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公所命名,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官宪使   陟:提拔,升迁
B.孺允公所居堂   葺:修补房屋
C.之楣间   揭:张贴、悬挂
D.余友周孺允所读书之室也   构:购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指后隙地谓允曰/孰能讥之乎
B.夫公之所以用心者如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公所命名/与四人拥火
D.不及归而没金陵/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 )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②公以言事忤犯天子,谪岭南十余年
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⑤乃复以科名望求其子孙   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恩泽也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B.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C.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D.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小题5】下列关于本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一、二段先叙述杏花书屋的建造由来,再叙述书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经历,并描写书屋建造情况和环境景物,然后抒发作者“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的感慨。
B.第三段由杏花书屋的名字联想到唐代进士及第之后的杏园之宴的盛况,并指出玉岩公“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但仍有期望子孙后代有功于国家的思想。
C.作者赞美玉岩公敢于直言,不怕触怒皇帝,是有气节的表现;他身处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击而能寄希望于未来,是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的表现。
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岩公昔日的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然而“其后有不知所在者”,与周氏父子的道德风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最后祝周氏子孙秀发。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2)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3)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22 10: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父异爨  迨:等到B.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C.大母余曰  过:走过D.大女郎也  类:像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A.今臣亡国贱俘B.其制稍异于前
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小题3】对下面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形影相吊(慰问) ②寻蒙国恩(随即,不久) ③逮奉圣朝(趁着)    
④逾庖而宴(客厅) ⑤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⑥遂去,不复与言(前往某地)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⑥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脊轩志(节选)

归有光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家谱记(节选)

归有光

归氏至于有光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杪忽:形容甚少,甚微。②戒宾:邀请宾客之礼。③素节翁:归有光高祖的祖父归度,字彦则,号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   爨:烧火煮饭B.大母余曰   过:经过
C.俎豆壶   觞:酒杯D.出庖下之馂   馂:残羹剩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鸡栖厅   而何以至
B.先妣抚甚厚   归氏至于有光
C.某所,母立于兹。   岁时荐祭
D.儿之成,可待乎   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选文中,归有光将大家庭分崩离析、破落之感慨,对祖母、母亲的思念与眷恋,怀才不遇、功名未就之喟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动人的魅力。
B.《家谱记》选文中,记叙了归氏家族一天天衰败的现实,家中后辈不爱学习,也不懂礼义廉耻,归有光认为这丢了归氏祖先的脸。
C.《项脊轩志》选文中,归有光主要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令读者动容。
D.《家谱记》选文中,归有光认为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见。

同类题3

阅读下列课内选段,回答文后各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制稍异于前
B.然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C.移其民于河东
D.谋动干戈于邦内
【小题2】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娘以指叩门扉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先妣抚之甚厚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从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因此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产生共鸣。
B.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二是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三是写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
C.这段文字,将大家庭分崩离析、破落之感慨,对祖母、母亲的深深怀念与眷恋,及怀才不遇、功名未就之喟叹与对亡妻的真挚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动人的魅力。
D.和《五人墓碑记》选择重大题材、阐明生死重大意义不同,这段文字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题材尽管小,却很能打动人心。“事事而情深”构成了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归有光
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其先汴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至贵一公,始家昆山之吴家桥。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贤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谊,学士吴文定公铭其墓曰“刚直君子”。生四子:长讳璇,是为乐清翁;次讳玑,讳玉,讳衡。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殆成聚落,无他族。其南惟有晏翁云。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母张氏。公甫冠,为晏翁壻。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壻,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益自砥砺。以病,不克卒业。其病痰喘,竟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惟见相随擗踊,则稍慰,曰:“儿能助吾哀。”自是病日益深。乐清晚得末疾,不能行,又时时欲行。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乐清谓能将迎其意,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见耆年,特如敬让。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置不与较。自为博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士游。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繄①公之教也。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得貤封如其官。金绯②辉煌,然惴惴不敢当。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节③,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注】①繄:相当于“是”。②金绯 :金印红袍, 谓官服。③宪节:廉访使、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 赀:钱财
B.以病,不克卒业。 卒:完成
C.公甫冠,为晏翁壻 冠:帽子
D.延师礼费不少靳   延:聘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束发:系结头发,成童;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B.季: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C.定省: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侍奉双亲日常礼节。
D.貤封:封建社会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
(2) 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
【小题4】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存中公的优秀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 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B.以手阖门 阖:关闭
C.余既为此志 志:文章D.吾妻来归 归:回娘家
【小题2】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六年 ②其后二年 ③其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①吾妻来归 ②室坏 ③南阁子
D.①吾妻来归 ③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一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叙事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