。樵复告曰:“小人西关之穷民也,今去将不复见。归当畜一豚,候大王西关外邮亭之下,某日时过飨。无忘吾言。”虎点头,樵泣,虎亦泣。

迨归,家人惊讯。樵语故,共喜。至期具豚,方事宰割,虎先期至,不见樵,竟入西关。居民见之,呼猎者闭关栅,矛梃铳弩毕集,约生擒以献邑宰。樵奔救告众曰;“虎于我有大恩,愿公等勿伤。"众竞擒诣县,樵击鼓大呼。官怒诘,樵具告前事,不信。樵曰:“请验之,如诳,愿受笞!”官亲至虎所樵抱虎痛哭曰救我者大王耶虎点头大王以赴约入关耶复点头我为大王请命若不得愿以死从大王言未讫虎泪堕地如雨。观者数千人,莫不叹息。官大骇,趋释之,驱至亭下,投以豚,矫尾大嚼,顾樵而去。后名其亭曰“义虎亭”。

(取材于王猷定《义虎记》)

【小题1】用斜线(/)为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官亲至虎所樵抱虎痛哭曰救我者大王耶虎点头大王以赴约入关耶复点头我为大王请命若不得愿以死从大王言未讫虎泪堕地如雨。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樵踊而蹶者数 蹶:跳跃
B.如是者弥月 弥:满
C.拳双足俛首就樵 就:凑近
D.众竞擒诣县 诣:到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失,惧不免他患     ②洛阳人有相仇者
B.①小人西关穷民也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①我大王请命 ②为人请求事
D.①驱至亭下,投豚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饲其子,仍投馂与樵
理解:饲养它的幼子,仍然把剩余的食物投给樵夫
B.幸终活我,导我中衢
理解:希望最后能让我活下来,把我引到大路上去
C.方事宰割,虎先期至
理解:正忙着宰杀(猪)的时候,老虎提前到了
D.官大骇,趋释之
理解:官吏大惊,走过来(听樵夫)解释这件事
【小题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樵夫在野外不慎落入虎穴,反而得到老虎的照顾,人虎日渐亲近。
B.老虎携幼虎出洞后没有忘记樵夫,主动帮他脱离险境并送他回家。
C.樵夫与老虎分别时,许诺回家后专门养一头猪来报答老虎的大恩。
D.老虎被猎户等围捕后,樵夫舍身为虎请命作证,义虎才得以生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2 03:50: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

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祔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注释)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祔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禘:一种祭祀大典。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易》:指《连山易》、《归藏易》及《周易》,总称为“三易”,为儒家“五经”之一。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D.享庙:帝王祭祖庙;享,通“飨”。按礼仪,不得以燕服(日常闲居时穿的衣服)为祭祀之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C.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嗣尧,字子昆,山西猗氏人。康熙九年进士,授山东临淄知县。有惠政,以忧去。十九年,服阕,补直隶柏乡。兴水利,减火耗,禁差扰,民安之。县人大学士魏裔介为嗣尧会试座主,家人犯法,严治之,不少贷。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县论如法。值岁饥,或言勒积粟家出粟,嗣尧曰:“人惟不积栗,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粟家获厚利,何勒为?”已而蠲粟者众,岁不为灾。有言开滏阳河通舟楫者,巡抚于成龙使嗣尧往相度,期尧力持不可,谓:“此河旱潦不常,未可通舟楫。即或能通,恐舟楫之利归商贾,挑濬之害归穷民矣。”事遂寝。

盗杀人於县界,立捕至,置之法、或毁于上官,以酷刑夺职。尚书魏象枢奉命巡视畿辅,民为申诉,事得白。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鹭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三十年,出为直隶守道,持躬清介,苞苴杜绝。遇事霆发机激,势要惮之。所属州县,肃然奉法。

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圣祖谕曰:“学政关系人材,朕观陆陇其、邵嗣尧操守学问俱优,若以补授,必能秉公校士,革除积弊。”时陇其己卒,遂命期尧以参议督学江南。既莅事,虚衷衡校,论文宗尚简质,著四书讲义,传示学者。甫试三郡,以积劳遘疾卒。身无长物,同官敛赀致赙乃得归葬。士民思之,为立祠肖像以祀焉。

圣祖澄清吏治,拔擢廉明,近畿尤多贤吏,如彭鹏、陆陇其及嗣尧,当时皆循名上达,闻於天下。鹏及陇其自有传。又有卫立鼎、高廕爵、靳让,治绩亦足媲美。

(选自《清史·邵嗣尧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B.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C.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期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D.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父母死后,为人子者要服丧三年以报答养育之恩,服丧期满,叫释服、服阕。
B.火耗,封建社会里官府仓库因保管不善,常发生火灾,火灾造成的的损失叫火耗。
C.苞苴,原指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也指馈赠的礼物,文中指他人用来行贿的财物。
D.致赙,吊唁时赠送礼物给丧家以助人治丧,我国民间至今保留着这样的风俗习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嗣尧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旗人家丁仗势欺人,殴打借钱的穷苦百姓,气势嚣张,不可一世,邵嗣尧依法严惩。
B.邵嗣尧为民请命,敢于直言。有人建议开凿滏阳河来通航,巡抚于成龙派遣他前往考察,他分析利弊,最终阻止。
C.邵嗣尧学识渊博,操守坚正。圣祖乾隆正是看中这一点,才选拔他出任江南学政。任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邵嗣尧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出任直隶守道,拒绝一切馈赠贿赂,以至于身后的葬礼都是同僚集资帮助打理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杀人於县界,立捕至,置之法。或毁于上官,以酷刑夺职。
(2)人惟不积粟,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粟家获厚利,何勒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试崇政殿,授河北队将,戍燕。高宗以大元帅开府,檄统先锋援京师。

建炎元年,从张俊讨任城寇李昱,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乃脱。擢阁门祗侯。俊置靖胜军,以密统之。平赋董青、赵万、徐明等,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陷扬州,士民随乘舆渡江,众数万,密露立水滨,麾舟济之。苗傅之变,破赤心军于临平。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扬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马进扰江、淮,俊复遣密大破之,成、进皆北遁。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总管泾原马步军.平张莽荡,寻诏入卫。十年,金犯亳、宿,从俊营合肥,出西路,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败之。

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闻,敌疑,宵遁。密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进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寻拜宣州观察使,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寇朱明暴横,密授张守忠方略曰:“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守忠用其计,明降。进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以年老转太尉,拜开府仪同三司。明年,领殿前都指挥使,献本军酒方六十六所,积钱十万缗,银五万两助军用,诏奖之。上疏告老,以万寿现使奉朝请。

隆兴二年,进少保致仕.俄报金复犯准,诏密再为殿前都指挥使。初,敌声言航海,朝论选从官视舟师,撤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和议成,罢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少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统先锋援京师    檄:檄文
B.阁门祗侯 擢:提拔,提升官职
C.士民随乘渡江    舆:船
D.成、进皆遁 北:败北,败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赵密“材武”的一组是(  )
①用材武试崇政殿  ②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  ③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    ④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 ⑤密授张守忠方略曰:要在拊定之耳
⑥(朝论)撤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密才武过人,战功卓著。宋徽宗政和四年,赵密以才能和勇武在崇政殿应考,授任河北队将,驻守燕。在高宗建炎、绍兴年间,屡立战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B.赵密是个德才兼备的人。绍兴十年,在宿州和滁州两次打败敌军,并授意张守忠降服了海盗朱明;绍兴十一年献出自己军队的酒坊、积钱作为军用。
C.赵密处事审时度势,多次建功立业。对外能够抵御金兵的入侵并适时议和;对内能够平定盗贼李昱、叛军苗傅、赤心军和张莽荡军的叛乱,并能够安抚海盗朱明。
D.赵密的威望十分高。隆兴二年,本已退休,随即上报金兵又侵犯淮,诏令赵密再任殿前都指挥使,赵密不被动摇,最终正像他所预料,和议达成,才退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俊遣密及扬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2)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水浒传》序
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一日如此,三万六千日何有?以此思忧,竟何所得乐矣?
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
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然亦何曾多得。有时风寒,有时泥雨,有时卧病,有时不值,如是等时,真住牢狱矣。
舍下薄田不多,多种秫米,身不能饮,吾友来需饮也。舍下门临大河,嘉树有荫,为吾友行立蹲坐处也。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仅老婢四人,其余凡畜童子大小十有余人,便于驰走迎送,传接简帖也。舍下童婢稍闲,便课其缚帚织席——缚帚所以扫地,织席供吾友坐也。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然而毕来之日为少,非甚风雨,而尽不来之日亦少,大率日以六七人来为常矣。
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
吾友既皆绣淡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然而每日言毕即休,无人记录。有时亦思集成一书,用赠后人,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
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莫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拈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或若问:言既已未尝集为一书,云何独有此传?则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恣,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
呜呼哀哉!吾生有涯,吾呜乎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读之而乐,斯亦足耳。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东都施耐庵序。
【注】本序相传为金圣叹所作。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 理:料理
B.便课其缚帚织席    课:督促
C.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     毕:全都
D.其所发明,四方可遇 遇:碰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积而有之之谓     句读之不知
B.某甲于今若干岁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非但安分,亦以路遥 故为之文以志
D.吾友读之而乐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日常生活起居的小事讲起,感慨时光匆匆,生活单调,感觉人生无甚乐趣,并为过往难留而心痛不已。
B.作者与朋友以饮酒、闲谈为乐,谈话内容不涉及国家政治,也不涉及别人的过失。但因所谈传闻无法被证实,所以让作者觉得是浪费口舌。
C.《水浒传》多是作者在朋友散去后写着玩的,还有一半是没有朋友来的时候写的。但因构思已久,所以不必苦思冥想,总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写作的灵感。
D.这篇序写得含蓄、隐晦,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水浒传》的内容。作者用表面的闲适散淡,掩盖《水浒传》的真实写作意图,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写这本书的用意。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所 发 之 言 不 求 惊 人 人 亦 不 惊 未 尝 不 欲 人 解 而 人 卒 亦 不 能 解 者 事 在 性 情 之 际 世 人 多 忙 未 曾 尝 闻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
(2)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