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新城道中(其二)

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①本诗写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之时。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论语·微子》中“长沮、桀溺耦而耕”。
【小题1】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议论起笔,表明诗人此次出行心情悠闲,“听溪声”的动作也印证了这一点。
B.诗歌第三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颈联中作者想到了几日霏霏细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情感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D.尾联诗人釆用了设问的修辞,既是感叹山间歧路多,也是感叹人生道路之难行。
【小题2】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13 12:4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

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苏轼一生坎坷,几上几下,最后客死异乡,与屈原有一些相似之处。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运用了动静结合、铺叙、渲染、夸张和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选取庆祝端午节的几个场面,描写出了端午节的盛况。
B.“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指屈原已远离了自己的故土,被流放到了外地,两鬓白发如霜。这正是屈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C.词的下片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肝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②会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①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黄狗,右臂擎苍鹰。②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效免了魏尚,仍让魏尚作云中太守。
【小题1】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词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托着苍鹰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出猎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一句,作者直率地抒发了企盼有一天能够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的豪情。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数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小题2】对于这首宋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借描写出猎来抒写报国热情,场面描写威武雄壮,围猎气氛渲染浓烈,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两首词都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仰慕,并分别具体刻画了孙权出猎和周瑜破敌的英雄形象。
B.在内容的描写方面,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都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爱国热情,同时在不同程度上都流露出了失意的情绪。
C.在结构安排上,这首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相似之处,上阕或叙事,或写景,下阕或抒情,或怀古,但都能做到熔铸自然,辉映生色。
D.在表现手法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主要是把自己和周瑜来对比,《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则把自己和孙权来类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使用的纪年法是( )
A.干支纪年法
B.年号纪年法
C.生肖纪年法
D.公元纪年法
【小题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破荆州(当) 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
B.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 举尊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轻易得到。骤,突然)
D.酒临江(酿酒) 一世之雄也(固然)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西望夏口,望武昌
A.幽壑之潜蛟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C.鱼虾而友麋鹿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小题4】下列句子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何陋之有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题5】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句读之不知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小题6】翻译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