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寄舍弟墨第四书

凡人读书,原拿不定发达。然即不发达,要不可以不读书,主意便拿定也。科名不来,学问在我,原不是折本的买卖。愚兄而今已发达矣,人亦共称愚兄为善读书矣,究竟自问胸中担得出几卷书来?不过挪移借贷,改窜添补,便尔钓名欺世。人有负于书耳,书亦何负于人哉!昔有人问沈近思侍郎,如何是救贫的良法?沈曰:读书。其人以为迂阔。其实不迂阔也。东投西窜,费时失业,徒丧其品,而卒归于无济,何如优游书史中,不求获而得力在眉睫间乎!信此言,则富贵,不信,则贫贱,亦在人之有识与有决并有忍耳。

(乙)

板桥自叙(节选)

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并不能为清诗清文也。何必侈言前古哉?”明清两朝,以制艺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出,乃为正途。若漫不经心,置身甲己榜之外,辄曰:“我是古学。”天下人未必许之,只合自许而已。老不得志,仰借于人,有何得意?

【小题1】作者在甲文中说自己“便尔钓名欺世”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甲文中说沈“不迂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作答)
【小题3】对乙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板桥的诗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思,说理归结到圣贤,文章必定切合于实际。
B.(板桥的诗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思,说理一定引用圣贤名句,文章具有使用价值。
C.(板桥的诗文)都是表达与众不同的想法,说理归结到圣贤,文章必定适用于生活。
D.(板桥的诗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思,说理归结到圣贤,文章必定涉及日常生活。
【小题4】甲、乙两文都谈到有关读书作文的内容,而甲文重在阐述读书_______;而乙文主要反对一味_______现象。
【小题5】上面两个文段中都有超越当时一般人的见识。任选其中一个亮点,谈谈你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9 05:50: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敬亭传

清吴伟业

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盖曹姓。年十五,犷猂无赖,名已在捕中。走之盱眙,困甚。挟稗官一册,非所习也,耳剽久,妄以其意抵掌盱眙市,‘则已倾其市人。久之,过江,休大柳下,生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日:“嘻!吾今氏柳矣!”

②后二十年,金陵有善谈论柳生,衣冠怀之,辐辏门巷,车常接毂,所到坐中皆惊。或问生何师,生日:“吾之师乃儒者云间莫君后光。”莫君言之日:“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非天下至精者,其孰与于斯矣?”柳生乃退就舍,养气定词,审音辨物,以为揣摩。期月而后请莫君。莫君曰:“子之说未也。闻子说者,欢咍嗢噱,是得子之易也。”又期月,日:“子之说几矣。闻子说者,危坐变色,毛发尽悚,舌桥然不能下。”又期月,莫君望见惊起日:“子得之矣’!目之所视、手之所倚,足之所跋,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此说之全矣!”于是听者傥然若有见焉:其竞也,恤然若有亡焉。

③已而柳生辞去,之扬州,之杭,之吴。吴最久。之金陵,所至与其豪长者相结,人昵就生。其处己也.虽甚卑贱.必折节下之;即通显,敖弄无所诎

④未几而有左兵之事。左兵者,宁南伯良玉军。噪而南,寻奉诏守楚,驻皖城待发。宁南尝奏酒,思得一异客,乃檄生至。进之,左以为此天下辩士,欲以观其能,帐下用长刀遮客,引就席,坐客成震慑失次。生拜讫,索酒,诙啁谐笑,旁若无人者。左大惊,自以为得生晚也。

⑤阮司马怀宁,生旧识也,与左郄而新用事。生还南中,请左日:“见阮云何?”左无文书,即令口报阮,以捐弃故嫌,图国事于司马也。生归,对如宁南旨,且约结还报。及闻坂矶筑城,则顿足日:“此示西备,疑必起矣!”后果如其虑焉。

⑥初,生从武昌归,以客将新道军所来,朝贵皆倾动;顾自安旧节,起居故人无所改。逮江上之变,生所携及留军中者,亡散累千金,再贫困而意气自如。或问之,日:“吾在眙市上时,夜寒藉柬藁卧,屝履踵决,行雨雪中,窃不自料以至于此。今虽复落,尚足为生,且有吾技在.宁渠忧贫乎?”乃复来吴中,每被酒,常为人说故宁南时事,则欷歔洒泣。既在军中久,其所谈益习,而无聊不平之气无所用,益发之于书,故晚节尤进云。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同行数十人日 顾:回头看
B.子之说几矣   几:屡次
C.以捐弃故嫌   捐;舍弃
D.逮江上之变   逮:等到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敬亭年轻时,是个市井无赖之徒,名在捕快捉拿之列,无奈逃亡盱眙;但他喜读稗官野史,耳剽口熟,竟能在盱眙市中凭借说书使市人倾倒。
B.柳敬亭师从云间莫后光钻研说书技艺,通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他的说书能够使听众进入忘我的境界。一时间门庭若市,社会名流对其怀想赞叹。
C.柳敬亭不仅誉满艺坛,他和左良玉的遇合也颇具传奇色彩。面对左良玉的“长刀遮客”,他面不改色,谈笑风生,显示出了雄辩家的胆识和气度。
D.柳敬亭的一生亲历沧桑,目睹兴亡。南明王朝江上之变后,江山易主。他复来吴中,仍然时时忆起宁南之事,唏嘘落泪,无所事事,孤寂无聊。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处己也,虽甚卑贱,必折节下之;即通显,敖弄无所诎。
(2)夜寒藉束藁卧,屝履踵决,行雨雪中,窃不自料以至于此。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柳敬亭说书技艺精进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威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在廷时无可亦无可称   訾:非议
B.而其堂曰“万柳之堂”   榜:题名
C.则之飞梁架于水上者   向:过去
D.又何必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朘:捐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则往往为别馆自娱   ②然而隐忍
B.①而无爱惜   ②为秦人积威之
C.①有终身不得至者   ②去今之墓而葬
D.①斩焉无一株存   ②臣闻求木长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公任职时虽没做什么大事,但他修建的“万柳堂”却为后人留下一处观赏美景,作者认为这是他的一大功绩。
B.作者曾经三游万柳堂,三次所见均不相同。从原来的稍有亭榭到最后的颓败不堪,万柳堂已名不副实。
C.作者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士大夫,应该更多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过于在乎财富之类的身外之物。
D.本文由开篇的议论引出后文的游览万柳堂的经历,最后再以议论收尾,叙议结合,结构完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短 墙 之 外 骑 行 者 可 望 而 见 其 中 径 曲 而 深 因 其 洼 以 为 池 而 累 其 土 以 成 山 池旁 皆 蒹 葭 云 水 萧 疏 可 爱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2)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经堂记

乾隆中,杭州先正曰卢学士,所居曰抱经堂。登是堂也,无杂宾,无杂言焉。今大学士仪征阮公所燕居曰研经室。入是室也,无杂宾,无杂言焉。夫言之厖,由学之歧也;所居之猥缛,由嗜好之俚也;宾客之鼓孰污哗,由主人之不学也。

京师宣武坊,有堂薛然,曰问经堂。主人出,窥其容,颀然者;聆其欬,铿然者;试其行,肫然者;从之游,效其威仪,速然者。虽以龚鞏祚之吴然喜言百家,登是堂,愀乎非五经之简毕不敢言焉。

主人陈其氏,庆镛其名,颂南其字,福州其籍,户部主事其官,曩尝与鞏祚游阮公之门者也。鞏祚题其楣之左偏。

注:①卢文绍(1736—1795),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抱经,浙江余姚人。乾隆进士,官至侍读学士。②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书法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③厖,读若忙,杂乱之义。④猥缛,(装饰)繁杂之义。⑤鼓孰污哗,喧嚣嘈杂之义。⑥读若忾,亦作咳。咳嗽之义。⑦肫,读若谆。肫然,惇厚一致貌。
【小题1】本文作者龚鞏祚,也即《病梅馆记》的作者,晚清著名文人(  ),号( )。
A.龚自珍 静庵B.龚颐正 定庵
C.龚颐正 静庵D.龚自珍 定庵
【小题2】本文是为陈庆镛的问经堂作记,为何先从卢文绍的抱经堂和阮元的研经堂写起?
【小题3】请简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庐山后记

郓敬

自白鹿洞西至栗里,皆在庐山之阳;闻其阴旷奥,未至也。

四月庚申,以事赴德化。壬戌,侵晨,沿麓行。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测香谷泉。出太平宫,宝石池。甲子,渡江览湓口形势。乙丑,返宿报国寺。大雨,溪谷皆溢焉。

丙寅,偕沙门无垢,篮舆曲折行润中,即锦润也。度石桥,为锦绣谷,名殊不佳;得红兰数本,宜改为红兰谷。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视前后人,在绡纨中。云过,道旁草木罗罗然,而润声清越相和答。遂蹑半云亭,试心石,经“庐山高”石坊,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润,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径天池口,至天池寺。寺有石池,水不竭。东出为聚仙亭、文殊岩。岩上俯视,石峰苍碧,自下矗立,云拥之,忽拥起至岩上,尽天地为绡纨色,五尺之外,无他物可见。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返天池口,东至佛手岩,行沉云中,大风自后推排,云气吹为雨,洒衣袂。坐升仙台,拊御碑亭,云益重。至半云亭,日仍融融然耳。无垢辞去,遂独过铁塔寺而归。

天池之云,又含鄱岭、神林浦之所未见。他日当赢数月粮居之,观其春秋朝夕之异,至山中所未至,亦得次第观览,以言纪焉,或有发前人所未言者,未可知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其阴旷奥     益:更加
B.出太平宫,宝石池 漱:饮,吸吮
C.遂蹑半云亭,试心石 睨:斜着眼看
D.坐升仙台 蹊:奇怪
【小题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听说庐山的背面非常的阴森、宽广而神秘,不如南面面对阳光,视野开阔,所以他不想到那儿去。
B.丙寅日,在无垢小和尚的带领下,作者乘着竹轿子,到了锦秀谷这个地方。但是这个名字特别不好,所以他认为不如改为 “红兰谷” 。
C.从锦绣谷往上,这里云雾缥缈,视线不佳。所以作者看看自己前后的登山者,皆处于薄纱之中,而云雾好像从人的腋下飘过一般。
D.本文描写了庐山的云海变幻,重点写了锦绣谷、 “庐山高” 石坊、文殊岩三处的云海,再现了庐山云海瞬息万变的飞动飘忽之美。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刺客列传》)
(2)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魏公子列传》)
(3)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淮阴侯列传》)
【小题4】文中描写了“庐山高”上的山石、云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曲全子,予之母弟也。少颖悟,天资孝友。以予有十年之长儿时尝受经于予故事予犹师也
②性坦率,与人略无崖岸。当酒酣耳热,视世闲富贵儿皆卧之百尺楼下。然不喜场屋之学,人或勉之,曰:“吾兄已世其家,吾亲已享其禄,吾事济矣。谁能踽踽从原夫辈觅官耶?”
识者以为达。平居季孟间,把酒赋诗,对床听雨,眷眷然不忍舍去。当是时,吾二亲康健,岁时上寿,斑衣罗拜。里人荣之,指以为庆门,故榜其堂曰“双橘”。一时名卿大夫士争相歌咏其事。自尔洊罹忧患,生寡食众,贫不能生,兄弟狼狈,糊口于四方。渠亦澠俛,赴调,得监亳州酤,意愈不乐,自是日饮,无何似与世相忘者。未几,疾作,竟不起。
③平生所为诗,无虑数百篇。既没之后,而二子方啼笑梨栗,岂知乃父之遗文当珍赏深藏,以保于不朽哉?已而旅榇北归,予屡索于残编断稿中,了不可得。以是予与季弟每兴言及此,辄声与涕俱出,盖痛其不复见矣。况九原之恨其能已乎!
④阅再岁,饭素于大清安禅寺。偶于稠人中得故人李仲佐,握臂道旧。且复谓予曰:“元捕不幸今十年矣!念一死一生之际,未能忘情。时令人诵《曲全子集》制,如对晤语。”予惊闻其说,愿请一见。既而得之,长篇短章凡四十有七,惜乎所得之不多也。虽然,尝一脔鼎味知矣。奚以多为?
⑤吾弟名宷,字元辅,曲全子盖道号云。明昌改元之明年春正月中浣日。
(节选自王轩《拙轩集》)
(注)①原夫辈:乡愿一类人。②洊罹:遭遇。③澠俛:努力。④榇:棺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渠亦澠俛( )   (2)阅再岁(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斑衣罗拜(  )。
A.招纳  B.排列  C.分布  D.轻软的丝织品
(2)况九原之恨其能已乎(  )。
A.恐怕  B.还是  C.难道  D.调节节奏,无实义
【小题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予有十年之长儿/时尝受经/于予故/事予犹师也
B.以予有十年之长/儿时尝受经于予故/事予犹师也
C.以予有十年之长儿/时尝受经于予/故事予犹师也
D.以予有十年之长/儿时尝受经于予/故事予犹师也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不喜场屋之学,人或勉之,曰:“吾兄已世其家,吾亲已享其禄,吾事济矣。谁能踽踽从原夫辈觅官耶?”
【小题5】纵观全文,从体裁看这是一篇(  )(选择),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A.序言B.悼词C.文学评论D.游记
【小题6】简要概括第②段中曲全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