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二首(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释)①西汉时,苏武被困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改。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不屈而死。②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
【小题1】下列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苏武的典故写诗人晚年的困厄境况,十分准确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B.用张巡的典故是诗人以史明志,写自己虽然被俘了,但是要坚持斗争永不屈服。
C.“久”字写出了持续困厄的时间之长;“空”字则突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
D.连用两个典故紧承首联的自我描述,诗人情绪激昂、内心悲愤,照应了题目。
【小题2】本诗颈联情景交融,特色鲜明,请结合全诗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15 08:0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南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本词意思的两项是(    )
A.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又名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触发旅人思乡之情。
B.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对暮春的惋惜之情。
C.“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 “又”,表明作者因鹃夜啼后离去,终于让自己心绪趋于平静。
D.“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故山”,故乡。“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进一步表明处境,生发感慨。
E. 纵观全词,作者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的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表达人生的感慨。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小题2】“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