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汉家大将营中吹笳的场景,喧闹嘈杂的气氛让诗人感到无比惊讶。
B.颔联中“寒光”“积雪”写出了边地条件之艰苦,高悬的旗帜显示出肃穆庄重。
C.颈联两句,前句写进攻姿态,后句说防守形势;前句写人事,后句析地形。
D.本诗从军事落笔,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小题2】尾联化用典故收笔,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此联用典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01 08:4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喜字伯武,喜少好学,善草隶。陈武帝素知之。及镇京口,命喜与宣帝往江陵,仍宣帝谘禀之。及梁元帝即位,以宣帝为领直,喜为尚书功论侍郎。及魏平江陵,喜与宣帝俱长安。文帝即位,喜自周还,进和好之策,陈朝乃遣周弘正等通聘。及宣帝反国,又遣喜入周,以家属为请。周冢宰宇文护执喜手曰:“能结二国之好者,卿也。”仍迎柳皇后及后主还。

文帝尝谓宣帝日:“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子宜用‘叔’为称。”宣帝以访喜,喜即条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余人以启之,文帝称善。文帝,宣帝录尚书辅政。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竟如其策。

及帝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宣帝议北侵,敕喜撰军制十三条,诏颁天下,文多不载。母忧去职,诏封喜母庾氏东昌国太夫人,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及得淮南之地,喜陈安边之术,宣帝纳之,即日施行。帝又欲进兵彭、汴,以问喜,喜以为“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上不从。吴明彻卒俘于周。自吴明彻败绩,高宗深悔之,谓袁究日:“不用毛喜计,遂令至此,朕之过也。”

至德元年,授永嘉内史。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贼平,授南安内史。祯明元年,征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道

(节选自《南史·毛喜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B.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C.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D.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本用于上级对下属的用语,南北朝之后用作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如“敕造宁国府”。
B.迁:古代可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如“左迁”,即为贬官,文中亦取此意。
C.崩:指帝王之死。诸侯或皇子之死,称“薨”;大夫死,称“卒”,文末的“卒”即为此意。
D.朕:秦以前,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后用作皇帝自称。皇帝自称还有“寡人”“孤”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喜受到赏识。陈武帝一向赏识他,后宣帝也曾就给后代起名的问题询问毛喜,毛喜列举二十多位古代贤士上报,文帝称好。
B.毛喜敢于进谏。他曾经多次向宣帝进谏,如进献陈朝和北周两国和好之策,后来又陈述安定边境的策略,宣帝大都采纳了。
C.毛喜富有远见。宣帝想出兵彭、汴,毛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宣帝没有听从,结果吴明彻被周俘获,宣帝事后很后悔。
D.毛喜为政清明。至德元年,他被授任永嘉内史,到达郡城后,不接受俸禄,政治宽弘清明,官吏和百姓全都安居乐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2)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