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各小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望着秋风中的黄叶,诗人思潮如涌,心乱如麻。
B.颔联以屈原和司马迁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C.颈联是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包含了对小人的轻蔑,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
D.尾联袒露了作者在前途渺茫伸冤无望的事实面前暗悔当初的低沉心情。
【小题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06 11:01: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小题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文运动是指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B.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赞。
D.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裴度不满,并进言皇帝。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歌子•荻花
五代 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③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    ②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③垂纶:垂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歌子”为本词词牌名,“荻花秋”为词题。词牌名提示,本词描绘的是江边渔人的生活;从词题则可知,本词内容是描写秋日风光。
B.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本词与***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C.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本词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词作意境清朗明丽,与《沁园春•长沙》绚烂大气、辽阔苍茫的意境不同。
D.词作上片写景。“橘洲佳景如屏画”总写橘洲秋夜之美。“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云烟飘渺,月光皎洁,镜头最后定格在船上的垂钓者身上。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隋)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藏马二万余匹。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愚臣狂狷,辄以死请。”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感卿此意,良用恻然。今从所请,以旌谏诤。”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侯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秦、陇盗贼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有众十余万。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通候其无备,简精甲夜袭之,贼众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虏男女数万口而还。

炀帝江都,令通镇长安。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既而义师济河,大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或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高祖日:“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寻以本官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转工部尚书。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B.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C.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D.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幸,文中指隋炀帝到江都。“幸”做“亲临某地”讲时,通常是帝王的专用词,而做“宠幸、宠爱”讲时,也可用在帝王之外的其他人身上。
B.判,在文中的意思是兼任某一职务。另外“兼、领、摄”等词也有同样的意思和用法。而“行、署、权、假”等词,则均可表示代理某一职务。
C.亲戚,古代“亲”和“戚”有明显的区别:“亲”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戚”则指以婚姻为纽带而联成的关系。
D.光禄大夫,汉代始设,没有固定员数和固定职务,通常作为一种荣誉名号授给有功劳、有政绩的文武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突通看淡物质财富。平定薛举之时,其他将领都争抢薛举堆积成山珍宝,只有他不为所动。连高祖都称赞他清正奉国,名不虚传。
B.屈突通敢于直言进谏。文帝在盛怒之下想要斩杀慕容悉达和一千五百名监牧官,经过屈突通的竭力谏诤,文帝终于醒悟,免去了部分人的死罪。
C.屈突通恪守臣子本分。义兵起时,他曾表示要为国捐躯,并坚持战斗到力竭被擒。正因为他的忠贞,高祖释放了他,并继续委以官职。
D.屈突通带兵足智多谋。他在帅兵讨伐刘迦论时,并不与之正面对抗,而是扬言退兵以使迦论放松警惕,趁其不备以偷袭的方式斩杀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
(2)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