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释)①刘长卿遭际坎坷,一生中两次遭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贬往潘州南巴尉(今广东省茂名市)经过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与两位友人话别时所写。②沧洲:滨海之地,古代常指隐士居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明明是遭受贬谪,却说是“承优诏”,这是正话反说,抒发诗人胸中不平之气。
B.诗人感慨自己徒然通晓世间万事而不受赏识,只能学那醉饮狂歌的古人浇愁遣愤。
C.颔联写江月明朗,胡雁飞过,淮南叶落山多,渲染雄浑壮阔之景反衬内心忧郁之情。
D.尾联写友人与自己都已老态龙钟,还殷勤叮嘱自己留意风波险恶,让自己惭愧感动。
【小题2】“寄身且喜沧洲近”中的“喜”如何理解,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11 04:04: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陷落,刘长卿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时。②摇落:零落,凋残。③旧垒:指当年南朝留下来的包括吴公台在内的防御工事。④磬:寺院中敲击以如今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小题1】下面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扣题,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入"字揭示了诗人情随景迁,微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怅惘。
B.颔联宕开一笔,转而细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野”字,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的失意苦闷,“少”字暗示了诗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C.颈联上句写远景,通过西风残照,寂寂废垒等意象,写出了吴公台四周苍茫的暮色,“依”字极有韵味,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
D.颈联下句写近景,诗人用一个“寒”字,把听觉感受转化成触觉感受,将诗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己内心感受巧妙地融合了起来。
E. 全诗前三联着力写景。首联“摇落”“秋”字挈领全篇,奠定情感基调;颔联由远及近,景中含情;颈联视听结合,意境悄怆幽邃。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请你说说它们在内容与情感上的异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唐代:刘长卿
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
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
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
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
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
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注:此诗是刘长晚年被眨转任途中之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汀洲”四句:早春时节,江中小洲日渐回暖,湘水清澈,美丽春色淡雅和谐;举目所见如此春景,不禁起思乡之情。
B.“日华”四句:春阳普照,旷野雪地浮映一片光辉,湘江清波,春意尽染;春风吹拂,北渚萌生香草,枯枝萌发新绿。
C.“江山”两句:面对亘古不变的江山,不禁泛起悠远的怀古之思;听到凄清的猿鸣鸟啼,又勾起人到暮年的无尽感慨。
D.“君问”两句:湘江中渔人唱歌,其乐融融;君若问渔人为何如此逍遥快乐,渔人定会说,歌唱是为消解捕鱼的辛劳。
【小题2】“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两句中,“浮”“染”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态景物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雪》)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
【小题3】同样是写“渔人”形象,本诗与下列诗句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