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侃传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军佐或以谈戏废事者,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将吏则加鞭扑,曰:“樗蒲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益实用。君子当正其威仪,何有蓬头、跣足,自谓宏达邪!”有奉馈着,必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臻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礼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资治通鉴》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辄朝运百于斋外   甓:瓦
B. 终日敛膝坐 危:端正
C. 听事前余雪犹湿     听事: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
D. 后正会    正会:正月初一聚会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诸参佐或以谈废事者 ③自弃也
②如不佃而贼人稻 ④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
A. 两个“戏”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B. 两个“戏”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C. 两个“戏”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D. 两个“戏”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小题3】比较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问其故
②有奉馈者,必问其所由
③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
④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4】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A. 过分地悠闲安逸,恐怕不能够做成大事
B. 谁悠闲安逸超过你们,谁就不能做成大事
C. 过分地悠闲安逸,只怕不可以承担大事
D. 谁悠闲安逸超过你们,谁就很难承担大事
【小题5】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A. 倘若是努力工作所达到的,即使轻微也一定高兴,慰问后加倍赏赐
B. 倘若是用力气换来的,东西即使轻微也一定高兴,慰问后加倍赏赐
C. 倘若是自己劳动所得,东西即使轻微一些也一定高兴,慰问后甚至两倍三倍地赏赐
D. 倘若是在协作中用力气换来的,东西再少,也在慰问后,成倍甚至两三倍地予以赏赐
【小题6】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A. 他管理众务,微服密访,都是这类做法
B. 他综合治理,细微周密,都是这一类做法
C. 他监督杂物,但作风细密,此类的作风多得很
D. 他总理众务而作风细密,都像上述这类情况
【小题7】下列对陶侃的为人做事评述概括较好的一项是
A. 陶侃为人聪慧敏捷,恭谨从政,办公负责,作风认真,爱憎分明,禁赌罚懒,奖励劳动,拒礼推贿,重视农工,爱惜物资。
B. 陶侃胸怀大志,聪明恭谨,综理微密,奖勤罚嬉,劝农工,惜分阴,平时不忘“物尽其用”。
C. 陶侃为人聪明敏捷,办事严肃认真,痛恨赌博,时时勤政爱民,作风俭朴,重视粮食生产,做到了“物尽其用”。
D. 陶侃有政治家头脑和军事家作风,反对不正之风,工作平易近人,提倡节约,重视农业生产,是勤政爱民的父母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12-21 09:54: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下列小题。

齐威王使田忌救赵。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馀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小题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与《左传》同属  体史书。
【小题2】解释句中加点词。
(1)孙膑与庞涓学兵法(_____________)
(2)自以能不孙膑(_____________)
(3)齐使者载与之齐(_____________)
(4)所利不能其所伤(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法断其两足 楚国方城为城,汉水以为池
B.乃以田忌为将孙子为师    昭王南征不复
C.田忌欲引兵赵    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
D.君问诸水滨 宫之奇以族行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小题5】许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  就出自本文中历史时间, 出自《庖丁解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东大水,民多饥乏。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吏民能假贷贫民者,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产业。使者分部护之,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
汉既得浑邪王地,陇西、北地、上郡益少胡寇,诏减三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之徭。
上将讨昆明,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是时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于是除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以故吏弄法,皆谪令伐棘上林,穿昆明池。
是岁,得神马于渥洼水中。上方立乐府,使司马相如等造为诗赋,以宦者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弦次初诗以合八音之调。诗多《尔雅》之文,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必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及得神马,次以为歌。汲黯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说。
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黯曰:“臣虽不能以言屈陛下,而心犹以为非。愿陛下自今改之,无以臣为愚而不知理也。”上顾群臣曰:“黯自言为便辟则不可,自言为愚,岂不信然乎!”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一》,有删改)
【注】①买复:谓平民纳资免除徭役。汉制,爵位到五大夫起就可免除徭役。②八音: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音调。③便辞:善于迎合他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
B.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
C.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
D.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指战国、秦、汉时对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的通称,与当时关东含义相同。
B.冠盖,指官吏的官帽服饰和车乘的顶盖,后用以称达官贵人,本文特指使者。
C.乐府,指古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也成为一种诗体名。
D.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合称,也就是《诗》《书》《礼》《乐》和《春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地区发生水灾,朝廷将七十多万灾民迁徙到函谷关以西及朔方郡以南的新秦中地区,由官府救济生活、帮助生产,耗资巨大。
B.汉朝得到浑邪王的辖地后,陇西、北地、上郡一带的外族入侵也减少了,为了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皇帝下令将三郡的屯戍部队减半。
C.由于战争频繁,许多百姓购买爵位来逃避兵役,导致可征调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朝廷除去他们的爵位,将他们发配去砍伐荆棘,挖昆明池。
D.汲黯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与皇帝意见相左,于是义愤填膺地进行劝谏,在皇帝拒绝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遭到了皇帝的讥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吏民能假贷贫民者,尚不能相救。
⑵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
治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魏文明太后欲废魏主,穆泰切谏而止,由是有宠。及帝南迁洛阳,所亲任者多中州儒士,宗室及代人往往不乐。泰自尚书右仆射出为定州刺史,自陈久病,土温则甚,乞为恒州;帝为之徙恒州刺史陆叡为定州,以泰代之。泰至,叡未发,遂相与谋作乱,阴结镇北大将军乐陵王(元)思誉、安乐侯(元)隆等,共推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主。叡以为洛阳休明,劝泰缓之,泰由是未发。
颐伪许泰等以安其意,而密以状闻。行吏部尚书任城王澄有疾,帝召见于凝闲堂,谓之曰:“穆泰谋为不轨,扇诱宗室,脱或必然,今迁都甫尔,南北纷扰,朕洛阳不立也。此国家大事,非卿不能办。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对曰:“泰等愚惑,正由恋旧,为此计耳,非有深谋远虑;臣虽驽怯,足以制之,愿陛下勿忧。虽有犬马之疾,何敢辞也!”帝笑曰:“任城肯行,朕复何忧!”遂授澄节、虎符、御仗左右,仍行恒州事。
行至雁门,雁门太守夜告云:“泰已引兵西就阳平。”澄遽令进发。右丞孟斌曰:“事未可量,宜依敕召并州兵,然后徐进。”澄曰:“泰既谋乱,应据坚城;而更迎阳平,度其所为,当似势弱。泰既不相拒,无故发兵,非宜也。但速往镇之,民心自定。”遂倍道兼行。先遣治书侍鲺李焕单骑入代。出其不意,晓谕泰党,示以祸福,皆莫为之用。泰计无所出,帅麾下数百人攻焕,不克, 走出城西,追擒之。澄亦寻至,穷治党与,收陆叡等百余人,皆系狱,民间贴然。澄具状表闻,帝喜,召公卿,以表示之曰:“任城可谓社稷臣也。”
魏主以有罪徙边者多逋亡,乃制一人逋亡,阖门充役。光州刺史博陵崔挺上书谏曰:“天下善人少,恶人多。若一人有罪,延及阖门,则司马牛首桓魋之罚,柳下惠婴盗跖之诛,岂不哀哉!”帝善之,遂除其制。
(选自《资治通鉴·齐纪六》,有删改)
注①魏主:与后文的-“帝”皆指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②休明:美好清明,多指政治教化好。③桓魋:春秋时宋大夫,曾有宠于宋景公,后得罪,景公要抓他,逃到卫国,司马牛是他的兄弟。④盗跖:春秋时期人,曾率众起事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柳下惠为其兄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B.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C.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D.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州,又名中土、中原、中国,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是河南省的古称。
B.犬马,古时臣下对君主自比之词,表示愿供驱使。文中是古代大夫对自己生病的一种委婉的自谦说法。
C.虎符。做成伏虎形状的兵符,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所用的凭证。
D.社稷,是古代帝王所祭神的总称,用来代指国家;“社”指谷神,“稷”指土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泰在文明太后废主一事上曾有恩于皇帝,朝廷迁都洛阳后,他以身体不适应定州当地气候为由,被改派做恒州刺史,与陆叡互换任职。
B.穆泰到达恒州之后,勾结陆叡等人想要推举元颐作皇帝,元颐假装统一,暗地里却把这种情况密奏朝廷,皇帝因此请任城王元澄出面讨贼。
C.在讨伐穆泰的过程中,元澄听从了右丞孟斌的建议,对双方形势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作战策略,最终取得胜利,活捉穆泰。
D.在处罚流放罪犯逃亡一事上,光州刺史崔挺与皇帝意见相左,他以司马牛和柳下惠为例进行劝谏,最终说服了皇帝,废除了先前的株连制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泰谋为不轨,扇诱宗室,脱或必然,今迁都甫尔,南北纷扰,朕洛阳不立也。
(2)澄亦寻至,穷治党与,收陆叡等百余人,皆系狱,民间贴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拨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仗父兄之烈 烈:功业,功绩
B.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逆:违逆
C.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徒:只是
D.中江举帆     举:升起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余船以次俱进
B.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引军北还 引觞满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B.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C.初一交战,操军不利D.上建旌旗,豫备走舸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拨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小题5】概述周瑜劝说孙权迎战曹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