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廷敬,初名敬,字子端,顺治十五年进士。是科馆选,又有顺天通州陈敬,上为加“廷”字以别之。康熙元年,假归。四年,补原官。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十四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改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与学士张英日直弘德殿,圣祖器之,与英及掌院学士喇沙里同赐貂皮五十、表里缎各二。十七年,命直南书房。丁母忧,遣官慰问,赐茶酒。服除,起故官。二十一年,典会试。迁礼部侍郎。

二十三年,调吏部右侍郎,兼管户部钱法。疏言:“自古铸钱时轻时重,未有数十年而不改者。向日银一两易钱千,今仅得九百,其故在毁钱鬻铜。顺治十年,改旧重一钱者为一钱二分五厘,十七年又增为一钱四分,所以杜私铸也。今私铸自如,应改重为轻,则毁钱不禁自绝。产铜之地,宜停收税,听民开采,则铜日多,钱价益平。”疏下部议行。

擢左都御史,疏言:“方今要务,首在督抚得人。为督抚者,不以利欲动其心,然后能正身以董吏。吏不以曲事上官为心,然后能加意於民;民可徐得其养,养立而后教行。皇上考察督抚,则以洁己教吏,吏得一心养民教民为称职,庶几大法而小廉。”疏并议行。

上尝召问朝臣谁能诗者,廷敬以王士祯对,又举汪琬应博学鸿儒,并以文学有名于时。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始廷敬尝亟称两人,或谓曰:“两人廉而刚,刚易折,且多怨,恐及公。”廷敬曰:“果贤欤,虽折且怨,庸何伤?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有删改)

(注)①圣祖:康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
B.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
C.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
D.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由皇帝主持测试,被测试者称为贡士。
B.“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
C.丁母忧,即丁内忧,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子女为父母守丧期间不做为官、婚娶、应考等事。
D.“户部”是官署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饷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廷敬重视人才,多次向康熙推荐才华横溢和廉洁清正之人,比如有名的王士祯、汪琬、陆陇其、邵嗣尧等人,都是他推荐的。
B.陈廷敬对考核官吏很有见识,认为朝廷考察督抚应当从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教导管束属官,一心为百姓做事进行。
C.陈廷敬很有才华,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康熙曾在他名字中加一“廷”字,并且多次升迁他的职位,还奖赏他貂皮和表里绸缎。
D.陈廷敬理财有方,在掌管户部期间,他主张钱币改革。他提出制钱改重就轻,停收铜税,增加铜源等,以此来改变毁钱卖铜的现象。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为督抚者,不以利欲动其心,然后能正身以董吏。
(2)廷敬曰:“果贤欤,虽折且怨,庸何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2 09:07: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黄贞麟,字振侯,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惩讼师,州郡懔然。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

②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人系狱候勘。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

③河南优人朱虎山,游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藏匿故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贞麟力白其诬。逮至京师复勘,刑鞫无异,贞麟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

④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余人,贞麟勘多愚民无知,徒坐月及为首者。捕人索财于水姓,不得,指为月党,追至新蔡杀之。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抚镇发兵围之,系其众至凤阳。贞麟廉得实,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其理枉活人多如此。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

⑤康熙九年,授直隶盐山知县。地瘠而多盗,立法牌甲互相救护。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盗日以息。清里役,逃亡者悉与豁除,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十二年,旱,谓父老曰:“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及秋征,吏仍以旧额进。贞麟曰:“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立令除之。又永革杂派陋例,民皆感其惠。

( 选自《清史稿》 )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则或舞文吏为注名  (2)徒月及为首者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上天乎 (_______)
A.牵连  B.冒犯  C.空虚  D.归咎
(2)以他事解官 (_______)
A.不久 B.返回  C.临时  D.心烦
【小题3】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敦匿敌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
【小题4】第④段中“如此”指的是黄贞麟审案具有(1)___ (2)____ (3)____ 的特点。
【小题5】有人说,第①段“祷雨坛下”和“三日果雨”有些荒诞不经,请说说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冕传

清朱彝尊

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学听村童诵书,暮亡其牛,父怒,挞之。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安阳韩性异而致。之,遂从性学,通《春秋》。

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艮为江浙检校,冕往谒,履敝不完,足指践地。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高邮申屠駧任绍兴理官,过钱塘,问交于王艮。艮曰:“里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合于俗,君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駧至,即遣吏自通。冕曰:“吾不识申屠君。”谢不见。駧乃造其庐,执礼甚恭。冕始见之。

东游吴,北至燕。泰不华荐以馆职,冕曰:“公愚人哉!不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翰林学士危素,冕不识也;居钟楼街,冕知之。一日,素骑过。冕,冕揖之坐,不问名姓,忽曰:“公非住钟楼街者耶?”曰:“然。”冕更不与语。素出,或问客为谁,笑曰:“此必危太朴也。吾尝诵其文,有诡气,今睹其人举止,亦然。”

冕善诗,通篆籀,始用花乳石刻私印,尤长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题诗其上,语含讽刺,人欲执之。冕觉,乃亟归。谓友曰:“黄河北流,天下且大乱矣。”携妻孥隐会稽之九里山,号煮石山农。

太祖既取婺州,遣胡大海攻绍兴。居人奔窜,冕不为动。兵执之,与俱见大海,大海延问策,冕曰:越人秉义,不可以犯;若为义,谁敢不服?若为非义,谁则非敌?”太祖闻其名,授以谘议参军,而冕死矣。

朱彝尊曰:当元之季多逸民,冕其一也。自宋文宪《传》注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因别为传,上之史馆,冀编纂者择焉。

(节选自《朱彝尊选集》)

(注)宋文宪,即明朝宋濂,著有《王冕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阳韩性异而致之 致:招引
B.冕被古冠服随车后 被:穿戴
C.素骑过冕 过:经过
D.当元之季多逸民   季:末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举”指进士科考试,文中泛指科举考试。进士科原为考试科目之一,明清以来,以进士科考试最为重要。
B.“拜其母”是古人的一种结交礼,表示结成通家之好。王艮把王冕带去拜见自己的母亲,表明他对王冕的赏识与器重。
C.“篆籀”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书体。具体而言,“籀”指大篆,“篆”一般由大篆简化而来。
D.“太祖”本是对先祖的称谓,后多用作开国帝王的庙号。从王冕的生活时代推断,“太祖”当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愚人哉!不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
②因别为传,上之史馆,冀编纂者择焉。
【小题4】根据文章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凡画山水,林木当先,峰峦居后。峰峦者,山之骨骼;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见骨骼先见眉目,故林木须要精彩。譬诸人形骨骼匀停,而眉目俗恶,乌得成佳士?譬诸军旅前锋不扬,何以张后队?故古人未练石先练树。

②况山林非园林可比:园林木植栽培修理,梃干端直,枝叶葱茂,故绘之者易;山林木植,深岩无主,听其荒滋,小者桮棬,大者巑岏,不凿其真,无伤其直,阴森鼪径,响挂空潭,云栖之,露袭之,纵横而出,无不顺适其性,克全其天,故绘之者难。夫惟胸涤尘埃,气消烟火,操笔如在深山,居处如同野壑,松风在耳,林影弥窗,抒腕探取,方得其神。否则虽绘其形,如园林之木植,不能得其天然之野态。

③且树法非石法可比 :石有皴擦点染,犹可藏拙;树则筋骨毕露,少有背逆,人即见之。故绘之者必用笔法,或用钉头鼠尾,或用蜂腰鹤膝,务要遒劲,一笔数顿即成梃干,不可回护。一笔要当一笔用,如一笔气力不到则败矣。一笔败则通身减色,而烟火市气由是而出。子其慎之!

(节选自清朝布颜图《学画心法问答》)

【小题1】第①段中划线句子对阐明事理有何作用?
【小题2】根据②段,用自己的话说明画山林树木之难的原因。
【小题3】郑板桥画竹主张“意在笔先”,本文那句话与其有相通之处?
【小题4】下列句子不是写“画树法”,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