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鲍防,字子慎,襄州襄阳人。少孤窭,强志于学,善辞章。及进士第,历署节度府僚属,入为职方员外郎。薛兼训帅太原,被病,代宗授防少尹、节度行军司马, 召见,慰遣之。俄知留后,兼太原尹、节度使。入为御史大夫,历福建、江西观察使,召拜左散骑常侍。卒,年六十九,赠太子少保,谥曰宣。防于诗尤工,有所感发,以讥切世敝,当时称之。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时号“鲍谢”云。

(摘自《新唐书· 鲍防传,有删改》

②(防)累官至河东节度使。人乐其治,诏图形别殿。丁乱,从幸奉天,除礼部侍郎,封东海公。贞元元年,策贤良方正,得穆质、柳公绰等,皆位至台鼎,世美其知人。时比岁旱,质对:“汉故事,免三公,烹弘羊。”权近独孤偭欲下按治,防曰:“使上闻所未闻,不亦善乎?”置质高第,帝见策嘉之。授工部尚书。

(摘自《唐才子传校笺》,有删改)

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为礼部侍郎时,尝遇知杂侍御史窦参于通衢,导骑不时引避,仆人为参所鞭,及参政秉政,遽令致仕。防谓亲友曰:“吾与萧昕之子齿,而与昕同日悬车,非朽迈之致,以余忿见废。”防文学旧人,历职中外,不因罪戾,而为俗吏所摈,竟以愤终。众颇悯防而咎参,故参之败不旋踵,非不幸也。

(摘自《旧唐书· 鲍防传》,有删改)

④鲍防代总节度使,会回纥入寇,防遣大将焦伯瑜等击之,自良曰:“寇远来,难与争锋。请筑二垒扼归路,坚壁勿出,求战不许,师老而堕,其势易乘。”防不听。伯瑜战百井,大败。

(摘自《新唐书· 李自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花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B.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C.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D.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僚属:贵族或大官出行时的随从人员或职员。
B.公:爵位名称,五等之首;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
C.台鼎:古称三公为名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后指考中进士为官者。
D.策: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也指一种议论文体,如《教战守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防深受皇帝看重,手语要职。太原统帅薛兼训患病期间,唐代总任命鲍防为少尹,并亲自加以慰勉,不九任命他为留后,兼任太原尹、节度使。
B.鲍防精于诗歌写作,世人赞美。鲍防是文学上的前辈,写诗往往有感而发,切中时弊,受到当时人们的赞美,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号称“鲍谢”。
C.鲍防敢于坚持己见,为国选才。科考中,穆质就连年的旱灾表达了否定朝中权臣的言论,独孤偭想让穆质落榜,而鲍防以优等成绩录取了穆质。
D.鲍防受到庸吏排挤,忧愤而终。鲍防在担任礼部侍郎时与后来执政的窦参发生矛盾,遭到窦参的排挤,但经过鲍防的积极斗争,不久窦参失势。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萧昕之子齿,而与昕同日悬车,非朽迈之致,以余忿见废。
(2)请筑二垒扼归路,坚壁勿出,求战不许,师老而堕,其势易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4 09:14: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少师,谥忠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B.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C.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D.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牙,指古代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千骑拥高牙”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
B.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杂,杂角。如:孛老(老妇人)、卜儿(老头儿)、孤(皇帝)、洁(和尚)、驾(官员)、邦老(强盗)、徕儿(小厮)等。
C.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把吴钩看了”中的吴钩,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D.“一片神鸦社鼓”中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在修建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渡过难关。
C.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鱼俱罗,冯翊下邽人也。身长八尺,膂力绝人,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弱冠为亲卫,累迂大都督。从晋王广平陈,以功拜开府,赐物一千五百段。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及遇贼,俱罗与数骑奔击,嗔目大呼,所当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飞。以功进位柱国,拜丰州总管。初,突厥数入境为寇,俱罗辄擒斩之,自是突厥畏惧屏迹,不敢畜牧于塞上。初,炀帝在藩,俱罗弟赞,以左右从,累迁大都督。及帝嗣位,拜车骑将军。赞性凶暴,虐其部下。帝以赞藩邸之旧,不忍加诛,谓近臣曰;“弟既如此,兄亦可知。”因召俱罗,谴责之,出赞于狱,令自为计。赞至家,饮药而死。帝恐俱罗不自安,虑生边患,转为安州刺史。岁余,迁赵郡太守。后因朝集,至东都,与将军梁伯隐有旧,数相往来。又从郡多将杂物以贡献,帝不受,因遗权贵。御史劾俱罗以郡将交通内臣,帝大怒,与伯隐俱坐除名。大业九年,重征高丽,以俱罗为碣石道军将。及还,江南刘元进作乱,诏惧罗将兵向会稽诸郡逐捕之。于时百姓思乱,从盗如市,俱罗击贼帅朱燮、管崇等,战无不捷。然贼势浸盛,败而复聚。俱罗度贼非岁月可平,诸子并在京、洛,又见天下渐乱,终恐道路隔绝。于时东都饥馑,谷食踊贵,俱罗遣家仆将船米至东都粜之,益市财货,潜迎诸子。朝廷微知之,恐其有异志。发使案验。使者至,前后察问,不得其罪。帝复令大理司直粱敬真就锁将诣东都。俱罗相表异人,目有重瞳,阴为帝之所忌。敬真希旨。奏俱罗师徒败衄,于是斩东都市,家口籍没。

(节选自《隋书·鱼俱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B.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C.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D.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集”中的“朝”指朝见,即古代官员拜见皇帝,文中“朝集”指地方官员要定期觐见君主。
B.东都,即洛阳,隋初将都城设置在大兴城,后隋炀帝迁都洛阳,洛阳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C.内臣,指封建统治时期宫廷所使用的太监,他们常伴皇帝左右,与外臣相对,有时也被称为“中官”。
D.希旨,指在言语和行动上迎合上位者的意思,一般被视为官员没有个人原则和气节的表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俱罗体力过人,得到重用。他身材高大、雄壮有力,说话声音很远就能听到,刚成年就成为亲卫,之后又做了大都督。
B.鱼俱罗凶猛英勇,吓退突厥。突厥人多次越过边境进扰抢掠,鱼俱罗抓获并斩杀他们,将他们吓得不敢再在边境放牧。
C.鱼俱罗时运不济,受到连累。他的弟弟虐待部下,被皇帝知道,皇帝召见鱼俱罗责备了他,并且将他贬到安州做刺史。
D.鱼俱罗怀有私心,终被处斩。江南刘元进造反作乱,他奉命平乱,却暗中将儿子们接到身边,引起皇帝猜忌,最后被定罪斩杀。

同类题4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目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唐人也。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一时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妒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画惟红不易著,进独得古法之妙。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去徐幅不视。故进往京师,颇乏。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彼惟煌煌①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然进奇,虽得待诏,变轗轲,亡大遇。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淡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选自毛失舒《戴文进传》,有刪改)

(注)①煌煌:辉煌光亮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工之   妒忌B.故进住京师,颇乏   穷苦
C.肖状精奇,倍常工   通“值”,价值D.然进奇 数字
【小题2】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似赤足朝延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B.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C.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D.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似赤足朝延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突出了戴进虽坎坷穷乏,却学画有成,名髙一时,字行间不无钦敬之情。
B.本文所择二事,事小旨远,遗言政治生命的沦落,一言艺术生命的勃发,一沉一浮,一辱一荣.粗线条地勾勒了画家的形象。
C.弃锻学画一节,生动揭示了戴进学画的原因,并体现了他的豪情。
D.作者描写宣宗鉴赏戴进的画,目的是体现宣宗是一个借画识才的贤明君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画人红袍垂钓水次。
(2)彼惟煌煌楚耽,安知工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公姥,及时遣归”。

府吏得闻,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

阿母得闻,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时遣归  相:互相
B.终老不复  取:取代
C.家来贵门  谢:感谢
D.便可公姥     白:告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七君妇     君既府吏
B.府吏得闻     氓蚩蚩
C.敢助妇语   以解忧
D.吾今报府    洵美
【小题3】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它各句不一样的是(  )
A.汝是大家子B.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C.为仲卿母所谴D.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小题4】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B.“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古代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天干、地支、方位、星座、生辰、生肖合起来都合适。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
D.“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小题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
B.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的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