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赐,卫人,字子贡。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君不如伐吴。”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
B.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
C.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
D.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古人自称时称名,称他人时通常称字,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 |
B.齐,诸侯国名,周武王封姜尚于齐,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姓齐国,后为田氏取代。 |
C.钧,古代重量单位,十斤为一钧。古代重量单位还有石、斗、升、两、钱等。 |
D.霸业,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事业。春秋时期,诸侯们往往通过战争来成就霸业。 |
A.子路、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都没有答应,却答应了子贡的请求,说明在孔子心中,子贡有可能力挽狂澜,拯救鲁国。 |
B.子贡告诉田常,攻打鲁国是不对的,因为鲁国是个很难讨伐的国家。田常对此大惑不解,他向子贡请教其中的道理。 |
C.子贡认为,田常派人攻打鲁国,打胜了对他本人毫无益处;而攻打吴国,哪怕不能取胜,对田常掌握齐国大权也是大有益处。 |
D.子贡建议吴王保存越国,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以威力施加晋国,这样就可以成就霸业。吴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